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曾接到不少读者来信询问关于吴度民、顾涵森发明的生命信息治疗仪的有关问题,为了使读者对这一仪器有所了解,我们特选登了一篇有关该仪器生物效应的实验报告,以后还将刊登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及临床使用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1953年4月25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刊登了沃森(J.Watson)和克里克(F.Crick)的一篇短文<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在这篇短文里,两位年轻的作者(当时克里克36岁,沃森还不满25岁)谦虚地公布了他们对DNA双螺旋的发现,并谨慎预言:"我们拟提出脱氧核糖核酸(DNA)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的崭新特点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4年伊始,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史无前例”地刊发了一本中文增刊,其中收集了8篇由美籍华裔科学家撰写的文章。他们在充分肯定近年来中国科研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诸多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宝贵的改进建议。诤言难得,弥足珍贵。为了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腾飞,特将该刊主编菲利普·坎贝尔博士刊发这一增刊的缘由说明、杨向中教授有关胚胎生物技术的文章全文以及吴瑞、蒲慕明二位专家的文章摘要,在本期《世界科学》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英国《自然》(Nature)杂志1983年9月29日一期刊登了Alun Anderson和John Maddox所写的有关“日本科学”状况的系列文章,是国外介绍日本科学最系统、最权威的报道.这是本刊继以往译载“法国科学”、“联邦德国科学”后对世界科学发达国家的又一组译介绍.原文篇幅较长,现摘其主要内容译出,以供参考. ——编者  相似文献   

5.
1953年4月25日,英国《自然》杂志同时发表了沃森和克里克、弗兰克林、维尔金斯的3篇实验报告,这3篇报告是人类首次对遗传基因DNA的揭示。也正是由此,生命科学才得以飞速的发展。让我们回顾一下DNA的发现吧。 为什么种瓜得瓜? 为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多少年来人类  相似文献   

6.
科学信息     
●Nature Vol.316 No.6032 5—11 Sept 1985 1.Technostress(技术压力)——日本人的又一发现Technostress这个不见于教科书的医学名词,已为日本人所重视,并事实上为英语词汇增加了一个新词。在日本已有许多通俗性杂志刊登了有关文章,一篇秃发治疗的专利文章还警告说,在“技术压力期”至少可使患者全部头发脱落。 2.印度天文学家援助苏联 3.哈雷彗星使美国营利主义达到  相似文献   

7.
为了便于读者从各个侧面了解奇异功能问题在国外的情况,本期刊登了“尤利·盖勒事件”。这篇文章是从英国《新科学家》杂志1974年的《尤利·盖勒与科学》特辑中编译的,原作者是Joseph Hanlon博士。  相似文献   

8.
一场由蝴蝶引起的风波 1999年5月.美国康奈尔大学罗西(J.E.Losey)等学者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转基因花粉伤害了君王斑蝶幼虫”(Transgenic Pollen Harms Monarch Larvae)的论文。该文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这篇不到一页的论文大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抗虫转基因(Bt)可产生杀除鳞翅目害虫的蛋白质。Bt转基因玉米可在不施用化学杀虫剂的情况下防治玉米螟虫。  相似文献   

9.
Nature杂志 1989年4月27日一期刊出题为“欧洲的科学”的一组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欧洲科学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现将这组文章的大部译出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大鹏 《世界科学》2012,(11):29-32
2009年2月,美国哈佛大学大卫·拉泽(David Lazer)等15位美国学者在Science上联合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计算社会学”(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该文指出:“计算社会学”这一学科正在兴起,人们将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上收集和利用数据,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服务。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计算社会学”正如这些宣言者所认为的那样,表现出了很大的能量。本文,是Nature杂志今年8月刊发的关于这一领域最新进展的综述文章。  相似文献   

