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实践,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实践,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是设立语文学科的理由,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之处。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属性,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这一课程性质。人文性意味着:语文课程应关注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重求,在进行字词句篇与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历史总结。简单地说,语文课程的性质一是工具性,二是人文性。所谓交际工具,绝不等于一般的生产工具,而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信息的载体。所谓的文化载体,是语文的重要特质。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表达方式,诸如人的认识、规范、艺术、器用、社会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课程不仅重视工具性,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我国语文教学大纲或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也不断地变化,从"语文"名称的界定,到认为语文课程具有思想性和基础工具性,到交际工具和人文性,再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等.通过对语文课程性质界定演变的梳理给我们以下启示: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把握语文本身的特性;同时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魏月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4):119-120
张志公提出的语文"特殊工具"说,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性质的定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雏形。对于正确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纠正目前存在的"泛人文性"倾向,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继承了百年语文教育的实践经验,本文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阐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课程不仅重视工具性,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张志公提出的语文“特殊工具”说,是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性质的定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雏形。对于正确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纠正目前存在的“泛人文性”倾向,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师院校中文系的《语文教学论》课程具有理论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特点,由于教材编写的局限、课程教学定位及课时安排不合理、教师教法不当和自身素质局限等原因,该门课程长期以来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为此,必须进行改革,从多方面强化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毕业就能成为合格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2.
刘欣 《泰山学院学报》2013,35(4):131-135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实现教学目的、增强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因此,在对外汉语师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教学能力,引导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注重培养该专业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构建跨文化交际和体验的实践教学平台,从而提高对外汉语师资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能"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通向学术的门径,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汉语言文学本科开设中国古典文献学要注重教学方法,讲求教学效果。古典文献学的开设能提高本科生的学养与整体素质,对其今后的学习与研究具有"厚根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汤可宗  舒云 《科技信息》2013,(9):183-183,185
C语言作为目前国际上广泛流行的编程语言,是目前国内众多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但从国内高校的近几年教学来看,教学效果明显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许多学生课程修完后连一个小程序都难以编写。针对上述情况,在简要介绍C语言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教授C语言的体会,对C语言的学习方法和编程风格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5.
"汉语热"带动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飞速发展。从汉语国际推广的长远利益来看,建立以文化输出为深层目标,以语言知识掌握和语用能力提升为表层目标的教学机制,借助对外汉语教学平台,输出蕴含在汉语系统及汉语话语中的文化价值观,将极大地促进基于文化认同之上的国际合作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佘波 《科技信息》2011,(25):175-176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exemplifi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Language is not only a part of culture but also the carrier and container of culture.As a mirror of culture language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culture.Language also exerts its influence on culture.Language and culture is closely related.  相似文献   

17.
手语构词特点,指手语词汇之间共有的某些特点与联系,是从所有手语词汇中总结得出的规律与特征。《中国手语》中手语的构词特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兼代现象,基本词现象,简缩现象,面部表情与体态成为构词成分,手语位置与构词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语体选择和文体选择是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首要问题。在语文课程设计中虽然形成了以现代书面语为主,以文言文为辅的语体选择格局,但现代文的教学价值还有待不断开发。语文课程在文体选择上仍以文学文体为主组织课程,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打破这一格局。借助新闻文体和学术文体的文类优势,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9.
"汉语热"必然会向对外汉语教学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的一次空前机遇。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应该是以"汉语言"为学习客体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是可以研究汉语本体的,但这不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任务,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应该紧紧扣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致力于解决汉语学习中的问题,揭示汉语学习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近代汉语助词"着""了"用法和意义的历史演变研究,尤其是元代汉语助词"着""了"的研究,指出元代汉语存在助词"着""了"混用的现象,而不是语法分工不清,这种现象可能与语言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