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气氮沉降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新生态因子之一,过量氮沉降将改变参与森林生态系统物质转化和养分循环的土壤微生物.作者综述了国内外模拟氮沉降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底物利用能力以及功能基因的影响研究现状.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氮沉降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产生负面影响的报道较多;(2)氮沉降改变了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和丰富性;(3)氮沉降短期内促进森林土壤呼吸速率,长期氮输入会抑制土壤呼吸速率;(4)氮沉降改变了参与凋落物分解相关土壤酶的活性;(5)氮沉降降低了土壤微生物代谢复杂有机质的代谢能力;(6)氮沉降增加和降低了某些微生物功能基因的丰度.此外,作者还探讨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了氨基酸有机肥适用于广西沃柑(Orah)种植的最佳施用配比,以实现沃柑的增产提质,保证沃柑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为研究区氨基酸有机肥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3个施肥处理:单施化肥、化肥+15%氨基酸有机肥、化肥+30%氨基酸有机肥,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比例氨基酸有机肥配施化肥条件下沃柑生长及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施化肥,氨基酸有机肥配施化肥可显著提高沃柑单株产量(提高15.95%-45.5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8.89%-31.60%)、维生素C含量(提高29.04%)、糖酸比(提高2.75%)和果实营养元素含量(提高2.12%-53.84%);同时可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11.99%-41.07%)、速效钾含量(提高13.14%-17.58%)、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96.17%-2 803.06%)和沃柑单株收益(提高13.54%-43.19%)。其中,以化肥+30%氨基酸有机肥处理效果最好;其单株产量,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果实P、K、Ca、Mg含量均为最高;其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总量最多;同时单株收益和产投比最优。综合考虑沃柑增产提质以及土壤改良效果等要求,建议采用化肥配施30%氨基酸有机肥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3.
对设施蔬菜喷洒臭氧水来探究臭氧水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喷洒清水和百菌清农药为对照,分别以低质量浓度(3 mg·L~(-1))、中浓度(6 mg·L~(-1))和高浓度(9 mg·L~(-1))的臭氧水对土壤进行喷洒.通过Mis Seq 2×300 bp高通量测序来分析了喷洒臭氧水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水不会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组成土壤微生物中的重要的微生物群落无伤害.  相似文献   

4.
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反馈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C预算的重要机制.绝大多数研究表明,土壤异养呼吸与未来气候变暖将构成危险的正反馈环.由于土壤有机C分解的温度敏感性问题,学术界仍有争议,对正反馈强度的准确量化尚需一个过程.少量研究表明,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反馈不明显.诸多研究还发现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适应现象,主要有水分限制假说、微生物适应假说和底物限制假说来解释适应现象;这种适应性将降低正反馈的影响强度.未来应重点开展以下4方面的研究:(1)加强惰性土壤有机C温度敏感性的研究;(2)深入探讨微生物对气候变暖的适应性;(3)量化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反馈强度;(4)加强对多因子交互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作为一种微生物分子标靶,研究不同浓度甲胺磷(C2H8ONPS)输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土壤相比,高浓度甲胺磷分别使细菌PLFAs显著提高 0.85 nmol/g,而使真菌PLFAs显著下降 0.87 nmol/g。甲胺磷并没有使土壤微生物总量发生显著变化,真菌丰度下降和抵抗性细菌群落上升形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平衡。分析认为,由甲胺磷输入而产生的H+可能导致这一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方温带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我国北方温带草原中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3种类型共13个样点进行调查,对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进行测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无量度多维标定排序(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排序后的样点空间异质性显示3种草原类型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结合10种环境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冗余分析,解释率达到79.87%。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土壤总碳和土壤总氮影响草甸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主要受到土壤轻组碳和土壤轻组氮的调节;影响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因素为年均温和土壤p H值。  相似文献   

