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断层落差法,对惠民凹陷沙河街—东营期的断裂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惠民凹陷古近纪经历强烈的伸展活动,断层活动强烈.凹陷内部的断层主要以北东向为主,断层活动具有分段性的特点,惠民凹陷断层活动形成了多种断裂几何形态.盆地边缘断层和内部断层的活动形成了半地堑、半地垒和地堑—地垒形式的断块体,其断块体组合的分布使整个惠民凹陷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分区块断的构造特征.沙三—沙二早期,惠民凹陷处于快速伸展断陷期,中央背斜带隆起,临商断裂带和夏口断裂带活动较强;沙二上—东营组沉积期伸展裂陷活动减弱.经过古近纪断陷期的构造演化,基本确定了惠民凹陷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2.
基于沧东凹陷地震剖面和新生代残留盆地结构的详细分析,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结合沉积体系演变特征,系统研究了沧东凹陷的原型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沧东凹陷新生代经历了坳陷期(孔三段-孔一下亚段沉积期)、断陷期(孔一上亚段-东营组沉积期)和坳陷期(馆陶组-平原组沉积期)3个演化阶段。在断陷期,盆地演化主要受沧东和徐西两条边界断层的控制,盆地伸展作用具有逐渐减弱的特点,并且边界断层伸展作用具有自北西向南东迁移的特点。沧东凹陷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受控于岩石圈上部简单剪切伸展和岩石圈下部纯剪切伸展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地层剥蚀量恢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辽河盆地新近系(N)、古近系(E)之间不整合面形成于盆地由裂陷发育阶段向坳陷发育阶段转化的过渡时期,古近系地层在沉积后遭受了长期的非均衡剥蚀.通过地质分析及实践,选用地层结构趋势外延法和声波测井曲线法计算了研究区的地层剥蚀量,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原型盆地进行了恢复.从所得的两幅形态近似的剥蚀量等值线图上的剥蚀趋势得出:横向上剥蚀量自南西向北东逐渐增大,这种差异性剥蚀是古近纪末期台安—大洼断裂右旋走滑作用在本区形成的北西向褶皱格局所引起.从盆地原始沉积厚度等值线图也可以得出,不同时期原型盆地的形态和盆地的类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导致上述结果的根本原因则是郯庐断裂右旋走滑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的隆升与主要断裂的走滑和伸展运动有着密切联系。通过研究孔店—东营期主要断层的活动速率,总结了中央隆起带古近纪以来的构造活动史:孔店—沙四期,经历强烈的伸展活动,断层活动强烈,中央隆起带开始形成;沙三—沙二下沉积期,断裂活动进入高峰期,中央背斜带发育;之后,主断裂上盘遭受沉积间断或剥蚀,至东营期,基本确定了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5.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的形成及断裂构造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讨论了中、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及其对渤海湾地区的影响、作用;提出渤海湾盆地是在中国东部陆壳伸展、拉张作用的构造背景上,叠加右行走滑拉分作用形成的“拉分──伸展型”复合盆地.东濮凹陷作为渤海湾盆地系统的一部分,具有与渤海湾盆地相同的基底构造和相似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东濮凹陷基底断裂构造的特征及沿兰聊断裂两侧众多探井岩芯破裂构造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证实了兰聊断裂在东濮凹陷形成过程中的右行平移作用.  相似文献   

