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乳状液膜分离技术用于治理矿山合铜酸性废水,是一种既能回收废弃物,又能将其循环利用的有效方法.采用乳状液膜处理含铜废水正交试验法,比较了P507-Span-80-煤油-H2sO4、P507-L113A-煤油-H2SO4和Lix984N—L113A煤油-H2S04三种乳状液膜体系的实验结果,并分析了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把重金属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国内外曾用“铁氧体法”、化学还原法、薄膜蒸发器、离子交换和溶剂萃取等法处理含铬的电镀废水,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1968年 N、N、Li 提出液膜分离技术(1)以来,对废水中含的重金属的分离,开展广泛的研究,例如分离铜和苯酚,已经有工业规模的应用。因此,用液膜分离技术分离重金属日益显得重要。我们在液膜技术分离铬的报道中,曾用 span80、TBP、煤油组成的膜体系来分离铬。其工艺流程已打通,对 Cr_2O_7~(2-)中 Cr~(6+)的分离效率高速度快,分离铬一次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Span80—P204—煤油—液体石蜡组成的液膜体系对Cu~(2 )的分离,加入了液体石蜡,起到了膜溶剂和膜稳定剂的作用,提高了膜的粘度,从而提高了膜的稳定性和分离效率,加入了液体石蜡,对Span80表面活性剂用量可以减少(3/5)-(4/5),为常压破膜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Cn~(2 )的分离,从含Cu~(2 )1000ppm经过一次处理下降到10—5ppm。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针对深圳市工业废物处理站铜镍退镀废液 ,确定了溶剂萃取法分离提取铜、沉淀分离法回收镍的工艺路线 .探讨了采用 P5 0 7煤油体系萃取分离硝酸介质中的铜和镍及用硫酸反萃铜的条件 ,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 .结果表明 ,在最佳萃取工艺条件 :料液浓度 Cu1 5~ 2 0 mg/ml,Ni8~ 1 0 mg/ml,料液 p H为 1~ 2 ,萃取剂浓度 3 5 %(V/V) ,皂化度 6 0 %,相比为 1 :1 ,振荡时间 2 min,温度 2 0~ 2 5℃ ,铜的一级萃取率达 90 %以上 ,铜镍分离系数为 75 ,经过三级逆流萃取废液中的铜镍已达到完全分离 ;以 Na OH作沉淀剂 ,溶液的 p H为 1 0~ 1 1 ,镍的回收率达 99.9%.退镀液中铜镍萃取分离的扩大实验结果表明 ,铜镍可完全有效地分离回收 ,排放液达工业废水排放标准要求 .  相似文献   

5.
液膜技术到七十年代已发展成为一项崭新的分离技术。其应用十分广泛,在环境保护、石油化工、湿法冶金、医药仿生、分析分离等许多领域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新方法。工业废水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离子,其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妥善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我们研究的用液膜法分离钴,适用于低浓度含钴废水的处理,可用于矿山、冶炼厂中把废水中的Co~(2 )除去,并加以回收利用。这既消除了公害,又使资源得以综合利用。它能一次实现快速分离和高度浓缩,一次达到国家规定的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液膜分离技术具有选择性好、分离速度快、设备简单、节能等优点,在石油化工、湿法冶金、医药、农业及废水处理等方面已有广泛的报道[1,2].但大部分集中于六价铬的研究,三价铬的液膜分离报道甚少.本文采用TBP-Span80-液体石蜡-煤油乳状液膜体系对Cr(Ⅲ)的液膜迁移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最佳液膜体系.结果表明,对低于100 mg·L-1的含Cr(Ⅲ)废水经液膜处理,其含量均可降至1.0 mg·L-1以下,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对重金属螯合剂(EP110)处理印制电路板含铜废水进行了应用研究,讨论了pH值、EP110投加量、反应时间、助凝剂APC或PAC或PFS投加量及废水铜离子含量对处理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3~13、EP110投加量大于水中Cu2+含量7倍(质量比)、反应时间约为15min及投加少量PAC/PFS的条件下,可以使处理水中Cu2+含量低于0.5mg/L的国家允许排放标准;采用该方法处理印制电路板低铜含量的含铜废水优于采用传统的化学处理法。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电镀混排废水综合治理进行了分析,主要是提出将各种废水回收技术进行了整合的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法、芬顿氧化、混凝沉淀、电凝聚等技术对含镍、含铬、含铜、含氰、前处理、混排等废水进行预处理。重点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不同p H、亚铁投加量、双氧水投加量、浓度比例与铜去除率的关系,从而得到最佳优化工艺。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螯合剂在含铜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重金属螯合剂(EP110)处理印制电路板含铜废水进行了应用研究,讨论了pH值、EP110投加量、反应时间、助凝剂APC或PAC或PFS投加量及废水铜离子含量对处理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3~13、EP110投加量大于水中Cu^2 含量7倍(质量比)、反应时间约为15min及投加少量PAC/PFS的条件下,可以使处理水中Cu^2 含量低于0.5mg/L的国家允许排放标准;采用该方法处理印制电路板低铜含量的含铜废水优于采用传统的化学处理法。  相似文献   

