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祥林 《科学通报》1993,38(14):1317-1317
为快速简便地筛选转基因光合丝状固氮蓝细菌满江红鱼腥藻(蓝藻),我们使用了原位杂交技术。本文对生长固着在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的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azollae)藻群落裂解方法、原位杂交条件等进行了摸索。其中尝试了液氮冻融、微波处理、高温高压处理、温育等物理条件,三乙醇胺月桂基硫酸盐(TLS)、TENS试剂、Sarkosyl,NaOH、溴代十六  相似文献   

2.
白克智 《科学通报》1979,24(4):191-191
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 (Roxb.)Nakai)又名红萍、绿萍,属满江红科,满江红属,是一种水生蕨类植物。在满江红同化叶叶片的空腔中共生着一种能固氮的兰藻,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远在几百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知道满江红可以肥田,现在它已成为我国水田的重要绿肥之一。长期以来,养殖满江红都是采用营养繁殖。但是满江红营养  相似文献   

3.
白克智 《科学通报》1979,24(14):664-664
近年来满江红(Azolla imbrichta Nakai)由于其生长快、固氮能力强的特点引起广泛重视,对它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注意的焦点是满江红及其体内的满江红鱼腥藻之间的共生机理。本文报道我们分离二者的方法并进行纯培养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华南酸性低磷土壤中大豆根瘤菌高效株系的发现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凤娴  曹桂芹  王秀荣  赵静  严小龙  廖红 《科学通报》2008,53(23):2903-2910
在大豆栽培历史不同的酸性缺磷土壤上, 从磷效率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系的根瘤中分离纯化出12株根瘤菌菌株. 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表明, 分离纯化出的12株根瘤菌菌株为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属的慢生根瘤菌菌株, 与对照大豆慢生型根瘤菌(Bradyrhizboium japonicum) USDA110菌株相比, 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 选取其中固氮酶活性最高的3株根瘤菌株系混合制成的根瘤菌菌剂, 在华南地区典型的酸性缺磷土壤上进行田间实验, 结果表明, 不接种根瘤菌, 3个供试大豆品系完全不能结瘤; 接种根瘤菌后, 供试大豆品系的结瘤率为100%, 不仅能形成较多根瘤, 而且能显著提高大豆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 改善植株氮、磷营养状况. 其中, 大豆品种华春3号的地上部干重、氮和磷含量分别比不接种提高了154.3%, 152.4%和163.2%. 研究结果表明, 本研究在华南酸性缺磷土壤中发现了土著的高效根瘤菌株系, 这些株系具有宿主范围广、高效结瘤、固氮效率高和耐酸、耐低磷的特点, 对华南地区酸性缺磷土壤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土壤环境、宿主类型是筛选高效根瘤菌株系需考虑的关键因素, 综合选择不同酸度范围土壤、不同磷效率大豆品种可提高获得高效根瘤菌株系的几率; 增加氮营养、促进根系生长是酸性缺磷土壤上接种高效根瘤菌增加大豆磷吸收的可能机理; 在酸性缺磷土壤上接种高效根瘤菌, 能显著促进大豆生长、改善大豆氮、磷营养状况, 是提高该地区大豆种植水平、发展大豆生产的有效途径. 因此, 在实际生产中大力推广豆科作物接种高效根瘤菌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黄懿德 《科学通报》1991,36(21):1653-1653
根际固氮细菌与禾谷类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的联合固氮的研究表明,由于根际固氮细菌的活动而使植物有不同程度的增产。 先前已有报道丘元盛等及Yoo等分别分离到能与水稻联合固氮的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E26和催娩克氏杆菌(Klebsiella oxytoca)NG13,这二株水稻根际固氮  相似文献   

6.
目前微生物中酶复合体的结构已为人们所熟悉,此种复合体能从空气中固定分子氮。但是为了控制这一过程,必须扩大我们对于能把这种复合体进行编码的遗传因子结构的了解。近年来已成功地分析出一些能确定从微生物中固氮能力的遗传因子Klebsiella Pneumoniap,并将它们引入有较好研究的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细胞内。这种方法可以查明能确定固氮能力的17种遗传因子的存在。它们以某种分组的形式排列,组成7或8个操纵子,这就保证有可能同时合成这些遗传因子——固氮酶的某些产物。例如,控制固氮酶合  相似文献   

