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高朋鑫  李可军  李启秀 《科学通报》2007,52(15):1725-1727
利用Carte Synoptique solar filament archive的暗条观测资料研究了高纬度太阳活动的纬度漂移. 定量分析了高纬度活动的两种漂移: 已知的太阳活动从中纬度(40°)向太阳两极的纬度漂移, 以及新发现的从太阳两极向太阳中纬度的纬度漂移. 在一个太阳活动周内从中纬度向太阳两极的纬度漂移的时间(约4.4 a)比从太阳两极向太阳中纬度的纬度漂移的时间(约6.6 a)要短约2.2 a, 这两种漂移的转换发生在太阳活动的极大期. 将来, 太阳活动发电机理论要考虑这种从太阳两极向太阳中纬度的纬度漂移. 太阳活动延伸周是从太阳两极向太阳赤道的连续纬度漂移活动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高辉  刘芸芸  王永光  李维京 《科学通报》2012,(36):3516-3521
亚洲夏季风最早于5月上旬和中旬分别在中南半岛和南海爆发.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其爆发早晚的前兆信号最早可追溯至冬季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气环流的异常,即南极涛动.冬季南极涛动偏强会造成初春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副热带高压带偏强,低纬地区赤道辐合带加深,从而使南半球中纬度和热带地区的气压梯度力加大,促使3~4月份索马里越赤道气流较早建立并偏强.受科氏力作用,索马里急流增强并越过赤道后,赤道印度洋西风也偏强,有利于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低层辐合的加强和对流的活跃,并使西太平洋副高偏弱且较早东撤出南海,造成亚洲夏季风爆发偏早.反之,当冬季南极涛动偏弱时,南半球副热带和热带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偏小,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偏弱,赤道印度洋西风也偏弱,孟加拉湾和南海对流偏弱,南海上空副高偏强且东撤时间偏晚,亚洲夏季风爆发偏晚.这一结果在过去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拓延了基于南半球大气环流信号预测亚洲夏季风的时效,并可作为一个新的前兆信号在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在近代天文学历史中的地位十分特殊。有文字记载的古代文明都位于地球赤道以北,对南天特别是高南纬星空的观测甚少记载。16世纪初.麦哲伦环绕地球与澳大利亚失之交臂。直到18世纪末期.英国人到此永久殖民。澳大利亚这个拉丁人未知的南方大陆才成为南纬星空观测的主要基地。到了20世纪,射电天文学革命性地开拓了对宇宙的认识。澳大利亚不但是早期射电天文学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4.
钱维宏  梁浩原 《科学通报》2012,(15):1326-1333
全球大气变量可以物理分解为纬圈和时间平均的气候对称部分、时间平均的气候非对称部分、行星尺度纬圈平均的瞬时对称扰动和天气尺度瞬时非对称扰动.本文分析了对流层顶行星尺度经、纬向风扰动在季节内和年际尺度上的变化,及其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北极涛动(AO)和南极涛动(AAO)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来自热带对流层顶的年际行星尺度纬向风扰动与赤道ENSO循环有联系,并通过异常的经圈环流传播到副热带、中纬度和极锋对流层顶.来自热带对流层顶的季节内(40~60 d)行星尺度纬向风扰动也可以通过异常的经圈环流向赤道外传播到副热带和中纬度.来自两半球极地对流层顶的大气季节内行星尺度纬向风扰动可以向高纬度传播.AO和AAO是这些行星尺度环流扰动在中高纬度传播与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行星地球动力学与探寻资源和灾害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星地球动力学是研究行星的形成及其深化机制的科学。根据不同圈层间角动量交换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我们定性研究了最初地球极在大陆的形成,以及它们的分裂和向外核流体赤道辐合带的漂移。  相似文献   

6.
沙漠的“脾气”十分恶劣,夏季高温炎热,全年干燥少雨,多强风沙暴,昼夜温差大。以冬季的0℃为界,世界上的沙漠可分成低纬度的热沙漠与中纬度的冷沙漠。热沙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控制下,空气极端干燥,主要有北非撒哈拉沙漠、澳洲沙漠、阿拉伯沙漠、印度塔尔沙漠等。冷沙漠多因距海较远或地形封闭、高山阻挡,海洋潮湿空气难以进入,因而也极端干燥,主  相似文献   

7.
傅逸贤 《科学通报》1980,25(21):984-984
在气候形成的许多因子中,作为能量源泉的太阳辐射所起的作用是带有根本性的。地球温度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强弱。它的不均匀分布造成了一圈环流,赤道地区上升在高空流向高纬度,极地地区下沉在低空流向低纬度。夏半年太阳辐射南北差值小,大气环流和平均锋区便弱;冬半年差值大,大气环流和平均锋区就强。此外,南北半球  相似文献   

8.
综观世界各国的航天发射场,你会发现,它们大都靠近赤道。这是经过各国科学家的选择,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只有在纬度为零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大速度的优势:火箭自身速度加上地球自转速度。相反,越远离赤道,其速度则越小。像俄罗斯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美国的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法国的库罗、日本的内三浦宇宙发射场以及中国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都是一些得天独厚的航天发射基地。  相似文献   

9.
唤醒火星     
"生锈"的世界 火星是一颗最具传奇色彩的行星,有着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然而,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在干燥的火星表面上,遍地都是红色的土壤和岩石.由于不断受到风沙的作用,火星表面随处可见沙丘和类似河床的地形.这种河床地形分布在南半球及赤道附近,表明了距今大约30亿年前火星上曾有像地球上一样的河川,有水流动.  相似文献   

