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了偶联剂对AN/PU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拉伸强度和燃烧速度等参数表征AN/PU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能,并采用IR、ESCA和SEM等现代分析手段对AN/PU多相复合体系的界面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改善AN粒子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是提高AN/PU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柠檬酸为改性剂对滑石粉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滑石粉与聚丙烯(PP)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出系列改性滑石粉/PP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镜和冲击、拉伸性能实验等方法研究改性滑石粉对复合材料的内部微观形貌、力学性能以及流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滑石粉经柠檬酸改性后能够明显改善与PP的相容性,促进滑石粉颗粒在PP基体中的均匀分散,从而实现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动性能和冲击韧性、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全面提高,同时增强增韧聚丙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将插层纳米复合技术与同步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技术相结合,制备了聚氨酯(PU)/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用XRD,SEM,TEM等手段并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和相应的PU/PMMA-IPN材料的结构、形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U/PMMA/OMMT纳米复合材料中一部分蒙脱土以8~20nm厚、50~200nm长的片层有序地分布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了插层/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显著优于相应的PU/PMMA-IPN材料.OMMT易与PU/PMMA/OM-MT体系中的PU硬段及PMMA分子链形成氢键结合,使得OMMT,PU,PMMA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相容性改善,导致体系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文中还研究了OMMA添加量、PU/PMMA质量比、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添加量、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酯(EGDMA)添加量、1,4丁二醇(BDO)系数等因素对PU/PMMA/OMMT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PU/PMMA/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U/PMMA质量比为60/40,OMMT,BPO和EGDMA添加量分别为MMA单体质量的5.0%,0.80%和2.0%,BDO系数为0.80.  相似文献   

4.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纳米SiO2/聚己内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SA)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万能拉力机及流变分析仪等,研究改性纳米SiO2的加入对复合材料体系的力学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钛酸酯偶联剂与纳米SiO2发生强烈的键合作用,使得纳米SiO2能较好分散在基体中。当SiO2的质量分数为2%时,PCL/PBSA/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性能有明显提高,此后随着改性纳米SiO2含量的提高,其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熔融状态下,复合材料体系剪切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着频率的增大呈单增趋势,复合材料体系的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属假塑性流体;少量的改性纳米SiO2可以均匀分散在PCL/PBSA基体树脂中,并能显著提高复合体系的韧性,但当加入量过多时,容易发生团聚现象,并使得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由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和二羟甲基丙酸合成了自乳化阴离子水性聚氨酯(PU),以此为种子在高压釜中进行氯乙烯原位接枝共聚制备PU/PVC复合乳液树脂.考察了不同分子量PU对PU/PV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以及耐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复合胶乳粒子及其复合材料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PU/PVC复合胶乳粒子具有较为清晰的规整核壳结构;综合力学性能提高,但热稳定性有所下降;经PU改性的PVC复合材料的断面表现为明显的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6.
朱柳奇  陈力  严迪  夏玥 《科技信息》2013,(11):174-177
本文以聚丙烯(PP)为基体,分别以凹凸棒土(ATB)有机改性凹凸棒土(ATBf)为无机粒子填充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P/ATB、PP/ATBf复合材料。对改性ATBf进行了TEM结构表征并讨论和比较了ATB、改性ATBf对PP/ATB、PP/ATBf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流动性能、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P-g-MAH均匀地吸附在ATB表面,达到了表面改性的效果测试,ATB和ATBf的加入都能使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大大提高:在ATB含量为1wt%时,PP/AT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34MPa,冲击强度达到了2.8kJ/m2;当ATBf的含量达到2wt%时,PP/ATBf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了37.5MPa,冲击强度明达到了3.3kJ/m2。ATB、ATBf的加入,对基材起到了明显的成核作用,降低了复合体系对对结晶温度的依赖性,提高了结晶速率。ATB的加入对复合材料熔融指数的增加不大,而ATBf的加入对提高了复合材料流动性能。  相似文献   

7.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二维片层状结构,是一种新型碳类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等性能,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材料,近年来广泛用于改性各种聚合物。本文回顾了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和应用现状;综述了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电学和热学等性能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石墨烯改性聚合物常见的3种制备方法(溶液共混、熔融共混和原位聚合)及其对石墨烯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性的影响,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变化规律与作用机理,石墨烯微观结构等因素对材料热学性能以及导电阈值的影响等;讨论了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潜在应用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展望了其低成本产业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聚氨酯(PU)/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偏光显微镜和降解性能测试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PU和PVP在基体PLA中可均匀分散且有效结合,该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69.18 MPa,断裂伸长率可提高1倍.降解实验表明,复合材料在不同介质中均呈现出随降解时间的延长,质量不断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改性粘土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共混原位插层法制备粘土/天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改变改性粘土的含量,采用扫描电镜SEM等各种手段表征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并测定其力学性能和热空气老化性能.结果表明,SEM分析得出,添加了改性粘土后,橡胶基体与改性粘土的结合更紧密;物理机械性能测试表明,粘土含量达10%时,复合材料的拉断强度、撕裂强度、300%定...  相似文献   