11.
1990年12月9日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90周年诞辰。为了表示对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的庆贺,本刊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所谓“李约瑟难题”,就是指李约瑟博士提出的一个历史之谜,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这一难题的提出曾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极为广泛的兴趣,为此先后举行过几次学术讨论会,发表过相当数量的论文。这无疑对解答“难题”,开拓视野,启迪思想,大有助益。李约瑟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古代文明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卓越的研究成果,为世界所公认。 1980年12月,值李约瑟博士8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曾发表了徐迓亭先生的专文《李约瑟博士与中国科学》,简要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生平及其在中国的科学活动,以此表示我们的友好情谊,1981年9月,在李约瑟博士千里迢迢再次来华访问期间,本刊又专辑了李国豪、张孟闻、曹天钦、胡道静等专家学者的文章,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的在华活动及其丰硕成果。在10年后的今天,李约瑟博士9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特举办“李约瑟难题’征答”活动,以示祝贺。自1989年11期本刊刊出“李纷瑟难题’征答”启事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响应和支持,陆续收到了60余篇应答稿件。借此机会,我们对广大读者对本专栏的热情支持深表谢意。由于篇幅有限,这次仅选入11篇有一定代表性观点的文章,供有兴趣者探讨。我们深信,无论是提出这个“难题”的李约瑟博士,还是关注和探索这个“难题”的海内外学者,都希望振兴中国科学技术,使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重新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本专栏曾得到胡道静、吴德铎、马伯英等先生的大力协助,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12.
1990年12月9日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90周年诞辰。为了表示对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的庆贺,本刊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所谓“李约瑟难题”,就是指李约瑟博士提出的一个历史之谜,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这一难题的提出曾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极为广泛的兴趣,为此先后举行过几次学术讨论会,发表过相当数量的论文。这无疑对解答“难题”,开拓视野,启迪思想,大有助益。李约瑟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古代文明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卓越的研究成果,为世界所公认。 1980年12月,值李约瑟博士8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曾发表了徐迓亭先生的专文《李约瑟博士与中国科学》,简要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生平及其在中国的科学活动,以此表示我们的友好情谊,1981年9月,在李约瑟博士千里迢迢再次来华访问期间,本刊又专辑了李国豪、张孟闻、曹天钦、胡道静等专家学者的文章,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的在华活动及其丰硕成果。在10年后的今天,李约瑟博士9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特举办“李约瑟难题’征答”活动,以示祝贺。自1989年11期本刊刊出“李纷瑟难题’征答”启事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响应和支持,陆续收到了60余篇应答稿件。借此机会,我们对广大读者对本专栏的热情支持深表谢意。由于篇幅有限,这次仅选入11篇有一定代表性观点的文章,供有兴趣者探讨。我们深信,无论是提出这个“难题”的李约瑟博士,还是关注和探索这个“难题”的海内外学者,都希望振兴中国科学技术,使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重新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本专栏曾得到胡道静、吴德铎、马伯英等先生的大力协助,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13.
1990年12月9日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90周年诞辰。为了表示对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的庆贺,本刊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所谓“李约瑟难题”,就是指李约瑟博士提出的一个历史之谜,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这一难题的提出曾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极为广泛的兴趣,为此先后举行过几次学术讨论会,发表过相当数量的论文。这无疑对解答“难题”,开拓视野,启迪思想,大有助益。李约瑟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古代文明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卓越的研究成果,为世界所公认。 1980年12月,值李约瑟博士8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曾发表了徐迓亭先生的专文《李约瑟博士与中国科学》,简要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生平及其在中国的科学活动,以此表示我们的友好情谊,1981年9月,在李约瑟博士千里迢迢再次来华访问期间,本刊又专辑了李国豪、张孟闻、曹天钦、胡道静等专家学者的文章,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的在华活动及其丰硕成果。在10年后的今天,李约瑟博士9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特举办“李约瑟难题’征答”活动,以示祝贺。自1989年11期本刊刊出“李纷瑟难题’征答”启事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响应和支持,陆续收到了60余篇应答稿件。借此机会,我们对广大读者对本专栏的热情支持深表谢意。由于篇幅有限,这次仅选入11篇有一定代表性观点的文章,供有兴趣者探讨。我们深信,无论是提出这个“难题”的李约瑟博士,还是关注和探索这个“难题”的海内外学者,都希望振兴中国科学技术,使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重新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本专栏曾得到胡道静、吴德铎、马伯英等先生的大力协助,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14.
T.H.梅曼是激光器的创始人。1960年,他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当时只有英国的Nature曾予刊登(见Nature 187,493;1960)。至1985年,此文发表已整整二十五个年头。然而在这四分之一世纪中,激光技术无论在和平利用还是国防应用方面的各种不同领域中,已逐步发展成了一种无法估价的高精尖技术。它不仅使在(或接近)可见光区研究相干电磁辐射成了可能,而且还为爱因斯坦在1912年所发表的辐射量子论所生动描述和真实性的推断,作了论证。 1985年7月Nature为此刊登了一组关于激光器的发展历史及其目前研究规划和未来前景的纪念性文章,本刊特作编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科技兴衰的社会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12月9日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90周年诞辰。为了表示对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的庆贺,本刊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所谓“李约瑟难题”,就是指李约瑟博士提出的一个历史之谜,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这一难题的提出曾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极为广泛的兴趣,为此先后举行过几次学术讨论会,发表过相当数量的论文。这无疑对解答“难题”,开拓视野,启迪思想,大有助益。李约瑟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古代文明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卓越的研究成果,为世界所公认。 