7.
固氮斯氏假单胞菌A1501(Pseudomonasstutzeri,原称粪产碱菌A1501)于1980年分离自中国南方水稻田,能紧密结合于宿主植物的根表或侵入根内进行生长繁殖和固氮作用,但化合态氮和氧的存在限制了联合固氮效率.本实验室已从该菌中克隆了DNA片段大小为30kb,包含完整nifLA-like基因的ni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家说,将甲醇溶液喷洒在某些作物的叶子上,可减少这些作物的枯萎并使它们更快地结出较甜的果实。他们发现这种措施甚至对那些生长在荒芜的沙摸中的作物也有效。亚利桑那州光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阿瑟·野野村和圣迭戈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安德鲁·本森认为,只要使用这种简单的化学物质,农民们就能增加某些作物的产量并减少它们的灌溉用水。他们还认为,通过研究植物使用甲醇的方式,科学家们可对光合作用和呼吸  相似文献   

9.
王新宇  高英志 《科学通报》2020,(Z1):142-149
综述以往研究发现,大多数禾本科/豆科间作都会显著增加豆科作物的固氮比例(%Ndfa),并认为这种增加是由于禾本科作物对豆科作物根际氮素的耗竭作用引发的.但豆科作物体内通常会在氮磷之间保持稳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豆科作物共生固氮的增加会使作物生长受到磷的限制.在这种磷素限制条件下豆科作物会被激发出潜在的磷吸收策略,即通过根系分泌物或丛枝菌根真菌增加对土壤磷素的获取满足其自身固氮对磷素的大量需求,进而增强豆科作物自身的结瘤及固氮.此外,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近研究发现禾本科作物根系分泌物能上调豆科根部关键结瘤基因NODL4, ENODL2, ENOD93,固氮基因FixI3,查尔酮-黄酮异构酶CFI基因和生长素响应基因GH3.1的表达,这些基因超量表达可促进豆科作物类黄酮物质的分泌、根毛卷曲、结瘤并促进豆科作物固氮.间作作物间通过根际氮素耗竭作用、磷素活化作用以及固氮基因分子调控等三个层面上互相偶联来促进间作系统氮素吸收、优化氮素利用效率和提升作物产量,这些研究对促进和发展禾本科/豆科间作固氮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物固氮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沈世华  荆玉祥 《科学通报》2003,48(6):535-540
生物固氮是生命科学中的重大基础研究课题之一, 它在生产实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植物特别是粮食作物提供氮素、提高产量、降低化肥用量和生产成本、减少水土污染和疾病、防治土地荒漠化、建立生态平衡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介绍国际生物固氮研究进展的同时, 着重叙述了生物固氮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成果: 收集了根瘤菌资源, 建立了最大的数据库, 修正和发展了国际上对根瘤菌的分类; 发现了固氮基因, 证实了克氏杆菌固氮基因操纵子的连锁性及正调控基因的调节机制和对氧、温度的敏感性; 发现苜蓿根瘤菌结瘤调控基因nodD3的产物对结瘤基因表达的启动不受宿主类黄酮的作用; 发现苜蓿根瘤菌的碳利用基因和固氮生物氮代射和碳代谢基因表达及其调节的偶联作用; 化学合成了根瘤菌的结瘤因子; 在固氮基因表达调节基础上, 构建了固氮基因工程菌株, 并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提出了化学模拟固氮酶的结构和功能, 固氮酶活性中心的模型和合成了模型化合物, 受到了国际高度评价. 根据国际上研究的趋势并结合国内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生物固氮研究的发展方向, 建议在联合(内生)固氮菌固氮基因调控及其提供氮素的作用,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的信号传递和分子相互作用, 氮、碳代谢和固氮与光合作用的偶联与共生结瘤固氮中功能基因组学等方面展开积极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朱长喜 《科学通报》1984,29(24):1533-1533
多种细菌和蓝细菌具有释放和吸收分子氢的功能,它们的无细胞提取液,当有合适的电子载体如甲基紫精存在时,能催化分子氢的可逆氧化反应,从而证实氢酶的存在。不同来源的氢酶都能以较高的反应速率催化分子氢的氧化和质子的还原,这一可逆氧化反应受电子载体性  相似文献   

