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图书目录,从学术源流、编纂依据、编撰方法以及分类体系和著录体例几个方面对《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进行对比分析,探求传统目录学的发展轨迹以及两《志》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二十五史《艺文志》、《经籍志》的长期研究,并经过完整的检索,发现作为载录中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七略》的《汉书·艺文志》,尚无学者对其中的家数、卷数作过目录比例的数字统计的专题研究。为体现最早一批典籍在正史中被著录的状态,笔者对它们逐一进行了梳理,从而得出本文。  相似文献   

3.
在《汉书·艺文志》中,赋是以类区分,以品相别,杂而不乱。《汉书·艺文志》对枚乘、东方朔、扬雄等人作品的处理,都能得出合理的解释。这样的分类与排序,一方面与《汉书·艺文志》总的编撰体例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受当时的学术观念、价值标准和批评方法的影响,反映了汉代朴实学风。  相似文献   

4.
汉代"独尊儒学"的思想对《汉书·艺文志》的编撰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汉书·艺文志》的编撰体例上,而且体现在其对不同学派的评价方面,同时,从《汉书》的其他部分也可以找到相类似的痕迹。  相似文献   

5.
《汉书·五行志》记述自春秋至西汉末年自然灾异现象和汉代儒生与方士对灾异的阐释。因该志所记内容充斥大量五行灾异思想,使该志自著述以来受到历代诸多学者评判,但因《汉书·五行志》是班固对当时社会意识的记述,历代学者也认为该志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历代关于《汉书·五行志》研究的一些问题,并对有关研究论著作了评论。  相似文献   

6.
结合《汉书》纪、传及其它汉代文献对《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条进行考察,其中“奉常,秦官……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的记载可确信无疑;“景帝中六年更名太祝为祠祀”的记载与诸多史实不合,当存疑;“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太卜”中的“初”字当为“增”字之误。因此,我们在使用《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的材料时须详加辨析。  相似文献   

7.
晋人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所载顺帝永和五年(140年)永昌郡的户口数,以永昌郡处地之偏远而户口之繁盛却远超绝大部分内郡,以及口户比的失于常理,近代以来遭到了不少质疑。但若把当时民族人口增长的特殊情况和华夏人口的一般情况区别开来审视,并联系当时汉国家主导的国际格局对南方丝绸之路空前繁荣的推动,以及在此背景下永昌郡的开发程度,又不难发现其实《郡国志》所载永昌郡户口数其实是值得起信赖和推敲的。对历史时期民族人口的估计,不能轻易否定史籍的记载,而也应关注其特殊时期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获水是流经今河南省商丘市、安徽淮北市萧县和江苏徐州市境内的一条古代河流。《汉书·地理志》中对获水的记载主要涉及其过郡数目和流向上,同时又涉及获水与汲水的关系。经推论知获水乃汲水之支津,获水是否独立为一条河流致使其过郡数目有“五”和“三”之别,获水的流向整体上是先东南后东北的流向,其转折点出现在萧县。  相似文献   

9.
《集韵》征引文献材料异常广博,具有极高的文献学、语言学等方面的价值。以《集韵》训释中明确征引有“汉书”书名的韵字为研究对象,共梳理出62条记录,一一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疏证。在此基础上,同时结合对《集韵》明确征引其他文献材料的研究,分析、总结并得出了《集韵》明确征引文献材料的原则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汉书·惠帝纪》中的"耳孙"一词的含义历来说法不一,颜师古《注》引用了前人三种看法,或以为曾孙,或以为来孙,或以为仍孙。仔细梳理《汉书》中的相关文献,张家山汉简中的相关材料,可以看出"耳孙"一词当为"曾孙",即第四代子孙,而不是仍孙。  相似文献   

11.
东汉时期,吴越经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学在吴越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地方官学、私学和出外求学等。仕进制度的导引,长官对儒家礼教的倡导以及避世高士的影响等,是导致吴越经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与传统经学相比,吴越经学具有不重师法家法、尚博学、重谶纬之学等特点。在经学影响下,吴越名儒辈出,著述风气盛行,社会风气充满儒家礼教气息。  相似文献   

12.
《汉书》论赞中体现的是杂糅谶纬、强调忠顺的儒家思想。具体表现为树正统和饰主阙以及自觉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与君主专制制度。同时,还显示了作者一定的思想矛盾性。这种思想立场及表现特征的形成与家庭熏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官修史书的压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两汉移文行文关系、内容与文体特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继承先秦移文的基础上,两汉移文出现了一定的发展和变化。首先,上行移文出现,且创作主体多为朝廷反叛之人,下行文的创作数量明显增多,平行文创作急剧减少。其次,内容与功能逐渐丰赡,增加了勉励嘉奖类移文。最后,文章体式日趋成熟且结构较为完整,个别篇体或某类篇体出现了较为固定的写作程式,以“移”为题的移文创作数量逐渐增加。这些变化与政治社会变革下迫切的社会需要、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时人文体创作意识及文化水平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西汉蜀学产生的时间及其所包含的内容,我们可以从史籍材料的爬梳钩稽中找到蛛丝马迹。而其对当时蜀郡乃至西汉的学术意义,也可从当时有关材料的记载中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15.
农村彝汉中学生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状况、教育条件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他们的性格特征大不相同.采用《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对农村彝汉中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与其学业成就的相关关系作了比较研究,发现农村彝汉中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其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存在不同特点.为此,只有根据彝汉中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6.
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以札记的形式对诸经进行阐发、议论、考证、整理,开辟了独特的治经之路.在经学上,他不拘于门户,汉宋兼采,百家兼综,经史并重,实为一代通儒.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汉的两种教育模式——官学与私学的产生发展情况及其各自的特点,分析了在两汉时期它们对经学的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仔细研读《汉志》 ,可以得出下述结论 :西汉之际的学术创造经历了由先秦诸子自立学说到经生借助于注解儒家经书而立说的转变 ,实为一次含有深远目的的学术调整。它一方面和政权的统一有关 ,同时也意味着学术典范和价值结构的相应性变更。于是 ,确立解释学规范遂成为西汉经生们的努力方向。在其中 ,“以孔子为宗” ,恢复“秦火”后不复仲尼法度的学术统绪是其最高理想 ,而作为工具理性存在的文字训释等具体手段则被设定为学术思考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中的神异叙事,认为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其一,对以阴阳灾异、感生神话、谶纬之术等为基本形态的"政治神学"进行集中展示;其二,对神仙、方术以及人仙遇合传说进行不同程度地叙述;其三,对佛教神话或者反映佛教信仰文化的"人佛感通"灵验进行宗教演绎;其四,对各种神、民间鬼神以及人神交通之事进行重点记载。如此种种,既是周秦之际史传创作传统的历史延续,同时又吸收了中古造神运动的时代成果。其文化效应,在于参与并影响着我国早期叙事的文学建构。  相似文献   

20.
王引之的《经义述闻》体现了许多训诂方法:利用因声求义来明通假、求语源;运用语法勘正错讹;在语言环境下考求字义文义;利用校勘来判断正误;总结全书通例等。对《经义述闻》予以爬梳可以更充分地发现科学的训诂方法,使得《经义述闻》成为训诂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