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潮》2002,(4):9
中国加入世贸后,中国科学界比以往更多地关注到一件事。中国科学家何时才能在诺贝尔奖章上刻上自已的名字。 2001年的12月10日,在瑞典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同时也是诺贝尔奖的百年庆典。那里有中国科学家的梦想和遗憾:100年来,诺贝尔奖已授予全世界473位科学家,而中国籍的科学家只有一两人(在获奖时持有的是中国台湾的护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这一现象。科技一等奖连续数年空缺,使得人们认为中国人连自己满  相似文献   

2.
“中国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每年诺贝尔奖花落他家后,总会有国人怀此长久的疑问和感伤。2010年诺贝尔奖项揭晓后,类似的忧愁开始袭扰俄罗斯社会,因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名俄裔物理学家问鼎了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3.
《科学世界》2003,(11):26-27
回首诺贝尔奖的百年记录,迄今为止,尽管全世界共有近700人赢得了诺贝尔奖桂冠,但与全世界日益增长的科学家数量相比,终究是极少数。在科学高速发展、人才辈出的今天,又有几位幸运儿荣获了今年的诺贝尔大奖?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诺贝尔奖设立和第一次颁发 1 0 0周年 .诺贝尔奖是世界科学、文学和人类和平的国际最高奖 ,早已为人们所知 .但是 ,对于诺贝尔本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奖金 ,如果没有读过诺贝尔的传记 ,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诺贝尔其人其事 ,值此诺贝尔奖设立和颁发 1 0 0周年之际 ,笔者不揣冒昧 ,撰写此文 ,并以示纪念之意 .1 诺贝尔的青少年时代艾尔弗雷德·诺贝尔 (AlfredBernhardNobel)于 1 833年 1 0月 2 1日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一位工程师 ,也是一位发明家…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奖是件大事儿。怎么知道的?因为诺贝尔总是被用来表现其他奖项有多重要:图灵奖是"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而"地理学界的诺贝尔奖"则是瓦特林·路德奖——是这家伙用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之名命名了一个大洲。在数学界,阿贝尔奖和菲尔兹奖总在为谁更衬得上诺贝尔级别而较劲。诺贝尔奖也许该被称为"诺贝尔映衬其他奖项奖"。  相似文献   

6.
编哲 《创新科技》2012,(11):12-13
<正>又一届诺贝尔奖落下帷幕。虽然莫言一举夺得诺贝尔文学奖令国人振奋,但含金量更高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却仍与中国无缘。"中国人距离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还有多远?"这个问题再一次唤起人们心中的期待……在日前由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几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预测,中国人距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近;但缺乏原创、缺乏认真和执著是中国人尚未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中,先后有6位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从李政道、杨振宁开始,到丁肇中、崔琦、朱棣文等。他们获得诺贝尔奖有什么共性吗?是否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12月11日晚,一个名为“诺贝尔科学之夜“的特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2007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由此展现在世人面前。每逢类似场景,很多人都会发出那千百次的问:大陆科学家为什么一直得不到诺贝尔奖?令人振奋的是,12月12日上午,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诺贝尔奖已全部揭开谜底,但是你知道诺贝尔奖11 4年的漫长历史中还暗藏着哪些秘密吗?例如哪些国家是摘金霸主,要活到几岁才有机会跨过诺奖的门槛,女性得到一个诺贝尔奖到底有多难,出生在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真的只有黄皮肤吗……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了近代炸药,获得巨大财富的同时,他又对炸药的破坏性感到震惊。于是他立下遗嘱,用3100万瑞典克朗的遗产成立基金会,并每年把基金的利息用于"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据此,1901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奖开始奖励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  相似文献   

