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程序升温分解法和程序升温-原位红外谱法为研究手段,考察了热过程对PEEK结构特征的影响及其结构与热稳定性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受热过程中,PEEK样品首先发生结晶结构的变化,不同红外吸收谱带对PEEK样品的结晶度敏感性不同;对不同的PEEK样品,由于它们在分子结构和结晶结构上存在差异,因此其热稳定性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波浪作用下海冰断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非冻结可破碎模拟冰材料进行了波浪引起冰排断裂的物模试 验.得到了不同长度模型冰排断裂前的波浪反射与透射系数及冰排断裂时对应的入\r 射波高等一些定性研究结果.探讨了在波浪作用下海冰断裂的规律,试验研究表明\r 冰长Li与波长L的比值对有限长海冰断裂时的入射波高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控温轧制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研制,把提高钢材的性能与自动控制钢温技术有效的结合,应用后了提高钢材的性能和质量,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加湿除湿蒸发实验,对高盐工业废水34个不同水样采用了加湿除湿技术进行脱盐处理。在所得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对加湿除湿技术在实际工业中的普遍应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结合不同高盐工业废水的水质特点和处理效果,总结了判定该方法处理高盐工业废水的效果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实验中所有废水的冷凝液的电导率下降百分比η_σ均在80.0%以上,最高可达99.9%;冷凝液的盐度均可达到生化处理标准,其中,有32个废水样的冷凝液的电导率可降到2 000μS·cm-1以下。另外,加湿除湿技术对沸点比水高的盐类物质的去除效果较为彻底,对沸点比水低且电离常数较大的盐类物质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而对沸点比水低且电离常数较小的盐类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的发展,L乳酸的应用越来越广泛,L乳酸的脱盐工艺也在被广大学者所不断改进,其中离子交换脱盐工艺因操作稳定而被广泛使用。本实验旨在使L乳酸离子交换脱盐工艺达到进一步优化,为以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奠定基础。本实验通过树脂选型确定最佳组合,以实现最佳脱盐效果,乳酸的收率为65.8%,溶液电导率可减小到3.04ms/cm。  相似文献   

6.
关于精密控温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十年来在精密控温方面采用的两种典型控制方式:PID控制、模糊控制,以及基于这两者演化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其各自基本原理、应用前景的比较,得出了各种温控方式的优缺点,并对精密温控的发展方向作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7.
采用稀释结合匀浆的方法以降低咸鸭蛋蛋清的粘度,再利用微滤法对其进行脱盐淡化处理.以咸鸭蛋蛋清液粘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前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咸鸭蛋蛋清脱盐淡化前处理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匀浆时间120 s,匀浆转速12000 r/min,在此条件下,咸鸭蛋蛋清混合液粘度为9 m Pa·s,粒度为24μm.以微滤脱盐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微滤压差0.12 MPa,微滤4次,微滤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咸鸭蛋蛋清脱盐率达92.43%,蛋白质截留率78.5%.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PID算法出发,具体地分析和讨论了在控温系统中采用仿人工智能的思想和方法,并在实际系统中获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无机膜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较高的机械强度以及可在高温等苛刻条件下使用等优点,使其在脱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机膜除了传统的陶瓷膜外,碳基材料等由于其可调的纳米结构以及优异的性能,逐渐成为无机膜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种类无机膜的特性,拓展无机膜材料在脱盐中的应用.首先对无机膜的分类、理化性质、制备方法、盐滞留机理进行阐述;其次重点对无机膜在脱盐应用中的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其未来在水处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动态电脱盐模拟装置上,对影响新疆原油脱盐效率的工艺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对两种不同性质的原油,其优化的操作参数有较大的差别。影响操作参数的主要因素是油品的粘温性质。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的原油对破乳剂的需要量也大。对原油性质和工艺参数影响脱盐效率的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海水淡化已成为现实,其中反渗透法海水淡化发展最为迅速,其技术可行而且经济环保。介绍了反渗透技术在海水淡化方面的应用,阐述了反渗透技术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了海冰介电常数的理论模型和海冰分层辐射理论模型,并用计算机编程计算了两种理论模型。从实验角度,本文给出了测量数据的曲线拟合方法,并着手建立了海冰测厚的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3.
