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毒物无处不在。人们身边的一切,无论空气,水还是食物,若使用不当或食用过量,都可能成为潜在的毒物。即使是普通的食盐食用过量,也可能造成死亡。而饮用水过量导致“水中毒”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2.
毒物无处不在。人们身边的一切,无论空气、水还是食物,若使用不当或食用过量,都可能成为潜在的毒物。即使是普通的食盐食用过量,也可能造成死亡。而饮用水过量导致“水中毒”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3.
毒物无处不在.人们身边的一切,无论空气、水还是食物,若使用不当或食用过量,都可能成为潜在的毒物.即使是普通的食盐食用过量,也可能造成死亡.而饮用水过量导致"水中毒"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4.
英国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用微波照射可将食物残渣变成重要的化学物质和生物燃料。新方法使人们能在工厂或家里处理废弃的食物.不仅能提供可回收能源,也有助于解决全球范围内食品废弃物日益增多的问题。英国约克大学的詹姆斯·克拉克教授在日前举办的英国科学节上介绍了该技术,  相似文献   

5.
王燕 《科学之友》2005,(12):62-63
一个仲夏的下午,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的会议室里,人们正围绕着牛肉、鸡蛋、沙拉、杏仁等展开讨论,这并不是在谈论午餐的菜单,而是在对一次全美范围内爆发的由食物引起的疾病的研讨。出席会议的共有26位流行病学家,他们负责调查一次因食品污染引起的疾病爆发事件。这并不是人们常听说的有人饮用了未经消毒处理的牛奶,或食用了野餐时在酷热的太阳下放置过久变质了的鸡蛋而生病的事件,而是人们因食用了受到污染的各类食物而致病,例如受到污染的荷兰芹、嫩洋葱、莴苣、甜瓜等蔬果,土豆沙拉、鸡蛋、鸡肉、意大利香肠等冰箱冷冻食品以及热狗、…  相似文献   

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具有高毒性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日常饮食尤其是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是人体摄入POPs的主要途径.来源于各种生物体的食物原料,除少数可以直接食用外,大多数需要经过烹饪加工后才能食用,而烹饪过程中发生的多种理化反应能够使食物中POPs的含量和分布发生改变.本文简述了食物中POPs含量在烹饪前后的变化以及烹饪对食物中POPs分布影响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食虫趣话     
21世纪末,全球人口将突破70亿大关,人类将面临食物匮乏的窘境。除了可食用的植物外,在已知的200万种动物中,—部分已被人类灭绝,另一部分因生存环境恶劣而消亡,剩下的不得不加以保护,只有其中100万余种昆虫,尚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的开发量,可作为人类未来新食物的重要来源。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从事这方面的开发与研究,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营养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昆虫用之食用,有许多可取之处:它们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优点,且肉质细嫩、纤维少,易于消化吸收。昆虫所含的蛋白质,属于完全蛋白质,富含人体所需要…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每年底都要聚集全球顶尖的健康饮食专家,对人类的食物状况进行整体评估,然后将最健康的食物张榜公布。因为它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每次揭晓都会引来世界级轰动。在医疗医药日趋昂贵的今天,人们对自己是否吃得健康异常关注,谁也不愿再做病从口入的“傻吃族”。  相似文献   

9.
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简直是无所不在,不但是人类感受到天气越来越热,连大海中的鱼儿已经感受到气候的变化,它们的一些生活习性也受到了气候变暖的影响。海洋生物研究人员表示,气候变暖开始不断改变海鱼的生态,导致人们所能食用的海鱼越来越少,而且这种不良影响是难以逆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业现况报告》中指出,海鱼资源减少将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0.
漫画欣赏     
做饭或烤制食品时,对不易保存的食物应尽早食用,避免其变质腐败,造成浪费。要精打细算,把易存放的剩余食品留到下一顿食用,不要扔掉。如果你每天能减少仅25克食品的浪费(约一片面包的重量),一年下来你就会节约9千克的食品——大约可以做6顿饭。大量食物,特别是水果、蔬菜,由于储存不善等原因提早变质被当成垃圾扔掉,大多数食物垃圾填埋后,会产生温室气体——甲烷。英国一年要扔掉670万吨食物,其中40%是水果、蔬菜。如这些食物不被扔掉,将会减少15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让英国1/5的车辆停驶。  相似文献   

