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论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当代世界科技的新发展,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也步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此阶段,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和科技人员都成为了创新主体,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激励作用愈发突出,创新对象也从产品和工艺转向企业知识,内容更加系统、复杂,不同形式的合作创新成为潮流并造就了产业创新的兴起,而民族性、生态性则已成为技术创新重要的效益评判标准.因此,在此阶段,企业技术创新呈现如下七大趋势:主体多元化、动因外部化、对象知识化、内容系统化、模式合作化、规模产业化、效益社会化.  相似文献   

2.
大学、产业和政府通过互动自反的逐级推进形成开放、协同创新效用;大学专利技术转移组织(TTO)通过改变信息传递结构、重复博弈和社会资本的粘合,降低交易成本以促进大学技术转移。基于刺激反馈和系统理论,三螺旋模式和TTO存在"三螺旋环境-TTO行为-绩效"互动关系,这三方面的内容最终成为TTO构建的框架模型基础。基于理论框架,我国TTO的构建首先要着眼于大学、产业和政府的互动自反建设,其次是TTO内部有效的运营。  相似文献   

3.
论产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讨论了产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形式、特点,认为政府实施国家产业技术发展计划是实现我国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联合的本质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中介机构等参与创新的各种组织机构按照市场条件下的契约机制形成的紧密联系、互相合作与协调。新型产学研的核心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其关键是组织模式创新。本文从澄清目前对产学研的四个认识误区入手,探讨具体的契约机制和组织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产业的专业化、多样性环境造成知识溢出效应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区域或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对专业化、多样性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大量探讨。本文以MAR、Jacobs和Porter外部性理论为基础,围绕专业化与技术创新、多样性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按照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对理论机制及实际证据两方面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概括,并给出简短的结论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创新动力的哲学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社会系统和知识系统角度分析了技术发明、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相关要素,考察了科学、技术、文化、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技术发明、技术创新过程客观性标准和主观性标准的互动和内在矛盾,并从当代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即工程组织制度角度分析了当代科学技术政策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政府-公民众包实现了互联网平台自下而上的线上社区开放,推动了民主化进程,实现了组织与社区之间控制权的平衡。本文运用控制权理论,从目标设定、检查验收、激励分配三个维度探讨政府-公民众包的定义,从主体、方法、主题、创新程度四方面对政府-公民众包进行了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的次优性、闭锁性、叠加性、爆发性和塌缩性构成了技术创新涌现性的特征表达。而技术创新的各种涌现性特征表达则是由作为技术创新母体的技术-经济系统与为其提供边界条件的共识-制度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塑造的。上述两个系统的演进动力来自认知-演化系统,简单的知识-信念系统决定了人类认知发展的演化性路径,认知发展演化的深入不断外化为技术创新涌现性的特征表达。  相似文献   

9.
张丽  王勇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2):100-103
本文用系统辨证论和系统自组织理论论述了系统非优存在的客观性、系统之优与非优的转化问题,指出系统的转化是熵增、涨落、信息、突变、结构等多动力非线性相干的结果,且在分析了每种动力的产生机制的基础上指出系统之优与非优转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紧密围绕国家“十二五”节能重点工作需求,针对重点行业在线监测控制领域用能设备-监测设备-控制设备间和不同系统之间互联互通、运行调试等关键技术不成熟、重要技术标准缺失、集成应用程度不够、推广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研究建筑节能监测控制共性技术方案、信息机房能耗综合监测分析系统,开发模拟调试专用软件,编制基于泛在网络的建筑节能监测控制共性技术方案应用指南和中央空调系统能耗调试分析系统使用规范,通过试点示范,推动建立共性技术创新--关键技术集成--典型行业试点应用的发展模式,有效支撑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