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王鹏 《广东科技》2011,20(11):41-46
1.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是我国区域合作实践中的一个特殊区域,它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单个行政区域,也不同于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区域或内地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合作区域,而是在“一国两制”的条件下,由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广东省)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三者之间通过某种联系建立起来的跨越行政区划的整体区域。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则是由粤港澳三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2.
区域(Region)和国家(Nation)是反映空间范周内自然、经济、社会等特征组上的一组对应词。如果把国家比喻成一个地球仪,那么区域则是构成地球仪的大洲或大洋“板块”,区域相对独立,但通过相互联结而形成国家这个有机体。地方(Locality)是在描述地理范围上与“区域”相近的术语,它是从行政区划角度与“中央”(Centrality)的对应词,多指省、市等行政区的地理范围。区域不同于地方,区域可以是跨行政区的,如东北区域、长江三角洲区域;也可以是行政区,如新疆、宁夏;还可以是省内的部分,如珠江三角洲、苏南和苏北等。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三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动力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该系统在其运行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制约因素。因此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有关制度性的障碍及壁垒,在驱动因素与制约因素之间寻找系统构建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4.
南海行政区划调整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这一问题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又有特密关系.当经济发展遭遇行政边界的桎梏时,行政区划调整是一种必然要求.试就广东南海行政区划调整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当前地方经济发展做一些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5.
理论发展图谱显示成熟度模型依次跨越了制造业、软件业、项目主导型组织,理论界近些年广泛开展了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PM^3)的研究.充分考虑处于PM^3一、二级区间组织(低成熟度组织)的特点,进而结合PM^3相对严谨的结构发现:低成熟度组织需要适度裁减PM^3,进而论证模型裁减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1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区域创新系统(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简称RIS)的概念是以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为主的专家学者在研究城市和区域开发管理的过程中提出来的,英国卡迪夫大学的Cooke教授在其著作《区域创新系统: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政府管理的作用》一书中,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做了全面和详细的界定。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的行政区划,经过50多年的调整与变动,逐步趋向合理化,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特别是现代交通、通讯与管理发展,对行政区划与管理提出新的挑战。我们必须从宏观上加强行政区划的战略研究,确定科学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行政区划新体制。  相似文献   

8.
把洛阳市升格为中央直辖市的基本构想是:把现在归河南省所辖的洛阳市、南阳市、平顶山市、焦作市、三门峡市、济源市、巩义市和登封市划出来,再把现在归山西省所辖的运城市、晋城市和归陕西省所辖的商洛市划出来,成立一个与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4个中央直辖市并列的洛阳市.要使洛阳市升格为中央直辖市的构想成为现实,洛阳市当前应做的重点工作是:洛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可能进行的国家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洛阳市学术理论界积极开展洛阳市应对国家行政区划调整的学术研究;争取全国人大代表的支持,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洛阳升格为中央直辖市的议案;高标准高起点大视野搞好洛阳市的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9.
探讨跨界流域水资源管理冲突的制度性障碍,可为推动全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跨界流域自然生态流域系统完整性与行政区划发展定位的分割性不相同;2)跨界流域水资源管理冲突制度性障碍主要体现在流域行政区划分割、部门职能重叠和法律建设不足;3)建立统一管理体系、整合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以及整体...  相似文献   

10.
王鹏 《科技与经济》2008,21(4):19-21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三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动力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该系统在其运行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制约因素.因此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有关制度性的障碍及壁垒,在驱动因素与制约因素之间寻找系统构建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地区行政区划体制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意义上的城市 ,是指规模较大的中心建成区和周边附近非农化水平较高、与中心城紧密相连的城市化地区所组成的区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推行市领导县(市)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使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巨变 ,中国建制城市所覆盖的区域规模迅速成长和发展 ,使中国70%的人口置于市领导县(市)体制的制度环境中 ,城市的地理意义发生了新的变化 ,城市的区域性日益凸现 ,相应也带来了一些突出的行政区划问题。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 ,对于提升中国城市的城市化质量和管理水平 ,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城市地区的行…  相似文献   

12.
老墨  毛道伟 《广东科技》2011,20(3):37-42
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对应的管理处室是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该处室的职责范围涵盖:(1)拟订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发展政策和规划;(2)组织实施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规划,促进人口与健康、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民生科技工作;(3)组织实施涉及资源环境、海洋、社会事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科技工作;(4)拟订基础研究政策和规划;(5)组织实施全省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规划;(6)组织推动科研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3.
《遵义科技》2009,37(5):46-48
习水地处黔北边缘,与川、渝比邻。全县行政区划面积3127.7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区),现有人口68万,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社区管理面临新的挑战。高效地应对自然灾害影响成为社区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社区有必要根据所辖区域的情况建立应对自然灾害的管理机制。这一机制既要有个性特征,又要有所在省市应急管理整体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长三角、泛珠三角和东北三省三大区域创新体系是我国已经建立的三个跨省级行政区划的区域创新体系。三大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为我国科技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比三者的相同与区别对于研究我国跨行政区划的区域创新体系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广东科技》2008,(19):74-76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三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中介组织在具有统一创新环境下不断创新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三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地方政府、企业、高校、  相似文献   

17.
区域影响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区域影响力的评价问题,研究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评价模型。从经济实力、吸引力、辐射力三方面建立了区域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区域影响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所辖23个区(县)的区域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评价结果较精确且符合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最后,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给出了加强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区域影响力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中国新近入侵且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的重大害虫.云南是境外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的首站,也是草地贪夜蛾由西南边陲深入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虫源地.草地贪夜蛾监测是云南开展草地贪夜蛾区域生态防控的关键前提.该研究从构建云南草地贪夜蛾监测体系的指导思想,应予监测的主要信息,监测区域规划,重点监测区与类型,监测体系组织管理等5个方面,系统阐释了云南草地贪夜蛾监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想和建设方略,提出了由省、地(市)植保部门与玉米种植户共同组成,形成三位一体、三级联动的监测组织模式的构想.本研究为云南草地贪夜蛾的监测防控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湘北官话在声调上具有自己明显的区域特征,这种区域特征的形成与湘北官话所处的洞庭湖冲积平原的地理位置相关,也与当地的历史移民和历史行政区划关系密切。从语言特征、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的角度来看.湘北官话与湘西官话的交界线应在慈利、桑植一带。  相似文献   

20.
一、区域行政协调体系理论研究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理论界对区域经济领域的研究日益拓展和丰富。区域经济学认为,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单个区域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自身内部资源和要素投入,而必须借助于区域之间的互补和协作。然而,在我国区域经济研究和发展实践的不断深入中.跨行政区划的区域发展总是阻力重重。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的非一致性,由行政分割导致的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区域之间的联合。这就向我们揭示出了公共行政学研究中的一个盲点.即对跨区划行政协调的忽视。当前行政协调理论研究一般仅局限于行政系统内部的范畴,对于跨区划的行政协调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尽管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部分区域内的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了行政协调方面的尝试,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系统的执行方案和组织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