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68岁,住院号1432,曾于1973年6月北京医学院三附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及正后壁心肌梗塞;出院后多次复查为陈旧性下壁并正后壁心肌梗塞。此次饮酒后心绞痛发作持续4小时,于1984年3月24日下午4时收入我院,当时神智清楚,血压18.7/12.0kPa,即描绘心电图与过去比较大致相同,但患者仍有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出冷汗,3月25日晚血压16.0/9.3 kPa,晚10时至翌晨8时ECG表现V_2-V_4 S-T段升高伴T波后支倒置,V_2导联R波振幅明显降低,未见Q波。从1984年3月26日ECG图与1981年11月17日ECG图比较心前导联R波振幅降低,以R V_2振幅降低最明显,V_1-V_3导联仍无Q波,但在V_4-V_6导联  相似文献   

2.
在心电图上出现异常Q波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塞。但异常Q波也可以出现在梗阻性心肌病即肥厚性心肌病、肺气肿、预激症候群、束枝传导阻滞的病人。梗阻性心肌病与冠心病在临床症状与体征、心电图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容易相互混淆,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现将我院从1979~1995年发现的52例异常Q波的心电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129例健康家鸽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录和分析了129例健康家鸽心电图,除了证实家鸽和其它禽类心电图一样,呈现P、S和T波,通常Q波缺如之外,还观察到:R波(大R或小R波)在许多导联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率,同时,在某些导联中常有小而不完全的Q波。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4例正常人右胸、上腹导联进行体表心电图检测.从其QRS波型分布结果及筛选出的V_4R、MR、和ME三个导联出现QS波的特导性,结合有关文献报道提出除V_4R外,MR和ME亦应列为诊断右室梗塞的有价值的检查导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在常规12个导联以外,加V_4R、MR和ME三个导联协同检测,可以提高RVMI的检测率和早期诊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自1995年7月至1997年6月,有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6例是发病6~12小时以后就医的。这6例患者之中4例发病前表现为初发劳累型心绞痛,未合并有其它疾病。1例合并有成人型糖尿病。1例过去有高血压病并且有过下壁心肌梗塞。全部病例均能良好地耐受溶栓治疗,治疗有助于患者平稳地渡过心肌梗塞后前5周。  相似文献   

6.
利用P波初动半周期测定介质品质因数Q值的方法,测定了澜沧(?)耿马大震前主震及其周围地区的Q值变化.根据该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区域应力场分布的优势方向分析了澜沧7.6级、耿马7.2级两次大震的孕震过程,并结合对该地区划分的三个小区域Q值随时间的变化量,探讨了双主震型孕震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验证猴的脑缺血模型.方法恒河猴10只随机分为2组,4VO组4只,2VO组4只;假手术组2只,阻断血管前后描记脑电图,以脑电图出现直线波、平坦波作为衡量脑缺血程度的指标.结果4VO组出现电静息,脑电图成一直线;2VO组波幅明显降低,由α节律变为平坦波,接近一条直线.4VO及2VO组均有慢波增多,假手术组无变化.结论脑电图变化是衡量脑缺血程度和速度的灵敏指标,用脑电图变化评价脑缺血简单;可靠;易行;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验证猴的脑缺血模型.方法恒河猴10只随机分为2组,4VO组4只,2VO组4只;假手术组2只,阻断血管前后描记脑电图,以脑电图出现直线波、平坦波作为衡量脑缺血程度的指标.结果4VO组出现电静息,脑电图成一直线;2VO组波幅明显降低,由α节律变为平坦波,接近一条直线.4VO及2VO组均有慢波增多,假手术组无变化.结论脑电图变化是衡量脑缺血程度和速度的灵敏指标,用脑电图变化评价脑缺血简单;可靠;易行;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引入青海省的25只成年小尾寒羊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被检小尾寒羊皆为窦性心律;平均R—R间期的时限为(0 612±0 145)s;心电轴显著右偏( 161 0°±67 2°);在Ⅰ,Ⅱ,aVL,C1和A—B导联心电图上,QRS综合波以QS,rS或Qr为主要波型,Ⅲ,aVR,C2和C3导联心电图上以R或qR型为主要波型;各波和间期的时限(s)为:P波,0 031±0 008,QRS综合波,0 049±0 008,T波0 055±0 015,P—Q间期,0 101±0 016,Q—T间期,0 276±0 037,Q—Tc间期,0 353±0 032。在被检小尾寒羊中发现窦性心律不齐(28 0%)、窦性停搏(4 0%)、窦性二联律(4 0%)和心房扑动(4 0%)四种异常心电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994年至1996年间住我院循环内科的21例右室梗塞病人进行归纳总结,体会出:与其它部位心肌梗塞相比.右室梗塞较易出现低血压、心源性休克、右心衰、室性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心电表现为V3R~V5RST段抬高≥0.1ml,以V4R为著,STⅢ/STⅡ>1,心肌酶谱均符合急性心梗的演变过程.治疗重点是补液及纠正心衰。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在心电信号的分析中,QRS波群快速准确地检测是计算其他相关参数的前提.在正确识别R波的前提下,对心电信号进行频域变换后,以R渡点为基点,通过逐次计算R波左侧或右侧相邻两点的斜率并比较斜率是否发生突变,当相邻两点斜率突然发生变化时,可判断为Q波或S波.采用实时采集数据对以上算法进行验证,实验表明,该算法原理简单,计算量小,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心电信号数据中Q,S波的特征值.  相似文献   

