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小波变换识别微差爆破中的实际延迟时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微差爆破工程中,由于延期微差时间往往与实际延期时间有较大出入,影响了微差爆破的效果和顺利实施.基于这一现状,利用小波变换具有突出被分析信号局部特征的能力,通过分析爆破工程中所监测到的振动信号.有效地识别出微差爆破中各段雷管的起爆时刘,进而可以确定爆破中所用雷管的实际延期时间.以某地下矿山进行的微差爆破监测到的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小波分析为例,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图3,表3,参7.  相似文献   

2.
对某城区露天基坑爆破开挖过程中使用的三种导爆管起爆网路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采用孔内12段延期、孔外排间5段延期的复式串联的接力式毫秒延时起爆网路,爆破效果良好,降低了爆破作业时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后期基坑爆破及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起爆后岩块的大小和排间延期时间有关,采用排间延期110ms的起爆网路时,起爆后岩石大块率小于5%。  相似文献   

3.
根据场地爆破振动波的传播原理与耗散规律,设计了单孔爆破、双孔延期爆破和三孔延期爆破试验。首先研究了单孔爆破在控制药量变化和传播距离变化下的振速峰值变化规律,利用萨道夫斯基公式反推场地的爆破振动参数,通过爆破振动参数可以预测爆破施工中任意点的爆破振动速度峰值;其次通过单孔爆破数据比较分析了影响振速的因素,以此来修正理论计算的值;最后研究了双孔和三孔在不同延期时间下爆破,得出了爆破振动波的叠加规律;并通过分析延期与振速关系得出爆破最佳的延期时间。  相似文献   

4.
露天台阶爆破中合理微差间隔时间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差爆破技术可以实现良好的岩石爆破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振动影响.针对露天台阶岩石爆破的特殊性,分析了与微差时间间隔技术相关的岩石破碎机理、振动效应及爆破分区状况,利用传统的合理微差间隔时间计算公式,确定微差时间间隔的原则与方法,建立包含3个炮孔间相互作用的几何模型.数值模拟与工程实际结果一致,其合理的排间微差10ms.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松软岩隧道,采用管棚超前支护条件下的周边爆破效果,分析了隧道开挖周边爆破效果差的原因,以及改善周边控制爆破效果的方法。研究表明:周边眼及二圈眼应以较大角度向外倾斜钻进,通过按光面爆破要求进行二圈眼爆破参数设计,实行间隔炮眼不等装药,间隔分段起爆等,可为周边眼爆破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得到了相应的二圈眼和周边眼爆破参数确定方法,有助于达到充分利用炸药能量,降低周边控制爆破对隧道围岩的损伤,实现良好的周边控制爆破效果;算例表明:二圈眼间距和最小抵抗线均小于周边眼的相应值,计算结果与工程实践相符。对提高松软岩石的爆破施工效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间隔装药对爆破破碎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空气,水和岩粉3种间隔材料进行了间隔装药爆破试验,研究了间隔对破碎块度的影响,得出了3种材料的临界间隔比例值。对比了该3种材料间隔与全长偶合装药的异同,讨论了间隔的位置、长度及间隔材料对爆破破碎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工程爆破中自由面与爆破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爆破应力波破岩的角度,分析了自由面的存在对爆破效果的影响,比较了不同自由面条件的爆破效果和炸药耗量,对设计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对台阶压碴爆破效果进行了预测,增强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遗传神经网络是人脑的模型,从爆破实例中获取经验知识,并应用专家知识对爆破效果进行预测,取得了符合实际的预测结果,从而为选择爆破控制参数和取得良好的爆破效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爆破作业中因岩体结构和构造的差异,爆破地震传递的能量不同,为了减少爆破地震在地下岩体传播过程中的爆破地震效应,通过理论研究以及模型试验,分析了爆破对炮孔孔壁的应力应变作用过程,并得出孔底空气间隔装药长度与震动持续时间、震动峰值的关系。同时结合现场浅孔、深孔爆破中炮孔空气间隔层不同间隔方式的地震效应对比,综合比较震动幅值、震动频率和震动持续时间等因素,证明不同空气间隔方式的间隔装药均能降低爆破地震效应,减小前冲、后冲,孔底空气间隔装药在3种装药方式中降震效果都较好,其降震可达10%~25%。其中,孔底间隔装药结构的爆破地震效应最小,其次为孔上部间隔装药,炮孔中部间隔装药地震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不同延期时间对于台阶爆破振动影响,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动力有限元软件LS-DYNA进行台阶微差爆破数值模拟。爆破模型采用双孔柱状耦合装药的0ms、17ms、25ms、42ms四种不同延期时间起爆方式,模拟过程中在临近爆破台阶的下个台阶面上选取三个监测点,采集四种延期起爆的合成速度时间曲线。通过观测曲线发现,当延期时间为25ms时,合成速度峰值最小、降振最为明显;而坡脚处峰值速度最大,说明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同时实地进行单孔爆破测振实验,依据谷峰时速分布特征,对某实测简单振动波进行Gaussian多峰拟合,发现该振动波最小合成速度出现时间点为t=25ms左右。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采用塑料四通接头连接导爆管雷管网路对整个起爆网路传爆延期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塑料四通接头的起爆网络的延期时间基本没有变化,也不会对爆破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露天采场台阶干扰降震爆破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波形干扰原理,对爆破降震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了微差时间间隔△t为干扰降行试验研究和优化.在海钢北一露采边坡现场试验中,△t=15 ms时,取得了良好的成功率和降震率.表明了所确定的爆破方案及设计参数是有效的,为同类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图2,表1,参9.  相似文献   

