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肌电信号产生机理,对双通道前臂肌电信号建立单输入多输出IIR系统模型,由于模型输入未知且不 可测,采用了盲信道辨识方法对模型传递函数进行辨识.通过提取模型参数作为信号特征,能够对握拳、展拳、前臂 内旋和前臂外旋四类前臂动作进行识别.实验表明,该方法运算量小,适合在线实现,性能要优于传统的AR模型 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肌电信号产生机理,对双通道前臂肌信号建立单输入多输出ⅡR系统模型,由于模型输入未知且不可测,采用了盲信道辩识方法对模型传递函数进行辩识,通过提取模型参数作信号特征,能够对握拳、展拳、前臂内旋和前臂外旋四类前臂动作进行识别,实验表明,该方法运算量小,适合在线实现,性能要优于传统的AR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单通道表面肌电信号对肘收缩、肘伸直、前臂外旋和前臂内旋四个上肢动作进行了识别.用肌电信号最高频率20倍的过采样率对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采样,利用抽取滤波技术将过采样带来的冗余数据去除并保留了过采样带来的低噪声的优点.通过小波变换提取出5个子频带的相对能量与表面肌电信号的总能量一起作为原始的特征向量,然后通过K-L展开将6维的原始特征向量降为2维.通过建立BP网络分别用6维特征向量和2维特征向量对上述的四个动作进行识别.结果显示该方法在减少肌电电极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识别率,有很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4.
表面肌电信号(sEMG)是神经肌肉活动发放的生物电信号。本文从信号产生的根源出发,建立FIR模型,该模型的输入为信号源是不可测的,为了克服该不足本文提出采用盲辨识的方法辨识模型系数,以该系数作为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对6种手势动作识别分类,实验表明,该方法运算量小,分类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采用肌电信号的手指关节角度连续解码误差较大,导致肌电假肢手运动效果较差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应用表面肌电信号、深度回归森林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手指关节角度连续精确感知方法。首先,应用基于滑动时间窗的特征提取器从前臂8个通道的肌电信号中各提取7种肌电信号特征(肌电信号的平均绝对值、积分肌电值、均方根、波形长度、对数特征、过零点数、斜率符号变化数),输入深度森林回归模型得到具有较大波动的掌指关节估计角度;然后,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这些掌指关节估计角度进行优化,以创建一种深度森林回归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综合回归模型;最后,利用该综合回归模型对采集到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连续精确解码,得到肌电假手掌指关节角度控制量,其余手指关节角度可通过比例控制得到。采用所提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平均轨迹跟踪精度比传统高斯过程方法提高了42%,达到82.12%,证明所提方法对基于肌电信号的手指关节角度估计具有非常优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广映  杨善晓 《江西科学》2008,26(4):566-568
利用AR模型对实验所采集到的原始二通道表面肌电信号(SEMG)加以分析,提取AR系数作为特征值,将其作为训练样本输入到RBF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用此网络对前臂的伸臂和曲臂两种运动模式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模式分类。实验表明,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分类准确率比BP神经网络更高,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可以有效识别肌肉的单动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脑电(EEG)信号对连续步态轨迹解码结果与实际轨迹相关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神经网络的步态参数解码方法。首先,构建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的步态时空参数解码模型,根据脑肌电信号特性设计解码模型的超参数;其次,同步采集脑电、下肢运动相关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和下肢关节运动信号,并对脑电和表面肌电信号的步态相关特征进行分析;然后,以多通道脑电和下肢运动相关表面肌电信号作为解码模型的输入,自动提取脑肌电融合信号中步态相关特征并构建膝踝关节运动轨迹与特征之间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最后,以多通道脑电作为解码模型的输入,构建步态相关脑电信号和表面肌电信号之间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传统支持向量机方法相比,对踝关节解码轨迹与实测轨迹形状相似性Pearson相关系数提高了0.12;与单独采用脑电、表面肌电信号和脑肌电信号平均绝对值特征融合信号进行解码方法相比,对踝关节解码轨迹与实测轨迹形状相似性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提高了0.81、0.19和0.63。该方法可实现从脑电信号中对部分表面肌电信号波形的解码,解码波形和实测波形的平均Pears...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从人体上采集到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达到满足生物模型输入的要求,采用Matlab的Simulink和FDA工具对表面肌电信号的处理方法进行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种多分辨率小波变换来进行表面肌电信号的模式识别.该方法选择各个尺度下的小波系数幅值的一对最大最小值作为特征向量,对表面肌电信号作5尺度小波分解.对内旋动作、外旋动作、握拳动作、展拳动作的多尺度分解结果证明,该方法提取的特征信号用于识别时比传统方法的分类精度高.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人体表面肌电信号的交互力预测方法.该方法仅通过使用表面肌电信号,获取各肌肉的激活状态以表征其等长状态下的肌肉力,并输入前向人体动力学模型,对下压与推两个静态动作的交互力进行了预测.静力学模型中涉及到的参数通过贝叶斯线性回归算法获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预测的交互力均方根误差在2.20N以下.  相似文献   