7.
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Q_(10))对预测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研究已证实有机碳质量和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都有一定的影响,但目前的分歧仍然很大.本研究以灭菌后的土壤作为碳源,用少量未灭活的鲜土作为微生物源,采用变温培养方法,在受控条件下对比不同碳源+微生物源组合中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解析土壤底物和微生物对土壤呼吸和温度敏感性的贡献.结果表明:(1)接种后的土壤呼吸随微生物源发生相应变化;未灭菌土壤的呼吸速率低于灭菌后接种自身土壤的呼吸值;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越高呼吸越强.(2)与未灭菌土壤相比,灭菌后接种本源微生物的Q_(10)显著降低;土壤灭菌后接种比自身Q_(10)高的异源微生物,Q_(10)会随之升高,接种比自身Q_(10)低的异源微生物则Q_(10)随之降低.表明微生物源和有机碳质量对碳分解的温度敏感性都起重要影响.在酸性土壤中,微生物对碳分解Q_(10)值的影响要大于碳源,微生物的贡献约为63.2%,碳源贡献为36.8%.在碱性土壤中,碳源的贡献则更为重要,微生物的相对贡献约为41.8%,碳源相对贡献为58.2%.  相似文献   

8.
微量热法被用于分析连续种植桉树Eucalyptus granddis×E.uophylla、甘蔗的地块的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于雨季和旱季分别从接壤的种植桉树、甘蔗地块采集土壤样品(样地大小10m×10m,各采500g),加入含5.0mg葡萄糖和5.0mg硫酸铵的0.6mL溶液的1.2g土壤样品被用于微量热法实验,温度设定为28℃;另外,土壤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也被测定,用于共同反映土地经营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1)无论是雨季还是旱季,甘蔗连续种植地土壤内发酵型细菌为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但桉树林地只有雨季时发酵型细菌占优势;(2)与甘蔗连续种植地相比,桉树林地的土壤密实度较低,土壤微生物组成和代谢活动的季节性波动程度较高;(3)相对于桉树,甘蔗的连续种植对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信息总汇     
新型糖制塑料 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化学实验室研制成一种叫“聚羟基丁酸酯”的新型塑料,其性能近似于广泛使用的聚丙烯塑料。这种新型的塑料是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制造出来的,其主要原料是糖。这种新型塑料的优点是它在土壤中及其它生物中易于被分解,在人体内也可被分解掉,既不会引起发炎,也不会导致中毒。因此,这种新型糖制塑料可用于制造外科缝合线;医治骨折时所需用的临时扒钉和夹子;体内埋藏疗法所用的药物胶囊;医用绷带等。用这种新型塑料制造食品袋及灌溉用塑料管材在质量上同传统的塑料制品也一样。  相似文献   

10.
集中施入有机肥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空间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集中施肥(穴施、条施)下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在空间上的动态变化,采用土柱模拟方法,研究鸡粪在2种集中施肥方式(穴施、条施)及两种对照施肥方式(不施肥、均匀施肥)处理下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空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与均匀施肥和不施肥相比较,集中施肥更有利于促进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繁殖;(2)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而真菌则是逐渐降低的趋势;(3)垂直10和20 cm位置的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高于垂直35 cm位置,且在垂直10和20 cm位置集中施肥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显著并高于均匀施肥和不施肥处理,而在远离肥料的垂直35 cm位置的差异不显著;(4)水平方向上,集中施肥处理在处理后5和10 d对水平2和5 cm位置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较大,处理后30 d其影响与均匀施肥处理的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集中施入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会因为距离的远近而产生差异,在2-10 cm距离,离肥料越近土壤微生物数量越高,且其影响显著的时间为施肥后10 d左右。  相似文献   