10.
如同地球赤道一样,月球赤道是月球上最热的地方,也是太阳光最强的区域。科学家们设想,如果绕着月球赤道系上一条太阳能“腰带”,即铺设一圈太阳能电池板,每年可发电13万亿度。  相似文献   

11.
7800光年     
正天文学家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首次精确测量了地球与宇宙中古老天体系统之一——球状星团NGC 6397的距离。新研究有助于对宇宙年龄进行独立估算,使用的测量方法也将帮助天文学家改进恒星演化模型。NGC 6397是距离地球最近的球状星团之一,是宇宙大爆炸发生后不久即诞生的恒星群。最新测量表明,该星团距离地球7800光年,误差率仅为3%。在恒星模型中,地球到球状星团的准确距离可被用作参考值,用于  相似文献   

12.
热能被“关”住在地球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层。谈到大气层的作用,许多人会说,没有了空气,人和其他需要呼吸的生命就会窒息而死,大气层是人类的“氧气筒”。除此之外,其实大气层还是地球身上的“棉衣”,使地球在茫茫宇宙中成为了一颗温暖的星球,适宜于人类居住。科学家作过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将由目前的平均15℃降为-18℃,而在夜晚还将冷得更加可怕。大气的组成比较复杂,其中能起到为地球保温作用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一氧化二氮等。说到温室气体,还得从农…  相似文献   

13.
人们一直认为月球表面是干燥无水的沙漠世界,然而由印度发射的“月船1号”宇宙探测器经过观测后首次发现,与沙粒表面结合的水似乎广泛存在于月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在宇宙中寻找水和生命屡遭挫折后,有科学家认为——“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这句话至少在地球上被认为是真理。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在搜索宇宙中其他星球上的生命时,也着重于寻找水的存在。可是至今为止,从火星的表面下层到其他星球上,仍一无所获。不禁令人思索这样一  相似文献   

15.
"那你肯定没戏."我给他泼了一盆凉水. "为什么?"尼尔愣愣地看着我. "地球上之所以有生物,"我笑着指出说,"大气,特别是氧气固然重要,但却只是条件之一,你怎么能得你诺贝尔奖呢?" "还有水啊!"尼尔举起茶杯,轻轻地晃动着说,"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水吗?" 不等我的回答,尼尔就已经开始自信满满地说着:"地球上的水,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首先是火山活动.火山喷出来的气体,有80%多是水蒸气.可以想象,地壳形成初期,地球上是没有水的,但却到处有火山爆发.火山喷发出来的水蒸气,一遇到冷空气,就会变成乌云,下起暴雨.雨水顺流而下,冲刷出了江河.河水流到低处,聚集起来,越积越多,就变成了湖海.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上,火山活动非常多,水也就越积越多,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所以,从太空看地球,大部分都是蓝色的."  相似文献   

16.
宇宙的尽头距离我们有多远?地球外存在生命吗?恒星诞生或死亡的现场是怎样的?如果就近观看碰撞的星系或类星体,其景象是怎样韵?宇宙尽头又是怎样的?宇宙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现代观测手段正在逐渐揭示关于宇宙的种种新知识。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这些知识,从地球出发,一直旅行到宇宙边际。  相似文献   

17.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很困难,技术很复杂。但如果一个国家的卫星发射场建在地球的赤道上,那这种卫星的发射就简单多了,在赤道上由西向东发射,达到要求的轨道高度,在适当的位置定点,问题就解决了。可惜的是,许多发射卫星的国家不在赤道上,也不可能在赤道上建立卫星发射场。这样给卫星的发射带来了许多的困难,要经过几次的轨道变换才能成功。现在我们结合下面的图来看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如何发射的。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21世纪的科学发展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其中之一就是移民太空。首先提出这项设想的是日本科学家。他们以地球为蓝本,设计了一个直径500米的空心巨球——太空岛。这个空心球的内壁有住宅、树林、河流和形形色色的娱乐场所等。将这座太空岛以发射人造卫星的方式放入宇宙,它每分钟自转两周,在赤道处产生几乎与地球引力相同的离心力。人如果生活在这样一个太空岛上,大部分感觉与地球上相似,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太空岛的离心力会随  相似文献   

19.
猜一猜,什么地方有海却没有水?答案当然是月球。从风暴洋再到虹湾(形状非常像地球上雨后弯弯的彩虹),月球上到处都是和水有关的地名。除此之外,月球表面和水却再无瓜葛——这些由40亿年前陨星轰击而成的熔岩平原比地球上最干燥的沙漠还要干燥。但也许这个谜语的答案并不是十分准确,在我们的近邻月球上,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足以维持永久人类月球基地的水或者冰。  相似文献   

20.
水的缺乏是制约地球上许多地区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现代化城市居民昼夜的个人生活用水为100~400升,而在地球上许多地方则仅为20~30升。尽管水的年消费量持续地增长,从1940年到1990年增长到4倍,地球上几乎有10亿人口不能保障安全的饮用水。河流、湖泊、自流井、海水淡化设备等是现代基本的水源。海水淡化所获得的水量为9.6公里勺年,在大气中以水蒸气形式存在的水量有14000公里’(而在所有河流河道中水量总共仅为1200公里’)。水从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年蒸发量为577000公里’,每年同样多的水以雨、雪等降落回到地面或洋面,河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