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庸思想在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中庸思想的解析有助于更进一步解读他们的伦理思想。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中庸是一种道德教化出来的品质,是道德情感感受和行为的合适,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但是,对中庸的涵义及其标准也有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对理想社会的不同设计,体现了宗教法制农业文明和海洋商业文明的差异。分析和理解中庸思想,对现代道德建设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庸思想在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中庸思想的解析有助于更进一步解读他们的伦理思想。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中庸是一种道德教化出来的品质,是道德情感感受和行为的合适,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但是,对中庸的涵及及其标准也有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对理想社会的不同设计,体现了宗教法制农业文明和海洋商业文明的差异。分析和理解中庸思想,对现代道德建设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半个多世纪以前,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孔子的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最先由孔子提出。他在《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o他的孙子子思因“优道学之失其传”,“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则把它隐括为“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孔子把“中庸”看作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什么是中庸?孔子曾有过自己的解释。他说,就是像舜那样:“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选言,隐恶而杨善,执其两端,用其中…  相似文献   

4.
中庸之解析     
中庸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哲学和中国人智慧的集中体现,它既是一种高明的思想方法,又是建立在儒家道德学说基础上的伦理道德原则。作为伦理道德原则的中庸是在作为方法论的中庸指导下得出的。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人际关系的当代中国,人们更应该认识、发扬和运用先人留下来的中国智慧,充分发挥它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庸》一书的主旨,在于阐述中庸之道是最高、最完美的道德,它不仅是人道的正执,也是天道的真理。孔子认为中庸很难做到,用"均"、"辞"、"蹈"来做比喻,说到中庸比治理平定天下、推辞爵位俸禄、踩踏利刃还更难做得到。中庸之道的修习方法有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通过慎独自修致中和、忠恕之道治己治人、至诚尽性成三才等途径做到,成己成物,用心至诚发挥出本性,人才可以更好地成为与天地并生的三才。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春秋末期集思想、政治、教育于一身的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庸,是孔子整个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怎样看待孔子的中庸思想,传统的看法是:中庸就是折衷。史开国同志在《浅析孔子的中庸之道》一文中,对这一看法表示异意。文中说,所谓折衷,就是把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理论无原则、无选择地机械地揉合起来,其特征是暧昧,模糊,不具体,是似而非。而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7.
中庸,即事物内部矛盾统一时呈现的和谐状态。中庸是孔子文艺思想的指南。对中庸及中庸的文艺思想,应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8.
孔子中庸的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中庸的审美观孔子崇尚中庸。在《论语·雍也》中他提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把中庸当作仁德的最高体现。孔子讲中庸,是指观察事物,处理问题,要有一个适当的标准。《论语》中有这样两段话:“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君子"被孔子赋予道德方面的含义,并成为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表征。结合《中庸》所论"慎独"、贵"诚"、"时中"等思想,正可一窥先秦儒家所倡导的君子之道。作为先秦儒家道德学说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君子之道对中华民族的人格价值取向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的一种方式,是沟通学术研究与社会的媒介。学术研究道德是在学术研究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与规范,包括处理人与世界、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学术研究道德在学术期刊上表现为它所刊载的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著作权的尊重性、社会价值。学术期刊在学术研究道德建设中具有学术研究道德的体现者、宣传者和评价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尚中贵和的文化传统是孔子提出以“和”为美思想的重要资源。春秋末世“礼崩乐坏”的不和谐社会状况是孔子提出以“和”为美思想的时代背景。中庸是孔子以“和”为美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阐释了"三一语言学"的"得体性原则"与人文主义的关系,具体分析了"得体性原则"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这种人文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中庸、和谐的精神内核,强调言语的温柔敦厚、含蓄蕴藉,重视修辞的文化构建功能和社会道德评判功能.言语修辞具有非理性色彩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维护中庸的方式是"节",它将个人私德与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节"建立在维护统治秩序的基础之上,构成了自下而上的纵深式联系。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将"中庸"上升为理性范围内的"中道"并贯穿于道德、政治与美学之中,它在具体要求与规范上表现出与东方中庸相似的特点,结构上则显示出左右制衡的联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始终将中庸作为实现统治的工具和手段,西方世界则将"中庸"作为根本目的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道德处于社会性解构之道德境遇中,道德他律是社会道德重建的基本方式。道德他律的存在主体是国家,实践主体是政府。政府要担当起道德他律的社会重任,其前提是政府要成为道德的政府并获得其道德的形象和引导力量。这要求政府必须建立在普遍人道、平等、公正的政治原则和政府道德优先的道德原则基础上,严格遵循权力分散、制约、均衡的权力分配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可以理解为社会诸要素的融洽整合与协调发展,它自身需求合理有序地规范和协调社会诸要素的关系,这就决定了道德资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道德作为伦理范畴,自身也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并通过道德原则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道德伦理对中国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家庭伦理道德观念是其道德思想的基础,而孔子的持家道德对现在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其中包括孔子的富贵观,孔子认为追求富贵是社会向善的标准,但是追求富贵也要信守道德。“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富贵要与义相匹配,要与国家兴衰相合,这才是符合道的,虽然追求富贵但是也要提倡节俭。孔子的持家道德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提倡人们勤俭持家,创造财富,建设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孔子道德学说的局限及历史影响。文章认为:孔子道德学说在建立和维持“道”的基础上,强调“孝悌”、“忠恕”的作用,重视道德规范与修身养性的重要,而忽视人的发展意向和生存需求。它是一种局限大而更新缓慢的道德文化,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缓慢。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为恢复社会秩序,"援仁入礼",将道德重建与制度建设同时并举。今天,随着时代转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社会失德失序。审视当前社会道德状况和困惑,重建合乎理性的社会道德谱系,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全面地审视了孔子的仁学道德思想,阐述了它在现代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作为一脉相承的体系,在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在价值导向上,强调个体服从整体;在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性质;在价值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的倾向。这些特点中的积极因素对于解决目前社会发展的道德困境和社会个体的道德退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