11.
基于递归量化分析的表面肌电特征提取和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展拳、握拳和腕屈、腕伸时从前臂分别检测的两路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对四种动作进行了分类研究.先采用移动平均法(moving average,MA)和一阶差分法确定SEMG信号中对应的每个动作波形的起止点,再利用递归量化分析(recurrence quantification analysis,RQA)方法提取各种动作波形的非线性特征参量(确定率、递归率等),由两路SEMG信号的这些特征参量构成特征矢量,输入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完成对不同动作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将利用递归量化分析得到SEMG信号的几种非线性参量作为特征值,对不同动作进行分类能够获得较高的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低信噪比多径信道下过采样率估计性能低的问题,根据正交频分复用( OFDM)基带采样信号的频谱特性,提出了基于采样信号频谱逼近的过采样率盲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的移动协方差方法估计信号的载波频率,采用修正的周期图平均法估计信号的功率谱;然后通过选择最佳的滚降系数,设计一个最佳余弦滚降滤波器,使余弦滚降滤波器的截止频率逼近信号的截止频率;最后根据过采样信号的频谱特性原理估计出接收信号的过采样率,实现了不同类型OFDM信号的过采样率的盲估计.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2 dB,多径信道条件下OFDM信号的过采样率估计的均方误差不超过0.2.可见该方法无需任何先验知识,在低信噪比多径信道下具有良好的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在频率域实现的MIMO(multi—inputs multi—outputs)盲解卷积算法,可以在较低信噪比下求解得到浅海水声信道冲激响应的逆滤波器响应,不受时间域的原始信道阶数很长且稀疏的影响,经过求逆后得到原始MIM0浅海水声信道的冲激响应.最后采用合理的声场仿真模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单输入多输出有限冲激响应(SIMO FIR)Volterra系统的盲辨识及盲均衡的子空间方法,首先描述了SIMO非线性Volterra信道模型,并将此模型转化为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 模型;接着讨论了FIRVolterra系统盲可辨识条件,并给出了SIMOVolterra系统的盲辨子空间算法;进一步讨论了VolterraFIR非线性信道的确定性盲均衡问题;最后用仿真实例验证了此算法的有效性,所提方法与确定性的线性多信道方法相比,它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所需约束条件少,此方仅需要输入信号的相关矩在奇异,且在低信噪比情况下(SNR为5dB)也有效。  相似文献   

15.
单通道混合信号中周期信号的盲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义信号周期性的基础上,针对多个周期信号、多个周期信号和其他信号单通道混合的情况,提出了基于特征值分析的周期信号盲分离方法,并对算法的可行性、分离误差及分离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适应较低的信噪比,且具有计算量小、易于实现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倒谱盲均衡算法的关键是建立信号的倒谱与信道参数之间的关系方程,然后以解方程的方式获得信道参数。阐述了基于倒谱盲均衡器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其特点,推导了基于四阶倒谱盲均衡器的传输函数,给出了均衡器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低信噪比多径-信道条件下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带宽估计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OFDM信号带宽自动估计方法。首先利用修正周期图法(Welch法)得到信号瞬时功率谱,通过多次观察测量并对功率谱曲线进行统计平均。然后对功率谱曲线进行连续小波变换,计算小波变换后时间-尺度平面上同一时间不同尺度能量累计曲线,提取曲线局部峰值位置,进而估计信号带宽。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多径信道且信噪比为-10dB条件下,估计偏差均不超过1.2%,准确度优于传统方法,且鲁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欠定盲信道估计是欠定盲源分离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估计精度直接影响到源信号的估计精度.基于充分稀疏假设,在K均值聚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欠定盲信道估计算法——K均值与主成分分析方法(KM-PCA算法).该算法首先对观测数据进行K均值聚类,然后对聚类分析结果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修正其聚类中心,从而提高混叠矩阵的估计精度.采...  相似文献   

19.
通信链路层特征盲识别是智能通信和通信对抗领域关键技术。为提高基于IEEE 802.11协议的无线(局域)网/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信号的编码参数盲识别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LDPC)编码参数盲识别算法,可准确盲识别信道编码算法的信息位码长和码率。算法以解调后的比特流为训练数据集,搭建多层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经过多次调参和迁移训练,最终得到了能够准确预测编码参数的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模型能够在高达10%误码条件下得到优于91%的编码参数盲预测率,在无误码的条件下,编码参数盲预测准确度高达95.32%,为智能通信和通信对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实际转子振动信号中信源相互叠加干扰、故障信息微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稳健独立分量分析(RICA)的转子故障信息增强方法。首先引入双树复小波变换,对信号进行降噪预处理,降低分离算法对噪声的敏感程度。再用稳健独立分量分析对降噪后信号进行分离和信息增强。并对比其他2种经典的盲源分离算法,通过数值仿真比较它们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新方法通过优化步长因子得到全局最优值,采用代数方法得到最优步长参数,实现简单,并且避免了预白化处理,使得算法运算量降低;对小数据量信号,算法收敛速度快、信号分离质量高。此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分离故障源及提取信号的本质故障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