10.
含铜废水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志春 《甘肃科技》2005,21(12):96-98
争对含铜废水水质及用户回收透过液和铜的要求,本文总结提出了一套含铜废水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的最新技术和工艺。并进行了该系统的运行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含铜废水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是技术经济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1.
铜氨制药废水除铜脱氨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氟洛芬有机制药铜氨废水的除铜除氨预处理工艺.采用铁屑置换法对含铜废水进行除铜,除铜工艺的最优条件为,调节含铜废水的pH=2~3,投加3倍理论用量的铁屑,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1.5 h,在反应过程中需保持反应液pH低于4,防止Fe3 大量生成重新溶解释出的铜.反应后铜浓度由712 mg/L降至9.2 mg/L,去除率为98.7%.为去除引入的铁盐,调节废水pH=5,鼓风曝气后,投加阴离子PAM,投加量为1 mg/L,混凝20 min后废水铁含量低于14mg/L.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对除铜后的混合废水进行除氨,除氨工艺的最优条件为,调节废水pH=9.0,MgCl2·6H2O和Na2HPO4·12H2O投加量为Mg2 :NH4 ·PO43-(摩尔比)=1:1:1,搅拌反应,反应时间20 min,反应后NH3-N浓度由991.5 mg/L降至101 mg/L,去除率为89.8%,剩余磷为6.1 mg/L.铁屑置换法与磷酸铵镁沉淀法的组合能有效去除铜氨,预处理后,废水BOD5/CODcr由0.07上升至0.34,可生化性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进入后续生物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2.
液膜分离技术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作者采用该技术研究了从废水中浓缩、提取Ni~(2 ),Co~(2 )的方法.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①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流动载体、解析酸浓度、金属离子浓度、乳水比、温度等因素对提取Ni~(2 ),Co~(2 )的影响,选择了较好的提取配方:Span 80(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P_(204)〔二(乙基已基)磷酸〕煤油H_2SO_4体系,40 min时Ni~(2 )提取率可达89%.②研究了加入不同配体时的络合效应,发现当加入甲酸钠等配体时,能使提取速度加快4~5倍,在5~10 min内,能使Co~(2 )、Ni~(2 )提取率达92%.③用本法对昆明市电镀厂镀Ni废液(含Ni 133ppm)进行回收处理,回收率达80%.④进行破乳实验结果得到内相镍含量为原来的9倍多,而且有机试剂能回收、反复使用.以上结果说明,本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日本利用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电子技术等复合技术,处理食品工业废水,获得很大成效。这里介绍十项食品工业废水处理的情况。一、低糖废水的有效利用制淀粉糖时,在精制工序中有含1%的低糖废水,还有糖液上离子交换柱后又有树脂再生的废水。用精密过滤膜(MF)和反渗透膜(RO)处理低糖废水,分成浓缩液和透过液,浓缩液与树脂再生废水混合进行固定化甲烷菌发酵,回收的甲烷气可作能源。透过液的水质良好,可以返回作工业用水。二、从玉米浸渍水中回收有机酸选用UF膜(超过滤膜)、可从玉米浸渍水中回收植酸  相似文献   