根据雪层、冰层与水层海冰热力系统抛物型方程的极大不可微性,采用非重叠区域分解,以及分布参数系统的参数辨识和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了海冰温度场最优控制模型,并证明了该系统最优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有效监测渤海辽东湾海冰状况,指导破冰船破冰,保障冬季冰期海洋石油平台的安全生产。【方法】在辽东湾石油平台上构建海冰测量系统,利用视频测冰技术、视频冰速测量技术及气象观测多种手段,在2011—2015年度连续4年冬季冰期观测平台周边海冰形貌、范围、运动轨迹,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给出24h海冰预报。【结果】基于海洋石油平台的海冰监测系统对海冰冰量、冰厚、冰速、冰类型监测数据准确,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海冰实施年、月、周、24h预报,短期预报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合,其中24h预报准确率在95%以上。【结论】基于海洋石油平台的海冰监测系统是一套运行可靠的监测系统,能准确地观测海冰的运行趋势,为冬季渤海辽东湾的抗冰活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GMS红外通道实时资料遥感海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4年1,2月的GMS-4的红外亮温和可见光反照率资料,以辽江湾海冰为对象,得到了海冰参数的提以方法和冰厚遥感数字分布。根据冰水物理特性的差异,建立了冰水识别的判据,发现用亮温可以较好地识别冰水,由此和到了冰水区分的亮温疮阀值。  相似文献   

16.
冬季北极海冰面积异常与中国气温变化之间的年际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7-2001年冬季的北极海冰资料、中国160站气温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的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冬季北极海冰面积异常与中国气温变化之间的年际关系.过去44年来,北极海冰面积总体上具有减小趋势(鄂霍次克海是例外,那里海冰面积有增加趋势),相应地北极涛动趋于增强,我国大部分地区趋于增暖.叠加这种趋势变化之上的是年际变化.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冬季海冰变化的主要空间型表现为格陵兰海和白令海的海冰异常总是和鄂霍次克海、巴伦支海东部、喀拉海(新地岛附近)以及哈得孙湾的海冰异常符号相反,并且与500 hPa高度场上的EU和WP型遥相关对应.当冬季格陵兰海和白令海的海冰异常偏少,而鄂霍次克海、巴伦支海东部、喀拉海(新地岛附近)以及哈得孙湾的海冰异常偏多时,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都偏弱,冬季风减弱,东亚西风增强,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温度升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沿海地区由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综合比较各种有效办法,调研各种淡水资源获得成本。最后指出,随着海水淡化成本的降低,海水淡化将成为保证沿海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在北极格陵兰海(20°W-10°E,65°N-85°N),2003-2012年冰盖(ICE)、混合层深度(MLD)和海表温度(SST)的分布及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ICE和SST在区域内存在着很强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以上,尤其是在750N-800N区域,峰值的时间间隔调整后.相关性更加显著.通过Eviews滞后回归分析发现,SST在70°N-750N和75°N-80°N分别滞后ICE7个月和4个月.而且ICE和SST之间存在着协整。说明这两者长期存在均衡关系.ICE和MLD在区域内为负相关关系.尤其是75°N-80°N区域,相关系数达0.82以上.回归分析发现,MLD在70°N-75°N和75°N-80°N分剐滞后ICE1个月和4个月.而且两者之间也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总体来看:随着温度的升高,冰盖在8—9月达到低谷;海表温度夏天高、冬天低;混合层深度冬季深、夏季浅.冰盖的大量融化和海表温度、混合层深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冬枣冰温贮藏保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半红期的黄骅冬枣配以固体保鲜剂,在0~-1℃、相对湿度为60%~70%条件下贮藏,可成功地保存90d以上;通过对不同含水量冬枣的冰点测试,确定了冰点温度与含水量的回归方程,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不同保护液对冬枣冰点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关注环境、资源等问题的生态建筑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在注重生态建筑设计的背景下,对生态建筑的温度控制技术作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建筑环境的绿色化策略、建筑本体的缓冲层策略、利用自然能源策略的概念。同时,结合某些建筑实例,阐述了具体运用这些技术进行温度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