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兴义市郑屯镇坡岗地区,自古以来是以布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这里的布依族较好地保护和传承了本民族的"报笨"习俗.这种习俗承载了布依族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活"的载体,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是布依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体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朴素的哲学思想,其表现形式也展示了该民族的卓越智慧与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2.
"浪冒浪哨"是布依族传承久远的习俗,布依族青年男女通过情歌、社交歌、风俗歌、山歌等对歌形式进行社交活动、谈情说爱、交流感情,集中体现了布依族情感的真实性、创作的即兴性、表现的多样性、内容的纯朴性、形式的格律性等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对布依族青年男女对歌文化的生存环境、分类特征与文化内涵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展现布依族文化面貌,同时对传承和发展布依族文化,挖掘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布依族的祭祀文化历史久远,内容丰富,是布依族文化中最具包容性的人文景观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作为展示布依族文化的平台,传承布依族文化的媒介,进行民族传统教育的途径以及实现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布依族的祭祀文化被深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富有本民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布依族民族地区经济获得较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步伐加快,与此同时,民族地区文化也受到了巨大冲击,一些民族地区逐渐失去了民族特色。为此,布依族地区保护、传承和发展好布依族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孝"文化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其巨大的社会意义与文化价值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衰减,承载孝文化的载体却可能在其间丧失,以致影响孝文化的传承。通过农村社区日常生活的环境视角发现,孝文化的物质载体较于传统物质载体发生一定变化,但孝文化以顽强的遗传力寻找到了新的载体,如家堂代替了家谱,上坟替代了祠堂和宗庙。从精神层面上看,孝意识通过文艺活动、祝寿、婚礼和葬礼等形式留存于日常习惯。即使如此人们也应该看到:孝文化的传承是有条件的,村落结构、生活方式、社会氛围是重要的孝文化传承条件,如果这些条件消失,孝文化的传承将面临丧失危险。  相似文献   

6.
布依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自己朴素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母性崇拜是布依族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从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婚姻生活、民间文学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相似文献   

7.
新平花腰傣地区普遍有祭奄的习俗,奄被当地人供奉为保护神,窀神崇拜和祭奄仪式是花腰傣社会中重要的一种民间信仰,影响着花腰傣人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尤其和花腰傣人的农耕文化、婚恋文化、祖先崇拜、民族凝聚力等紧紧相连。它满足了花腰傣对农业丰收的诉求和对爱情的渴望,同时也凝聚了民族向心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的建立,其前提是必须要有文化,没有民族文化,就谈不上文化自信,所以要调查、研究,通过细致的工作,理清民族文化的根源和现实的存况。傈僳族是氐羌的一支在民族迁徙过程中形成的,由于没有文字,傈僳族的历史文化依靠口口相传得以延续。在傈僳族的口传的故事或祭祀经中,可以很清晰地解读出傈僳族有着祖先崇拜、葫芦崇拜等信息,而傈僳族祖先崇拜和葫芦崇拜,其本质就是龙图腾崇拜。白灵山地区及其周边地域傈僳族的葫芦笙文化、祭龙习俗、以及无处不在的"龙迹"等是傈僳族龙图腾崇拜的精神创造及民族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儿童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活载体,通过游戏儿童实现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南龙布依寨有着30多种传统儿童游戏,这些游戏很好地传承了该地的自然文化、历史文化、生活文化。对南龙布依寨传统儿童游戏的现状及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行描述与总结,能促进布依族儿童传统游戏的发展,提升其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传统节日是一种旅游文化资源,是一股可以推动布依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力量。坡落布依古寨"祭山"节庆活动,对于传承布依族传统文化,建设"美丽布依村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孝的美学意蕴随着孝的内涵的变化而变化,孝的内涵又随着主体对孝的理解和践履的变化而变化。孝的起源和归宿都是“道”,孝源于“道”的现“象”,经由孝道合一、分离、复归的发展演进,孝的美学意蕴也呈现为从自然生成的本真之美到人为的世俗美,最终重拾自然本真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12.
孝感素来以孝闻名,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独占三席,又是我国唯一以"孝"命名的城市。孝感以"孝"为名,其意义不仅在于对昔日孝子的嘉奖赞许,更是中华孝文化最直接的体现。孝在今天仍然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武威市古称为凉州,凉州现为武威市凉州区的称谓。凉州贤孝是流行于武威市及其周边古浪、民勤、景泰、永昌等地的一种地方说唱艺术。凉州贤孝这种古老的演唱形式植根于民间由来已久,贤孝大多是由盲人走街串巷弹奏三弦、二胡演唱的,又称为"瞎弦"。弹唱的内容是以弘扬贤孝为主旋律的传说、故事,因而贤孝就是凉州的劝善书。贤孝是用武威方言演唱的,有很多方言俚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语言特点。研究唱词的地域性语言的特点及其成因,有利于我们对武威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孝经》作为传统孝道的经典,其孝道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精神,在历史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思维和行为实践,无疑也是当前重建孝道的重要理论资源。《孝经》的孝道思想主要由孝道理论依据、孝道宗旨、孝道规范等三大方面构成。关于孝道的理论依据,《孝经》不仅论证了孝道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人伦规范,而且还从人性的方面对孝道根据进行了论证;关于孝道宗旨,"孝治天下"是《孝经》孝道思想的宗旨,是贯穿全书的核心思想,而以孝治国的政治主张是以孝道教化为基础的,并且提出以刑罚来维护孝道的推行,从而真正达到"孝治天下"的目的;《孝经》的孝道规范,分为"事亲"的基本规范与"事君"、"立身"的泛化规范。  相似文献   

15.
“孝”是我们民族最富特质的文化,是构筑中国古典文学大厦的文化支柱之一。作为一种文化母题,它在文学中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其中宗教力量的介入彰显出历史民众对孝德的呵护与和谐社会人伦精神的设想,但某些古典文本折射出的情孝矛盾则暴露出封建礼教对“孝”的畸形规范,反映出历史境遇中广大民众矛盾而真实的孝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6.
鲁西南地区的纸扎艺术在表现样式、表现手法上丰富多样,在实际殡葬活动中有着多种内涵和功用,虽然依然保留有原始宗教的成分,但也是生者孝道情感宣泄的重要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白站国 《孝感学院学报》2011,31(2):10-13,85
湛若水是明代重要的思想家。其孝道思想的独特之处在于:一是以心学为根基,天道和人性相结合的孝道思想的形而上学构建;二是缜密而别具人情味的忠;三是孝道规范原则中体现出"以心制事"的原则;四是孝道实践当中的个体主动性的高扬。  相似文献   

18.
孔子孝论是春秋末期父子矛盾与社会矛盾的反映,是对以前关于孝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孝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养亲、敬亲、礼亲、继道、慎终等方面,其实质为孝与国家政治紧密联系,是处理子女与父母关系的规范性理论。孔子孝论具有灵活性、双向互动性和情感性等特征。孔子孝论的合理因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价值,其不合理因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鲁西南地区的纸扎艺术在表现样式、表现手法上丰富多样,在实际殡葬活动中有着多种内涵和功用,虽然依然保留有原始宗教的成分,但也是生者孝道情感宣泄的重要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汉代“以孝治天下”不再是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孝观念是其思想基础;《孝经》是其理论基础;天子在孝道方面应为榜样;用人方面实行举孝廉的制度;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就前三个方面谈谈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