14.
在常温下,以民用煤油作稀释剂,用磷酸三丁酯(TBP)萃取处理镀铬废水。经4—5级萃取,可使水相中Cr~(6+)由70mg/L降至国家排放标准以下。有机相用稀碱溶液经2—3级反萃取再生,Cr~(6+)完全回收利用,这对环境保护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将一种放大的无膜生物电化学系统(Membrane-free 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s,MF-BES)应用于阴极还原实际铋冶炼废水中Cu(Ⅱ)的可行性.在选定的预处理条件下(pH=2.47-3.27),废水中Fe3+沉淀分离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9.60±0.04)%,同时Cu2的损失率可控制在(9.31±0.06)%.循环伏安分析显示,酸性废水(pH=2.0)中的Fe3+/Fe2+等离子使Cu(Ⅱ)/Cu(Ⅰ)的还原峰负向移动,干扰铜还原反应的发生,加大了铜还原的难度.以含铜的铋冶炼工艺废水作为阴极液,Cu(Ⅱ)还原去除过程为一级动力学反应(R2 =0.985).120h内,MF-BES中的总铜质量由(87.56±4.38)mg降至(0.74±O.04)mg,去除率大于99%,出水含铜浓度(T[Cu] =0.15rmg/L)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GB8978-1996)一级标准.Cu(Ⅱ)被还原为晶体单质Cu,Cu2O和CuCl,并沉积在阴极板上.  相似文献   

16.
以三正辛胺TOA和磷酸三丁酯TBP为流动载体,Span-80作表面活性剂,煤油为稀释剂,研究了六价铬离子从外水相pH=1.0~1.5H2SO4溶液到内水相0.7mol/LNaOH溶液的乳化液膜传输,考察了液膜组成、内水相NaOH浓度、外水相pH值、油内比Rio、乳水比Rew以及共存离子等对Cr( )传输的影响,通过分离实验确立了最佳液膜传输条件。将该方法应用于电镀废水中铬的回收处理,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7.
乳化液膜法处理含Cu(Ⅱ)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磷酸三丁酯-Span80-液体石蜡-煤油乳化液膜体系研究了Cu(Ⅱ)的迁移行为,探讨了膜相组成、内水相酸度、外水相pH值、乳水比和油内比对Cu(Ⅱ)迁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膜组成为9%磷酸三丁酯-7%Span80-5%液体石蜡-79%煤油,硫酸浓度为2.0 mol.L-1,外水相pH值为4.5~5.0,乳水比Rew为1∶4,油内比Roi为1∶1,迁移时间为18 min时,Cu(Ⅱ)迁移率可达99.6%。在最佳迁移条件下处理低浓度含铜废水,废水中Cu(Ⅱ)的浓度可降低到1.0mg.L-1以下,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以三正辛胺(ToA)和磷酸三丁酯(TBP)为流动载体,Span一80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为稀释剂,研究了六价铬离子从外水相pH=1.0~1.5H2SO4溶液到内水相0.7mol/LNaOH溶液的乳化液膜传输,考察了液膜组成、内水相NaOH浓度、外水相pH值、油内比Rio、乳水比Rew以及共存离子等对Cr(Ⅵ)传输的影响,通过分离实验确定了最佳液膜传输条件。将该方法应用于电镀废水中铬的回收处理,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9.
泡沫浮选萃取分离回收废水中铜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内循环浮选柱中,采用泡沫浮选萃取法对模拟废水中的铜锌离子进行了分离回收实验,研究了废水pH值、浮选时间、气速、环烷酸浓度等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皂化环烷酸作为浮选萃取剂,两段浮选萃取,第一阶段在pH=2.7时优先浮选萃取铜,回收率达95%,而锌的回收率约为10%;然后在第二阶段升高残液pH值至7.9浮选萃取锌,可完全除去锌离子,残留废水达到排放标准.确定了泡沫浮选萃取分离回收铜锌的工艺路线,并制得工业纯硫酸铜和硫酸锌产物.  相似文献   

20.
以TBP,D2EHDTPA及N_(235)为萃取剂,对盐酸体系中含砷及其它金属离子的溶液进行萃取实验,选择了两种合适有机相组成:25%TBP 25%D2EHDTPA 50%磺化煤油及25%N_(235) 50%磺化煤油 25%2-乙基己醇(反萃时加入),能使砷与其它金属离子分离。用选择的有机相对某生产实际溶液进行砷的分离实验,以达到消除污染及综合回收的目的。本文还用红外光谱法探讨了上述萃取剂萃取As(Ⅲ)及As(Ⅴ)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