6.
冀中坳陷霸县凹陷古近纪断裂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地震、地质等资料,运用断裂落差法对霸县凹陷古近纪断裂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北东向断裂,由于牛东断层的控制而呈现半地堑形态,断裂在平面和剖面上具有几种不同的几何形态,平面上主要有平行式、斜交式;剖面组合形态主要有Y字型、复Y字型、地堑和地垒等类型。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主要分为3个阶段:孔店—沙四期,活动性断裂数量少,强度大;沙三—沙二期,活动断裂数量明显增多,发育了众多三级、四级断裂,规模小,活动弱;沙一—东营期,断裂活动强度稍增大,至东营末期,断裂活动趋于稳定。古近纪断裂活动性自南向北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走向由北北东向逐渐变为北东东向。霸县凹陷沙三段和沙二段有利于油气成藏,其次是沙一段和东营组;断裂的活动为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对高邮凹陷西部地区构造样式进行了深入解剖,并分析了它们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高邮凹陷西部地区主要发育"Y"字形、断阶、堑垒等3种伸展构造样式类型,并控制了这一地区主要的油气藏类型,复杂断块油藏及构造———岩性油藏是这一地区今后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利用海上钻井地质、地震反射等资料,从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序列角度,分析南海珠江口盆地文昌凹陷断裂体系及构造样式,并探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在演化序列上,文昌凹陷的主要断裂分为古新世~始新世伸展断裂、渐新世走滑-伸展断裂和早中新世走滑-伸展断裂。文昌凹陷的构造样式可归纳为伸展相关断裂样式和走滑-伸展相关断裂样式。断裂体系与构造样式具有耦合关系,与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不同时期断裂体系和构造样式影响着油气成藏要素,渐新世走滑-伸展断裂和早中新世走滑-伸展断裂体系和构造样式控制了油气分布。提出了文昌凹陷南部陡坡带、北部超覆斜坡带两个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9.
应用断层落差法,对东营凹陷沙河街—东营期的断裂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纪在近南北向的伸展方向上,断裂活动强弱交替,在沙三—沙二早期,东营凹陷断层活动强烈,沙二晚期—东营期断层活动明显减弱.东营凹陷的断层在平面上、剖面上有多种不同的几何形态,组成了半地堑、半地垒和地堑—地垒多种形式的断块体,其组合的分布使整个东营凹陷具有南北分区块断的构造特征;断裂活动时空分布具有不均一性,在北西—南东向和南北向的双向伸展作用下,东营凹陷的断裂活动在空间上具有分段性特点.东营凹陷的断裂活动不仅控制着构造演化,而且控制着凹陷内的沉积演化.同一时刻,同一条断层,断层落差较大的中央部位发育了扇三角洲,而两翼落差较小的部位发育有湖相泥岩沉积;一级断层控制了凹陷沉积体系的地层厚度,二级断层控制了扇体的类型及规模,而三级断层控制了砂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长昌凹陷的3条典型地震测线进行平衡复原,揭示长昌凹陷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同沉积构造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古构造格架,通过对凹陷内次级古构造单元及其演化类型的识别,综合分析构造演化对层序样式的控制,构建研究区沉积层序综合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长昌凹陷的构造格局依次经历了始新世-早渐新世断陷期、晚渐新世断坳转换期和新近纪坳陷期3个发展阶段,由此产生了3个具有不同古构造格架背景的盆地原型相互叠加。在裂陷Ⅰ幕和裂陷Ⅱ幕主要发育上倾坡脚型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和多级陡坡断阶带层序样式,而裂陷Ⅲ幕发育下倾坡脚型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和多级缓坡断阶带层序样式,在裂后热沉降阶段主要发育断裂型挠曲带层序样式以及少量下倾坡脚型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而裂后加速沉降阶段则发育简单挠曲带层序样式。与断坡带和挠曲带相关的大型低位三角洲、低位扇以及下切谷充填是长昌凹陷构造岩性或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11.
以岩心描述、岩石学特征和剖面结构分析为依据,以HZ25-3-2井为代表,详细研究了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新近系中新统珠江组砂岩储层的沉积相类型,从中划分出海相河控三角州和陆棚两种沉积体系,探讨了此两种沉积体系的基本特征,识别出连续进积型、连续退积型和加积型三角洲沉积演化序列和陆棚沉积演化序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珠江组海相河控三角洲沉积模式,提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微相以及前缘席状砂微相是砂岩储层分布和发育的最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2.
乌尔逊凹陷反向断层及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经历了多期建造和改造。从分析乌尔逊凹陷建造和改造过程中的断裂变形特征入手,通过地震剖面的解释,按断裂活动期次将乌尔逊凹陷反向断层分为:早晚期、早中晚期、早中期、晚期、中晚期、中期6种类型。通过目的层的反向断层平面分布特征和油气勘探成果分析,认为乌尔逊凹陷的反向断层,尤其是早中晚期型反向断层控制了油气运移与聚集;反向断层的上升盘所形成的圈闭最有利于捕获油气,可作为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3.
位于扬子克拉通西部的四川盆地在前震旦纪基底形成之后经历了多旋回构造演化,长期以来对其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动力学性质、盆地类型存在争议;而理清不同时期盆地类型及其叠合特征对于上扬子克拉通盖层演化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利用穿过盆地的北西-南东向区域地震反射大剖面,结合钻井、野外地质、区域地质资料,对四川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进行剖析,识别出5个区域不整合面,划分出5个盖层构造层,认为在纵向上形成了海相克拉通裂陷盆地(Z-S)、海相克拉通拗陷盆地(P_1l-T_2l)、海陆交互相断陷盆地(T_3x^1-T_3x^3)、陆相拗陷盆地(T_3x^4-J)、前陆盆地(K-Q)等原型盆地的有序叠合。  相似文献   