11.
对农药在土壤中的历程,残留及分解以及和微生物的关系作了较详的研究报导,在保护环境以及确保人类需求食品安全的今天,开展这类课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凋落叶分解的土壤微生物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8个树种凋落叶分解的土壤微生物效应.结果表明:凋落叶分解影响下的土壤与空白对照土壤相比,微生物生物量有明显提高,且分解越快的凋落叶,在其影响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越大;南洋楹、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和荷木等树种凋落叶分解影响下的土壤微生物量较大,有较好的土壤微生物效应,而湿地松和马尾松凋落叶的土壤微生物效应则较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密闭法研究了双氟磺草胺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0和100倍的田间使用量处理石灰土、水稻土和黄土壤时,3种土壤中的微生物呼吸强度因农药的加入而产生了波动,变化趋势均呈锯齿型,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受抑制和促进交替存在。15天内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抑制率均为未超过50%,因此双氟磺草胺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为低毒。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田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的形势十分严重,由于人参的生长周期长、种植过程中的人为措施复杂等特点,导致人参种植土壤中接纳了更多的污染物,对产品的品质产生了威胁。该文对人参中重金属和有机农药残留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微生物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构建新型施肥制度、优化栽培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浅谈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米品质的优劣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归纳起来可分为遗传因素(品质)和非遗传因素(土壤、肥料、水分、农药等)两大类.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互花米草凋落物分解微生物群落对全球变暖和氮输入增加的响应特点,采集天津滨海湿地原生态土壤和互花米草叶片凋落物,通过模拟增温和增氮的交互实验,分析不同实验处理条件下互花米草凋落物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及土壤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1)增温使互花米草凋落物可培养细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增加,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均降低.(2)中等增氮水平提高了细菌和真菌数量及群落多样性.(3)增温响应比结果表明,氮输入增加可影响增温对互花米草凋落物细菌和真菌数量及群落多样性的作用.(4)土壤有效磷含量、亚硝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对细菌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土壤铵态氮含量、亚硝态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对真菌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和氮输入增加将对分解滨海湿地植物凋落物的微生物群落产生显著影响,这将改变滨海湿地中微生物驱动的物质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7.
借助盆栽模拟实验,研究了黑麦草根系分泌物对有机氯农药的降解效应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根系分泌物促进了污染土壤(TR2)中OCPs的去除:修复平衡15 d后,TR_2组土壤中OCPs去除率高达77.57%,比对照组(CK)高出33.49%,比微生物活性被抑制的TR_1组高出58.16%;相同污染水平下,TR_2土样中微生物生物量碳量也明显高于CK、TR_1组.实验期间,细菌的磷脂脂肪酸在OCPs污染土壤中占主导地位,其次为真菌,其在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变化趋势与OCPs降解变化一致,说明OCPs降解过程中,根系分泌物主要通过影响细菌、真菌的种群数量及其群落结构,进而影响OCPs降解.  相似文献   

18.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是土壤面临的重要污染源之一。随着对其解决方案的不断深入研究,微生物修复具有有效、安全、廉价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重点。本文对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的微生物种类、机理、影响因素,及微生物产业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及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沿海防护林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上海市区6种林型沿海防护林的土壤养分和三大类群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层次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变化均较大,土壤表层(0~10 cm)的细菌数量是底层(40~60 cm)的2.33~3.67倍;土壤表层(0~10 cm)的真菌数量是底层(40~60 cm)的2.21~3.75倍;土壤表层(0~10 cm)的放线菌数量是底层(40~60 cm)的1.29~2.26倍;(2)不同林型下土壤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各有其自身特点,变化趋势不一致;(3)三大类群微生物数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为:细菌、真菌、放线菌,细菌在土壤微生物中占有绝对优势;(4)不同林型的表层土壤(0~10 cm)中微生物总量差异较大,年内总量从大到小表现为:杨树、杨树+麻栎、榆树+榉树、水杉+杨树、东方杉、水杉、滩地。  相似文献   

20.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N、C、P等)转化和循环的主要动力,它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的形成等生化过程。另外,又是土壤养分的储备库和植物生长可利用养分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土壤肥力水平的活性指标,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研究方法、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来阐述目前国内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作用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分子生物学在土壤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