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采用"一釜法",以氯甲基三氯硅烷(Cl33SiCH22Cl)和(氯甲基)甲基二氯硅烷(Cl22Si(CH22)CH22Cl)为原料,经过格氏偶联反应和还原反应制备了液态聚碳硅烷(PCS).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以及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对由此制备的PCS进行表征并证实其具有超支化的分子结构.调节Cl33SiCH22Cl和Cl22Si(CH33)CH22Cl两种共聚单体的比例,可以有效调控聚合物的结构、组成以及分子量.随着Cl22Si(CH33)CH22Cl比例的提高,可以有效降低副反应的发生,但降低了聚合物的分子量和产率.  相似文献   

2.
聚碳硅烷/二乙烯基苯与聚硅烷/二乙烯基苯的交联与裂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乙烯基苯(DVB)作为交联剂的聚碳硅烷(PCS)/二乙烯基苯(DVB)和聚硅烷(PS)/二乙烯基苯(DVB)两种体系来制备SiC陶瓷.对比了DVB加入量对于交联状态、陶瓷产率的影响,用SEM观察裂解样品的微观结构,用XRD研究了裂解样品的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PS/DVB体系的陶瓷产率高于PCS/DVB体系;且PS/DVB体系的陶瓷微观结构比PCS/DVB体系致密;其XRD分析表明所得陶瓷含β-SiC.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透射电镜和X线衍射分析等试验手段,研究升温速率对1933铝合金铸锭均匀化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铸态中主要存在α(Al)+η(MgZn2)非平衡共晶组织、AlZnCu相和AlCuFe相;均匀化处理后共晶组织被消除,η相溶解,合金中残留有AlZnCu相和AlcuFe相;合金经465℃/24 h、升温速率为200℃/h均匀化处理后,晶界附近存在一个明显的无A13Zr粒子析出带(DFZ),宽度为3~5 μm,晶粒中心Al3Zr粒子的密度较小,约为120个/μm3,粒子尺寸较大,半径约为15 nm;均匀化慢速升温(20℃/h)将无弥散析出区(DFZ)的宽度减小到0.5μm,晶内Al3Zr粒子分布更弥散细小,粒子半径为10 nm,粒子密度约为400个/μm3.  相似文献   

4.
将无压浸渗制备出的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通过高温反挤压方式成形杯形件.研究了在高温反挤压过程中复合材料的流变规律,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了高温反挤压参数对杯形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体熔点以上,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呈黏流体状态,颗粒与基体形成固-液混合体;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高温反挤压变形后,基体仍保持连续,SiC颗粒在压力作用下发生转动、重排,部分颗粒破碎,颗粒分布均匀性较好;当变形温度较低、挤压速度较大时,颗粒易破碎,SiCp/Al复合材料杯形件内部颗粒尺寸不均匀,杯形件内角处颗粒尺寸较小;当变形温度较高、挤压速度较小时,杯形件内部颗粒尺寸均匀.  相似文献   

5.
室温固相法制备高纯超细氢氧化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室温固相法制备了形状为纤维状,直径约为1—10nm,长度约为30—200nm的超细氢氧化铝,并运用粒度分析仪、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超细粉末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此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合成工艺简单,污染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根据已开展的长脉冲激光弯曲硅片试验,利用Ansys仿真软件计算了硅片弯曲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形式,分析了长脉冲激光弯曲硅片的温度特点.计算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硅片在弯曲过程中存在较明显的温度振荡,同时在第一次扫描后半段出现脆性-塑性温度转变点,认为第1次扫描主要起预热硅片的作用,与试验过程中第1次扫描无明显弯曲现象相符.在随后的扫描过程中,根据上下表面温度差以及光斑直径与厚度的比例关系,说明弯曲现象的产生是温度梯度机制(TGM)和翘曲机制(BM)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在分别对每次扫描前初始温度和扫描过程中最高温度的分析中发现,随着扫描次数的增加,温度逐渐上升,但增加量逐渐减小,最终几乎趋于不变.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复合方法制备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复合阻燃剂. 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测试表明,复合阻燃剂颗粒表面粗糙,包覆着纳米级氢氧化镁粒子. 通过BET测定,比表面积由包覆前的3.797 9 m2·g-1提高到15.941 4 m2·g-1. 由复合阻燃剂填充的EVA材料,氧指数可达39.0,拉伸强度达10.2 Mpa,断裂伸长率达180%,较氢氧化铝原料及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机械混合样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有显著提高. TG和DTA热分析表明,复合阻燃剂可提高复合材料的分解温度和燃烧残留率,能有效地抑制聚乙烯主链裂解,促进基体成炭,增强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Cu箔和Cu膜作为中间层,在853 K保温情况下进行了S 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试验.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表面状态、保温时间和压力对接头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压力和中间层厚度能有效改善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接头剪切强度随保温时间延长而提高.表面状态对接头强度有较大影响.采用Cu膜作中间层由于没有氧化膜的影响,可以获得更好的接头性能,在加2 M Pa压力,853 K保温120 m in连接时接头剪切强度可达169.1 M Pa,约为母材强度的81.7%.  相似文献   

9.
丙烯酸与尼龙-6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乙酰丙酮锰(Mn(acac)3)为引发剂,丙烯酸为单体、对尼龙-6短纤维进行化学接枝共聚反应.结果表明、纤维的接枝率随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不同而异、接枝后的纤维、其吸湿性、抗静电性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铕-联吡啶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循环伏安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研究了金属配合物Eu(bpy) 3 3 与DNA的作用模式 ,表明Eu(bpy) 3 3 以静电模式与DNA作用 .这一结果经荧光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种分过程添加剂对氢氧化铝粒度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铝酸钠溶液的种分过程中,添加剂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氢氧化铝的粒度、强度·选出了增大氢氧化铝粒度的添加剂H1,I,F,G,提高氢氧化铝强度的添加剂L,I,F,G,H2,H3,H5;研究了氢氧化铝粒度与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氢氧化铝颗粒在45~105μm的个数百分数越大,氢氧化铝颗粒分布越均匀,强度就越好;探讨了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即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油基在氢氧化铝粒子表面形成油层,将氢氧化铝细粒子紧密粘结在一起,使氢氧化铝的粒度与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热量平衡计算,分析了氢氧化铝焙烧回转窑的热量利用情况和节能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节能途径和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