14.
辽东湾盆地沙河街组湖相白云岩成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辽东湾盆地古近系沙河街组产有一套分布仅限于深凹陷内的深湖相白云岩,岩性主要为泥-微晶白云岩,物质组分以铁白云石为主,在深湖相暗色泥岩中呈很薄的夹层产出,累计厚度6~10 m,产出位置明显受区域内辽中凹陷西界的北北东向基底断裂控制.通过系统的沉积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及与酒西盆地青西坳陷下沟组热水白云岩成因特征对比,认为发育于旅大地区深凹陷内的沙河街组深湖相白云岩也属于罕见的湖相热水沉积岩.  相似文献   

15.
古近纪时期的板块运动造就了渤海湾盆地洼隆相间的构造格局,需要从地质年代学角度研究单一湖盆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内部的沉积响应。以南堡凹陷高柳地区始新统为例,利用标准井预处理的自然伽马曲线,利用频谱分析、连续小波变换和滑动频谱分析等方法识别蕴藏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基于绝对地质年代锚点,建立天文年代标尺,估算沉积速率,重建古湖平面变化和古沉积物供给能力,从区域沉积体系演化的角度讨论米兰科维奇记录对沉积响应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始新统沉积序列受控于长偏心率、短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周期,共识别出20个长偏心率周期,85个短偏心率周期,累计约8.1 Ma;(2)Es31、Es2、Es1x和Es1z亚段顶界面绝对地质年代分别为33.3、31.9、30.5、29.5 Ma,平均沉积速率约124.2 m/Ma;(3)湖平面于36.6~33.3 Ma大规模上升,于33.3~30.5 Ma持续下降,于30.5~28.5 Ma再次小幅回升,而36.6~28....  相似文献   

16.
探讨酒西盆地古近纪沉积与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的关系。通过对酒西盆地西部红柳峡剖面古近系火烧沟组、白杨河组进行系统的沉积学和年代学分析表明:火烧沟组的砾石成分主要以中-低级变质岩和沉积岩为主,到了白杨河组则转变为以岩浆岩为主;古水流方向主体来自西部-西北部;室内砂岩碎屑鉴定结果显示古近系砂岩的碎屑成分全部落入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碎屑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现出新元古代和中元古代2个主要的年龄峰值。综合对比酒西盆地周缘的物源区,初步认为阿尔金地体为火烧沟组和白杨河组主要的物源供给区。结合前人对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的研究,表明自渐新世以后阿尔金地体才离开酒西盆地,进一步确定阿尔金断裂带最大左行走滑量450km。  相似文献   

17.
依据沉积体系、断层及其活动期次、不整合特征等分析结果,探讨了辽河东部凹陷古近系输导体系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连通砂体、断层和不整合3种输导体系。砂体的连通性与孔渗性、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与断层活动性、不整合类型、不整合面上下岩性配置关系是影响输导体系运移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输导体系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认为沙一、二段和沙三段的连通砂体是油气横向运移的主要通道,牛青断层和茨东断层是沙一、二段和沙三段油气侧向运移的通道,更是沙一、二段和东营组重要的油源断层;沙一、二段与沙三段之间的不整合是茨榆坨潜山及牛居构造中油气重要的横向运移通道。同时还指出,各类输导体系之间的配置关系决定盆地的整体运移效率,茨东断层和牛青断层在整个输导体系中起重要的瓶颈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辽河东部凹陷北部古近系输导体系及其对油气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沉积体系、断层及其活动期次、不整合特征等分析结果,探讨了辽河东部凹陷古近系输导体系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连通砂体、断层和不整合3种输导体系。砂体的连通性与孔渗性、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与断层活动性、不整合类型、不整合面上下岩性配置关系是影响输导体系运移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输导体系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认为沙一、二段和沙三段的连通砂体是油气横向运移的主要通道,牛青断层和茨东断层是沙一、二段和沙三段油气侧向运移的通道,更是沙一、二段和东营组重要的油源断层;沙一、二段与沙三段之间的不整合是茨榆坨潜山及牛居构造中油气重要的横向运移通道。同时还指出,各类输导体系之间的配置关系决定盆地的整体运移效率,茨东断层和牛青断层在整个输导体系中起重要的瓶颈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油气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岩芯观测、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分析等方法,总结研究了吐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油气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储集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砂体和滨浅湖滩砂体三种类型,主体处于晚成岩A1亚期,储集岩主要属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粒间溶孔是油气主要储集空间,以细、微细喉道为主,部分地区或层段储层裂缝发育.总体上属中低孔、中低渗型储层,纵向上以三间房组物性最好、西山窑组次之、七克台组较差,平面上凹陷南部、西部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和西部的滨浅湖滩砂体是重要储层.影响储集性能的因素有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应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