13.
短延时微差起爆时间的精确识别,对复杂环境下隧道爆破优化设计和减振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识别方法和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识别方法存在的模态混叠和识别精度低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的延迟识别方法.分别采用VMD识别法、HHT识别法和EMD识别法对八达岭长城站爆破实测振动信号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短延时爆破识别中,HHT法的识别结果波峰杂乱,无法精确找到起爆时间;VMD法和EMD法的识别率随着雷管延时的增加而增加;延时低于20 ms时,EMD法的识别率约为VMD法的3/4,延时高于20 ms时,两种方法识别率都在80%以上,以上结果表明VMD法在短延时爆破的优化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结合岩石爆破破碎理论、模型试验和工程实践 ,对岩巷掘进中深孔光爆几个较为关键的技术问题 ,特别是掏槽爆破和光面爆破进行了较为细致地分析和研究 ,推荐了较为合理的掏槽形式和掏槽参数、光爆装药和光爆参数 ,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起爆延迟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5.
岩体爆破震动损伤评估的多元判别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基于多元判别分析理论的岩体爆破震动损伤安全判据方法。考虑爆破震动信号的幅值强度特性、频谱特性、持时特性和时-能密度曲线特性,并选用震动峰值速度、震动主频、震动持时和时-能密度曲线下的面积作为判别因子,建立多元判别分析模型对岩体的爆破震动损伤情况进行预测。以工程岩体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相应判别模型对待判样本进行判别,利用回代估计法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判别模型回判估计的误判率为0,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相符;判别分析模型综合考虑了影响爆破损伤的多种因素,与其他单指标判据相比,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更加相符。  相似文献   

16.
爆破振动信号时频特征的微差时间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信号重排(RSPWVD),用matlab5.6编写的振动信号处理软件,并在海钢北一采场就微差间隔时间对爆破振动的影响进行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振动信号时频特征的微差时间效应.基于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信号重排能全面反映爆破振动信号的时频特征,具有良好的聚集性.采用BC-6型微差起爆器起爆瞬发雷管消除了微差雷管时间漂移带来的误差.将测试获得的不同微差时间条件下的爆破振动波形进行重排,获得了相应条件下的爆破振动时频特征.研究表明,微差时间对爆破振动信号的时频特征影响很大,延迟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整个爆破振动信号主频率及其持续时间.图2,表1,参11.  相似文献   

17.
深孔装药微差爆破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柱状装药的爆破特性,分析探讨了单自面下垂直炮孔柱状装药微差爆破的破岩作用,并由此证明了深孔柱状装药采用孔内微差起爆将能够提高破岩深度,改善破岩质量。  相似文献   

18.
爆破振动频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分析影响爆破振动频率的各个因素,为结构物爆破振动安全评价提供可推依据。通过现场爆破振动测试,结合实际分析了频率在爆破振动中的作用,并分析了结构物爆破振动响应的频谱特性,发现爆炸能量、起爆段数、距离以及传播介质对爆破振动频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爆破振动频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出在爆破振动的测试分析中应充分注意到爆破条件和测试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