1980年12月,值李约瑟博士8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曾发表了徐迓亭先生的专文《李约瑟博士与中国科学》,简要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生平及其在中国的科学活动,以此表示我们的友好情谊,1981年9月,在李约瑟博士千里迢迢再次来华访问期间,本刊又专辑了李国豪、张孟闻、曹天钦、胡道静等专家学者的文章,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的在华活动及其丰硕成果。在10年后的今天,李约瑟博士9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特举办“李约瑟难题’征答”活动,以示祝贺。自1989年11期本刊刊出“李纷瑟难题’征答”启事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响应和支持,陆续收到了60余篇应答稿件。借此机会,我们对广大读者对本专栏的热情支持深表谢意。由于篇幅有限,这次仅选入11篇有一定代表性观点的文章,供有兴趣者探讨。我们深信,无论是提出这个“难题”的李约瑟博士,还是关注和探索这个“难题”的海内外学者,都希望振兴中国科学技术,使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重新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本专栏曾得到胡道静、吴德铎、马伯英等先生的大力协助,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16.
1990年12月9日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90周年诞辰。为了表示对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的庆贺,本刊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所谓“李约瑟难题”,就是指李约瑟博士提出的一个历史之谜,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这一难题的提出曾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极为广泛的兴趣,为此先后举行过几次学术讨论会,发表过相当数量的论文。这无疑对解答“难题”,开拓视野,启迪思想,大有助益。李约瑟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古代文明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卓越的研究成果,为世界所公认。 1980年12月,值李约瑟博士8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曾发表了徐迓亭先生的专文《李约瑟博士与中国科学》,简要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生平及其在中国的科学活动,以此表示我们的友好情谊,1981年9月,在李约瑟博士千里迢迢再次来华访问期间,本刊又专辑了李国豪、张孟闻、曹天钦、胡道静等专家学者的文章,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的在华活动及其丰硕成果。在10年后的今天,李约瑟博士9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特举办“李约瑟难题’征答”活动,以示祝贺。自1989年11期本刊刊出“李纷瑟难题’征答”启事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响应和支持,陆续收到了60余篇应答稿件。借此机会,我们对广大读者对本专栏的热情支持深表谢意。由于篇幅有限,这次仅选入11篇有一定代表性观点的文章,供有兴趣者探讨。我们深信,无论是提出这个“难题”的李约瑟博士,还是关注和探索这个“难题”的海内外学者,都希望振兴中国科学技术,使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重新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本专栏曾得到胡道静、吴德铎、马伯英等先生的大力协助,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17.
1990年12月9日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90周年诞辰。为了表示对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的庆贺,本刊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所谓“李约瑟难题”,就是指李约瑟博士提出的一个历史之谜,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这一难题的提出曾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极为广泛的兴趣,为此先后举行过几次学术讨论会,发表过相当数量的论文。这无疑对解答“难题”,开拓视野,启迪思想,大有助益。李约瑟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古代文明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卓越的研究成果,为世界所公认。 1980年12月,值李约瑟博士8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曾发表了徐迓亭先生的专文《李约瑟博士与中国科学》,简要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生平及其在中国的科学活动,以此表示我们的友好情谊,1981年9月,在李约瑟博士千里迢迢再次来华访问期间,本刊又专辑了李国豪、张孟闻、曹天钦、胡道静等专家学者的文章,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的在华活动及其丰硕成果。在10年后的今天,李约瑟博士90周年诞辰之际,本刊特举办“李约瑟难题’征答”活动,以示祝贺。自1989年11期本刊刊出“李纷瑟难题’征答”启事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响应和支持,陆续收到了60余篇应答稿件。借此机会,我们对广大读者对本专栏的热情支持深表谢意。由于篇幅有限,这次仅选入11篇有一定代表性观点的文章,供有兴趣者探讨。我们深信,无论是提出这个“难题”的李约瑟博士,还是关注和探索这个“难题”的海内外学者,都希望振兴中国科学技术,使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重新崛起,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本专栏曾得到胡道静、吴德铎、马伯英等先生的大力协助,在此特致谢意。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1月21日, 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沪联合宣布, 中国科学家完成了所承担的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第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 对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测序工作的贡献率达10%.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完成的最大的基因组单条染色体的精确测序, 这标志着我国在大基因组测序方面已经具备构建完成图的绘制能力, 成为基因组学研究强国之一. 测序专家工作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韩斌博士等研究人员, 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题为《水稻基因组第4号染色体序列及分析》的论文, 宣布采用克隆步移法完成了对水稻粳稻基因组第4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 拼接后总长为35000 kb, 精确度为99.99%, 覆盖染色体全长序列98% (仅留下7个小的空洞), 达到了国际公认的基因组测序完成图的标准. 这与在《 Nature》杂志同时发表的日本科学家Sasaki博士等人完成的第1号染色体精确测序的结果一起, 对国际基因组研究计划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Nature》杂志审稿人称, 水稻第4和第1条染色体测序的完成是紧接着水稻基因组草图完成后水稻基因组测序项目工作中里程碑性的事件……  相似文献   

19.
曹龙 《科学通报》2019,64(23):2386-2389
<正>2018年12月1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刊登了"2018年度十大科学长篇专题报道:这一年最难忘的科学故事"(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7748-5).Nature评选出2018年度最受欢迎的十大科学长篇专题报道:从首个遮挡太阳的实验,到传统中医的兴起,再到拯救消失的野生动物.其中,"遮挡太阳实验(sun-dimming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1957,2(13):415-415
根据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今年5月18日第4568期报道,英国皇家学会已經选出了外国会員四人。他們的姓名和专长如下: 貝特(H.A.Bethe),理論物理学。(德国) 弗萊·維斯林(A.Frey-wyssling),原生質及植物細胞壁的超显微結构。(瑞士) 汉(O.Hahn),放射化学,發現某些放射性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