10.
 2015 年10 月5 日,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斯德哥尔摩揭晓,授予中国医学家屠呦呦、爱尔兰医学家William C. Campbell 和日本科学家Satoshi ōmura。至此,在诺贝尔奖长达115周年的历史中,中国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中实现了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中国人多年来有强烈的诺贝尔奖情结,屠呦呦的获奖终于让国人松了口气。作为常年生活在瑞典的人,我也想谈谈我的诺贝尔奖"情结"和认识。1诺贝尔奖与对人类的贡献最近网络上流传一则笑话:"话说屠呦呦得了诺贝尔奖,瑞典人用不太标准的英文读获奖者名字时,全世界都晕了:The winner is you,you,too!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到底这个奖是要颁给谁的……"笑过之后,更有顿  相似文献   

12.
遗传学领域著名的摩尔根学派学者刘易斯于199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他是第四次获此奖项的摩尔根派学者。同一学派先后四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这在近百年的诺贝尔奖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为什么摩尔根学派能够多人获得科学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有一件事会让所有的中国人怦然心动,一位叫做莫言的中国作家在不经意间获得了国人翘首以待的诺贝尔奖,以至于2012年的岁末,莫言成为中国最吸引眼球的公众人物.人们有理由认为,2013年的莫言热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莫言获奖,名利双收,无可非议,这也符合诺贝尔老人当初设置此类奖项的初衷.1895年,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诺贝尔,留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奖励那些在化学、物理、医学、文学、经济学以及和平方面有卓越贡献的人们.  相似文献   

14.
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谱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领域是物理学. 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Yukawa Hideki)干1949年园提出介子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日本科学家先后多次获诺贝尔物理奖,进入21世纪,日本科学家在8年中5次获得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以及医学生理学奖的诺贝尔科学奖,在自然科学领域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2个.  相似文献   

15.
<正>从宇宙和地球的历史来看,人类的历史只是一瞬间,在这短暂又不平凡的时光中,人类进出海洋、天空和太空,逐渐深入理解生命、宇宙和地球。如今"诺贝尔奖"已经走过116年了,我们有幸目睹了量子力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惊天动地的发展,诺贝尔奖所奖励的原始性创新科技,也对人类整个文明、社会进步都起了重大作用。而在诺贝尔科学奖这百余年的历史中,一直有着中国人的梦想和渴望。尽管已经有多位流淌着华夏民族血液的杰出人士获得了这个荣誉,可他们都有一个限定词——"华人"。在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全世界30多个国家的几百名获奖科  相似文献   

16.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01155-12-01至2001155-12-15)1屠呦呦获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核心媒体报道频次:30/30]10日,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中国科学家屠屠呦呦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当天,包括屠呦呦在内的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经济学奖得主共10人获颁各自奖项。  相似文献   

17.
田中耕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小职员。然而,是他使日本的诺贝尔获奖者人数上升到12人,是他创造了日本人连获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奇迹。他是日本第一位战后出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又是诺贝尔奖历史上仅有的学士学位得主。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是诺贝尔奖颁要100周年。这次共有三位物理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三位化学家获诺贝尔化学奖;三位科学家获诺见尔生理学或学奖;一位获诺贝尔和平奖;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为纪念诺贝尔和诺贝尔奖,本刊本期特选登《诺贝尔的传奇人生》和有关诺贝尔奖的两组作品。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奖评选工作,近年来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自2000年以来,生理学和医学、物理学、化学这三项奖大都是由三人分享。按照诺贝尔的遗嘱,这些奖项最多也只能由三人获得。一些专家认为,这种迹象表明,诺贝尔奖的评选规则已经落后于现代科学研究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A.Samuelson)1970年在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中曾语重心长地说 :“我可以告诉你们 ,怎样才能获得诺贝尔奖金 ,诀窍之一就是要有名师指点。”这是萨缪尔森的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 ,耐人寻味 ,给人启迪。今天 ,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发100周年之际 ,回顾和反思1901~2000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百年历程和走势时 ,我们对萨缪尔森这句名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的确 ,名师指导对获得诺贝尔奖和攀登科学高峰的重要作用 ,远超过人们通常的理解和认识。翻开诺贝尔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