10.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并对其表面改性,采用预聚法合成聚氨酯(PU)/TiO2复合材料。经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TiO2的晶体结构及表面形貌,表明所制备的TiO2为锐钛矿型结构,粒径均匀在13 nm左右。对添加纳米TiO2的聚氨酯材料的力学和耐热性能进行检测和表征,结果表明:TiO2在聚氨酯基体中均匀分布,PU/TiO2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邵氏硬度等较单一聚氨酯弹性体分别提高40.3%、54.2%及11.6%,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较基体提高12℃。  相似文献   

11.
采用真空灌注工艺,制备磨碎玻璃纤维(MG)/聚氨酯(PU)/环氧(EP)灌封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U含量的增加,PU/EP共混聚合物的拉伸和冲击强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当PU含量为15%时,共混聚合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60.57 MPa,冲击强度为23.56 kJ/m2,与EP相比分别提高32.77%和115%。为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强度,并保持良好韧性,采用添加MG的方法来增强PU/EP。当MG与EP的质量比为1:1时,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79.72 MPa,与PLJ/EP相比提高31.95%,而冲击强度为17.83 kJ/m2,仍保持较高水平;同时,与相同含量的活性硅微粉相比增强PU/EP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18.91%和11.51%。  相似文献   

12.
将氧化石墨烯/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用于沥青改性,基于最大密度曲线级配理论,按照AC-13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了一种粗型密实结构的沥青混合料。通过弯曲实验和蠕变实验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弯曲和蠕变变形行为。从沥青混合料的组织结构及破坏机理方面阐述了聚合物和纳米材料在沥青中的改性作用。结果表明,改性剂PU与GO改变了基质沥青的破坏性质,使得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抵抗低温破坏的更加优良的力学性能; GO/PU复配改性沥青从"合金化"和"复合材料化"两个方面提高材料的性能。可见GO/PU复配改性剂的加入提高了沥青混合料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3.
锌/聚丙烯腈复合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金属锌的电沉积与丙烯腈(AN)电聚合的复合过程,获得有机大分子链掺杂的金属基复合镀层-锌/聚丙烯腈(PAN)复合镀层。考察了电沉积条件对电镀及电聚合过程的影响,并测定了复合镀层组成及性能。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镀层的胶接性能较纯锌镀层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TiO2-based nanosheets (TiNSs), TiO2-based nanotubes (TiNTs)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processing, and polyurethane foams with TiO2 nanopowders (P25), TiNSs and TiNTs were synthesized by free-rising foaming method. The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a show that the addition of titanium dioxide does not affect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polyurethane foam. However, microscope observations show that PU/TiNSs composite foams have more uniform cells and the average aperture smaller than that of pure poly-urethane foam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rmal analysis, the PU/TiNSs composite foams have better thermal stability, the temperature of decompostion occurring with a maximum weight loss rate is about 30 ℃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PU foams. The decompostion temperatures are 167 ℃ and 148 ℃ for the PU/P25 composite foams and the PU/TiNTs composite foams respectively, which are lower than that of pure PU foams. Moreover, with the addition of the fillers, the sound absorption property also has changed; the addition of TiNSs improved the sound absorbing property efficiently. The better thermal stability and sound absorption of PU/TiNSs composite foams are mainly due to the uniform cells diffuse and smaller aperture.  相似文献   

15.
模仿生物膜的表面结构形态,将有序的、流动的介晶基团引入到聚合物材料聚氨酯(PU)中,制成胆甾醇液晶/PU复合膜,作为抗凝血生物材料.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复合膜的表面形貌特征,并通过溶血率测试、动态凝血试验及血小板黏附试验探究液晶/PU复合膜的血液相溶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物基材中加入流动的、有序的胆甾醇液晶可使复合材料表面呈现有液晶微区的有序结构特征,膜材料中的这种有序结构使复合膜的抗凝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液晶/PU复合膜血液相容性的改善程度与液晶的组成及复合膜中液晶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WC在WC/50CrMo钢复合材料中的溶解行为。用电子探针及扫描电镜进行了相成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物相分析;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结果证明,WC/50CrMo钢复合材料在烧结和热处理过程中,WC与钢基体会发生相互溶解引起钢基体的化学成分变化,对复合材料的热处理、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近年来将聚氨酯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相关文献,介绍了聚氯酯改性的常用方法在血管组织工程支架中的应用情况,综述了聚氨酯表面改性支架和复合支架在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