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未科得大奖“从来没有想到要获得诺贝尔奖,也从来没有料到自己会帮助亿万患者。”当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6日宣布曼斯菲尔德和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共获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这位英国科学家表现出这样的实在和平静。 相似文献
6.
坊间盛传"只要立国三四十年,一般会出现诺贝尔科学奖"的说法,其实并不确切。1950年以来,似乎没有一宗诺贝尔科学奖成就是在发展中国家问世,诺奖得主的国籍与做出诺奖成果的国家成了两码事。 相似文献
7.
2002年6月,14位诺贝尔奖得主到清华大学参加了为期2天的“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400多位国内外科研机构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央电视台《科学世界》栏目利用这个机会,制作了一期诺贝尔奖得主与清华学子对话的特别节目。节目中的4位嘉宾是与会诺贝尔奖得主中最年轻且是最近几年的获奖者,他们的成就更具时代感,他们的成长故事对青年学子更有亲近性。节目播出后,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本刊摘发那次精彩对话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以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和获得Ficlds medal和wolf Prize的数学家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出生月份进行了分析和统计检验,结论是:他们的出生月份服从均匀分布,这意味着无论哪个月份出生的人都有同样的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10.
诺贝尔奖得主在理论发现、技术突破和创新发明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通过科学共同体的引用,推动了科学知识的传播。文献计量学研究人员通过大量分析诺贝尔奖得主的论文及其引用情况,总结出了各种特征的知识传播曲线,但并不能以此为依据来预测诺贝尔奖。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并不突出,成果也主要发表在中文期刊上,但其作为发现青蒿素的主要贡献者,对于医疗健康工作的影响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12.
曹伟 《科技导报(北京)》2010,28(23):21-25
在百余年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奖者中,获奖成果出自青年时期(40岁以下)的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些青年获奖者取得重大成果的因素之一,就是他们的选题很成功。作者发现,青年获奖者的选题类型包括7种,这些类型及其特点,对中国青年科研工作者有极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6)
<正>9月18日,诺贝尔奖获得者厄温·内尔(Erwin Neher)教授学术演讲会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师生代表到场聆听了演讲。演讲会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一丁主持。厄温·内尔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离子通道:它们的发现、功能及其在医药中的作用》的学术演讲。他通过意大利医生、物理学家与哲学家路易吉·伽伐尼(Luigi Galvani)、现代神经科学之父拉蒙· 相似文献
14.
冯达旋 《科技导报(北京)》2018,36(14):99-100
2018年4月,美国达拉斯地区的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UTSW)陈志坚教授荣获2018年度Lurie生命医学奖。该奖项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自2013年开始设立的,奖金1万美元。虽然这个奖还很"年轻",但目前得奖者都是生命医学科学领域中重量级的年轻研究人员。例如,这次得奖的陈志坚教授在2014年已经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5.
当今,诺丽(Noni)这个名词越来越频繁地被人们提及。可是在十年以前,住在美国大陆知道诺丽的美国人是少之又少,而且今天,还有一定数量的美国人对于诺丽(Noni)的保健功效将信将疑。在这一点上,中国人与美国人并无太大的差别。世界上最早以科学家之手触摸诺丽,并在实验室研究诺丽的人,是美国人Ralph M.Heinicke。这位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教授,生物化学家,从1957年研究菠萝蛋白酶开始,到1977年在实验室分离出微量具有挥发性的,后来被命名为赛洛宁的物质。在后来,他率领的研究团队,发现诺丽果含有类似的物质(赛洛宁前体物质:赛洛宁原,和赛洛宁原酶)。但目前这仅仅是一种学说,赛洛宁的分子结构至今尚未确认。 相似文献
16.
17.
18.
2012年10月8日,举世瞩目的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因在细胞核重编程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英国剑桥大学格登研究所所长约翰.格登(John Gurdon)和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共同分享了这一奖项。爱好生物,中学成绩倒数第一1933年10月2日,约翰.格登出生在英国汉普郡迪本霍尔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少年时代,格登被自然界的各种生物深深吸引,甚至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尽管格登喜爱生物,但他的生物科成绩却十分糟糕。15岁时,格登在英国著名的贵族 相似文献
19.
陈子兴 《科技导报(北京)》2002,(5):22-25
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很早就开始了 ,但规模较小。改革开放后 ,在当时百废待兴、人才匮乏 ,与国际科技教育水平差距拉大的形势下 ,中央提出科教兴国的号召 ,果断建立了学位制度和科研基金制度 ,并加强和扩大了研究生的培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起 ,规模急速扩大 ,研究生人数直线上升 ,培养了大批年轻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级专业人才高龄和青黄不接的局面已基本得到扭转。研究生 ,尤其是博士研究生从在读期间直到毕业后都在科技工作的第一线努力探索、刻苦钻研 ,做出很大的贡献 ,成为我国科技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具有较高素质的生力军和后备队。…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