12.
在PH=9.26的NH_3—NH_4Cl缓冲液中,Pd有一络合吸附波,其峰电位为—0.75V(vs.SCE),加入DEHSO后,出现Pd—DEHSO络合吸附波,峰形较前者好,峰电位为—1.05V(vs.SCE)。在1.88×10~(-6)mol/L—1.13×10 ~3tool/L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准确用于Pd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在标量势和矢量势相等条件下三维的Klein-Gordon方程的s波束缚态解,引入高次正幂与逆幂叠加势V=a1r6+a2r2+a3r-2+a4r-4+a5r-6,采用奇点领域的级数解法与求解渐近解相结合确定了s波束缚态体系能级和波函数的通解及势参数必须满足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4.
对具有耗散项修正的Burgers-Kd V方程波前解进行了研究,运用几何奇异摄动理论证明,在充分小耗散情况下其波前解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5.
<正> 患者 女,76岁。因突发意识障碍伴小便失禁,呕吐一次入院。临床诊断:多发性脑硬塞并脑疝形成;高血压病Ⅲ期;高冠心。入院常规心电图检查示(见附图):P—P间距基本匀齐,窦性频率83次/min,房室传导呈3:2下传,其中第一个下传的QRS波群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Rv5=4.9mv,Q—T间期最长达0.70s,Ⅱ、Ⅲ、aVF、V5、V6导联见巨大倒置T波,余导联T波直立,各导联T波电压呈交替性改变。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二度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3:2下传),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证明了c≥2的正则c-部竞赛图D,V1,V2,…,Vc是D中的部集,如果|V1|=|V2|=…=|Vc|=r≥6,那么D包含一条阶为3c的有向路.进一步,如果r≥9,那么D包含一条来自每一部集至少两个顶点且阶为4c的有向路.更进一步,如果r≥3(n-1),这里n∈N+而且n≥3,那么D中包含一条来自每一部集至少两个顶点且阶为nc的有向路.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原卟啉在碳酸盐溶液中的单扫描极谱行为及其分析应用.在NaHCO3-Na2CO3(pH=9.6)的缓冲溶液中原卟啉于-1.06V(vs.SCE)产生一灵敏还原波,该波一阶导数波波高与原卟啉浓度在3.6×10-7~5.3×10-5 mol/L范围内有线性关系(r=0.998),检出限为8.9×10-8mol/ L.1.78×10-5 mol/ L的原卟啉溶液平行测定11次,RSD为0.76 %.极谱波的波高在室温条件下至少稳定3 h. 讨论了测定中干扰物质的影响及机理包括循环伏安图、电位扫描速度、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和电毛细管曲线.结果较之文献,扩大了线性范围,降低了检测下限,且方法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视觉电生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对75例确诊为早期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以及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和视网膜电图b波的潜伏期和振幅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早期未出现血管病变时的中医证型以阴虚热盛证和湿热困脾证为主。阴虚热盛证表现为PVEP的P100波潜伏期延长和FERG的b波振幅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湿热困脾证患者PVEP的P100波和FERG的b波的潜伏期和振幅均发生改变,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未出现血管病变时可表现出特殊的中医证型,与视觉电生理的改变存在相关性,可以为临床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提供线索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场独立和场依存型认知方式对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敏感度.方法:利用《Cognitive Style Figure Test(GEFT)》为人格类型筛选工具,从西北民族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的765名大学生中,筛选出24名典型场独立和场依存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前测—后测实验设计,以8通道VBFB3000生物反馈系统为训练工具,对所选被试进行为期一个月,为数10次的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结果:(1)(1)场独立被试在脑电α波的前、后测值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在肌电前、后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皮温前、后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皮电前、后测值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场依存被试在脑电α波与肌电的前、后测值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在皮温前、后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皮电前、后测值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场独立与场依存被试在脑电α波、肌电、皮温和皮电的活动水平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场独立与场依存被试对脑电α波、肌电、皮温均有较高的敏感度,对皮电的敏感度均较低;结论:人格类型对生物反馈训练效果虽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但对生物反馈训练效果无显著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轴承GCr15钢载流摩擦电损伤的问题,以61808型轴承为样品,研究了不同滚动转速下轴电流击穿行为和载流摩擦磨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轴承转速从100 r/min增加至800 r/min,轴承击穿电压从6. 6 V增加至7. 8 V,最终的系统电阻从3. 15Ω增加至10. 55Ω。轴承击穿后,GCr15钢表面形成电弧烧蚀坑和球状颗粒,并发生氧化反应,电弧影响区在滚动过程中被碾压成片状。而轴承单纯机械滚动和处于未击穿状态时,GCr15钢表面损伤以擦伤划痕和磨粒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