11.
饮食与防癌     
易家康 《世界科学》1999,(5):38-39,34
人们是否可以从饮食着手预防恶性肿瘤滋生呢?美国科学家联手推出的系列保健饮食手册以植物化学为依据,颇具远见卓识,并为我们展现了食物与健康的全新观念。米切尔·盖纳(MitchellGaynor)博士在康奈尔大学医疗中心完成肿瘤学培训课程后增加了对癌症的认识,但是对食品知识的缺乏又驱使他继续深造,1986年他荣幸地被录取为洛克菲勒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后研究生。不久,他发现人们都在对抱子甘蓝之类的十字花科植物忙碌奔波着。当时,研究人员发现水果和蔬菜中含有数10种新的化合物;而且在试管和动物研究中,这些不起眼的化合物正在展现…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月球温室 人类要在月球上生存,首先就必须解决食物问题。从地球直接运输食物到月球上成本太高,最好的方法是可以在月球上种植人类所需的食物。研究月球种植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州普拉根月球开发公司。他们设计出一种微型温室,那是一个外型类似时钟的玻璃容器。该公司将其称为“月球绿洲”,因为它能安全地把实验室植物送上月球表面,并在其生长过程中予以保护。这种温室最快可能在2012年由奥德赛月球公司送上月球。  相似文献   

13.
自制熔岩灯     
正科学离生活很近,掌握好一定的科学知识,生活中就少不了乐趣。小伙伴们,跟随小编用油、水、食用色素等材料,来自制一款在玻璃瓶内就好似有熔岩流动的神奇熔岩灯吧!准备材料:油、水、食用色素、泡腾片、一个玻璃瓶或塑料瓶。操作步骤:1.将油和水倒入玻璃瓶或塑料瓶中,油的比例占2/3,水占1/3。可以观察物质的分层现象,然后进行下一步。2.滴入1~2滴食用色素,等待数分钟,直至食用色素穿过油。你会发现,食用色素和水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人们往往会因为绝望而死亡,如果机器人能传递手机,他们就不会觉得孤单;如果能运送饮水和食物,他们就能多一线生机。最近,日本防灾应急机构测试了一种宛如小坦克车的搜救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在瓦砾堆中搜寻幸存者.在灾区运送饮水、食物或手机。  相似文献   

15.
⑴食品一旦煮好应立即吃掉。食物冷却至室温后容易滋生细菌,食用在常温下存放4 ̄5h的煮过的食物最危险,而且存放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⑵食品特别是家禽、肉类和牛奶等,必须彻底煮熟才能食用。所谓彻底煮熟是指使食物的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⑶应选择已加工处理过的食品  相似文献   

16.
天然食物因营养损失少、不含化学添加剂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可有些未经加工或烹调过的天然食物存在一些能阻碍或抑制营养素吸收的成分,它们本身对人体并无毒害,但通过对营养素的抑制和干扰,就会造成机体对某些营养素的吸收障碍,从而使人出现营养缺乏症,影响健康与健美。  相似文献   

17.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表示,在未来数年可能会有更多的美国人因为全球变暖而患上肾结石病。肾结石经常由脱水引起,而高温环境造成失水过多增加了这种病的发病概率。泌尿学教授玛格丽特·珀尔认为:“这是全球变暖直接导致人类疾病的第一组实例之一。当人们从温度适中的地方迁到气温更高的地方时,患肾结石的风险迅速上升。这已经在派往中东地区的军事部队中得到了证明。”  相似文献   

18.
(1)食品一旦煮好应立即吃掉.食物冷却至室温后容易滋生细菌,食用在常温下存放4~5 h的煮过的食物最危险,而且存放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 (2)食品特别是家禽、肉类和牛奶等,必须彻底煮熟才能食用.所谓彻底煮熟是指使食物的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  相似文献   

19.
生活     
《科学之友》2013,(10):78-79
罐头食品为什么不易变坏山东烟台的刘女士问:为什么我们常吃的罐头食品不容易变坏?专家解答:午餐肉、豆豉鲮鱼等都是美味的罐头食物,它们可以存放很久且不易变坏。这是因为食物变坏的罪魁祸首是细菌,食物煮熟后,在空气中存放的时间长了,空气中的细菌就容易附在食物上,并在食物里繁殖,食物就会变质;而罐头是密封的,细菌便无法进入。人们在制造罐头食品的时候,把罐头里的空气全部抽出,经高温杀菌,然后把它封口,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许细菌,它们也无法生存或繁殖。  相似文献   

20.
点点滴滴     
浮游生物面包 在世界各大海洋中生活着数十亿吨我们称之为浮游生物的小动物和小植物。大多数浮游生物非常小,人们无法用肉眼看到。这些浮游生物随洋流自由自在地飘浮,是自然界重要的氧气提供者,在生态系统循环中起关键作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初级生产力,为许多较大的动物提供食物。 人们常把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