12.
徐旭东 《科学通报》1992,37(12):1131-1131
自1973年发现蓝藻质粒以来,至今已在60余株蓝藻检测到染色体外DNA;从种类分布来看,它们几乎遍及蓝藻所有类群。但胶球藻和粘杆藻二单细胞属经检测未发现质粒,此后也一直未有报道。蓝藻中的一些种类集光合和固氮作用于同一细胞内,具有在空气条件下固氮生长的能力,这在固氮微生物中是一特殊模式。由于它们具有厚而牢固的胶质鞘,而且一般生长缓慢,质粒检测工作遇到很大麻烦,故运载体转移系统未能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近十年来,遗传工程的兴起为生物固氮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七十年代中期,由于在细菌之间固氮基因转移成功,人们对遗传工程用于固氮的研究前景寄以很大希望;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如何将固氮基因转移到非豆科作物中,以减少农作物对氮肥的需求。农业科学中这一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各阶层的重视。1984年1月赵紫阳同志访问美国加州大学时,在听到遗传工程有可能使非豆科作物固氮的介绍后说:“你们的工作做成功了,我们这个地球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可以避免星球大战了。”(《光明日报》,1984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发现了一些真核固氮生物,如红酵母(Rhodotorula sp.)、小球藻(Chlorococcus sp.)、卵囊藻(Oocystis sp.),报告者都以~(l5)N法测出其固氮能力,或在无氮培养基上培养,发现其含氮量提高。但一些实验室以乙炔还原法检测其固氮酶活,又否定了这些报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提出另外一种固氮途径,其固氮能力不能以乙块还原法测出呢?笔者对此设想如下: 在真核固氮生物中有一类氮的氧化酶,与电子传递链相联,可以把N_2氧化成NO甚至NO_2~-、NO_3~-。如果是NO,它以通过无机反应转变成NO_3~- 。虽然N_2的氧化需要能量,但与电子传递链相联是可以满足这一需要的。NO_3~-和NO_2~-被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转化成NH_4~+,从而被利用。这一过程粗略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你知道吗     
老诚 《科学之友》2007,(11A):65-65
一些农药是内吸收的,这意味着它们会被整个水果或蔬菜吸收。 烹饪水果和蔬菜一般会减少农药残留,因为烹饪过程中化学物质会被分解。 有37种农药在英国被禁止使用,在欧盟国家登记的1000种农药中,10年来有50%被逐步淘汰。  相似文献   

16.
蓝藻-满江红鱼腥藻孢子的冰冻保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克智 《科学通报》1982,27(19):1215-1215
我们发现先前在本实验室从满江红(Azollaimbricata)叶腔中分离出的满江红鱼腥藻(Anabaena azollae)在Wolk结孢培养基中易于结孢。在培养基中加入0.3%毛地黄皂甙放置室温下24—48小时,再以BG-11无氮培养基洗3—4次即可将孢  相似文献   

17.
大气二氧化碳升高对水稻生长及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林伟宏  ()王大力 《科学通报》1998,43(21):2299-2302
水稻(津稻1187)生长在开顶式培养室中,其CO2浓度分别为650.355μmol/mol。在生长前期,高浓度CO2对水稻分蘖,地上及地下生物量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生长后期对根系的生长促进较大,表现为根茎比增加,CO2浓度升高影响了同化物的分配,却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增加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涧松 《世界科学》1998,(9):37-38
在以色列内盖夫沙漠上,一些微生物发展了其独特的生存策略,它们正在殖民整个沙漠。殖民者们是一些细菌和蓝细菌,它们分泌长长的糖链,将土粒和沙粒粘合成黑色的硬壳,这些硬壳帮助它们抵抗灼热的阳光,保持它们领地的湿润。然而它们的所作所为让其它的物种受到了更大种益O以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人们对动物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国外已研制出一种既促进生长,又改善瘦肉和肥肉比率的新型化合物—烷基磺酰苯胺衍生物。实验指出,将出生六个星期的雌鼠分成几个组,在一定条件下对它们作喂养实验,以证实此类化合物的效力。实验是将该化合物与饲料混合使用,以12天为一实验周期,与未用药的雌鼠比较,用药后每只雌鼠子宫肥大的脂肪部分已消失。且根据用药量的不同,生长的重量增加11.7~7%;脂肪重减少7.1~26%。说明雌鼠生长快和脂肪量的减少与用此化合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水稻根际固氮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丘元盛 《科学通报》1980,25(21):1008-1008
水稻根际的固氮细菌活动颇为活跃,它的种类也很多,是一个潜在的氮肥来源,国内外都在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我们从广东的水稻根际发现了一种新的有较强固氮能力的细菌,代号A-15。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脂肪粒,周生鞭毛。其性状特征符合于迄今未发现有固氮能力的产碱菌属。初步鉴定为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ccalis)。它是微好氧固氮菌,利用有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