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剑齿象的一新种并描述了它的特征(diagnosis),这一新种代表了由乳齿象演化为剑齿象的关键,具有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修订了国内已发现19种剑齿象的材料,肯定了其中的9个种,进行了分类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亚鳞木属及其相关属的分支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鳞木属被视为中国晚泥盆世的标志性植物大化石之一。分支系统学研究表明,亚鳞木属不宜归入传统所认为的原始鳞木目,因为它与系统发育上进化的封印木科、鳞木科和奇木科中成员的近共裔性状相似。作者提出该属的新分类系统:亚鳞木属隶属于亚鳞木科,归入广义的水韭目。在当前的分支图中,亚鳞木科的系统发育位置处于封印木科和薄皮木科之间,这种分支式样表明系统发育上比较进化的木本石松植物并不是在石炭纪突然出现的,而是在晚泥盆世(法门期)就已经演化。亚鳞木属可能代表了系统发育上比较高级的木本石松的成员或鳞木科 (或奇木科) 的祖先类群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性状分析和性状接引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剑齿象属(Stegodon)的两条形成支系,做出接引分支系统图和系统树.进一步阐明了剑齿象起源于淮河过渡区及其后的时空发展.  相似文献   

4.
枝蕨纲是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的一个重要的植物类群。作者对枝蕨纲代表植物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支系统学研究。枝蕨纲中可识别出伊瑞蕨目、瘤指蕨目和其他一些过渡类型。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演化关系密切,二者分别以营养性末级附枝的顶端回弯和具瘤指蕨型的植物体组构为近裔共性。中国中上泥盆统的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比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进化程度要高,可能代表枝蕨纲内的一个新的高级分类单元,以具片化的末级附枝及次生生长为特征。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出现在中泥盆世,而以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为代表的进化类型出现在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早期。从伊瑞蕨目、瘤指蕨目到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侧生分枝系统显示了从三维的枝系统向似羽片状系统逐渐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枝蕨纲是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的一个重要的植物类群。作者对枝蕨纲代表植物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支系统学研究。枝蕨纲中可识别出伊瑞蕨目、瘤指蕨目和其他一些过渡类型。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演化关系密切,二者分别以营养性末级附枝的顶端回弯和具瘤指蕨型的植物体组构为近裔共性。中国中上泥盆统的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比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进化程度要高,可能代表枝蕨纲内的一个新的高级分类单元,以具片化的末级附枝及次生生长为特征。伊瑞蕨目和瘤指蕨目出现在中泥盆世,而以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为代表的进化类型出现在中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早期。从伊瑞蕨目、瘤指蕨目到Metacladophyton和Polypetalophyton,侧生分枝系统显示了从三维的枝系统向似羽片状系统逐渐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马兰属植物11种2变种1变型的系统发育和分类进行了分支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马兰属可分成三组即心叶组、甘川组和马兰组,它们的演化趋势为心叶组→甘川组→马兰组.同时,本文对种间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多形马兰应上升为种,羽裂叶毡毛变型与羽叶马兰合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马兰属植物11种2变种1变型的系统发育和分类进行了分支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马兰属可分成三组即心叶组、甘川组和马兰组,它们的演化趋势为心叶组→甘川组→马兰组。同时,本文对种间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多形马兰应上升为种,羽裂叶毡毛变形与忌叶马兰合并。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四亚种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刚  陈服官 《贵州科学》1991,9(4):322-327
采用Q模式聚类方法对中国林蛙四亚种进行了聚类分析。文中试提出一种权值公式对数量特征进行加权处理,结果表明康定亚种和兰州亚种最相似,指名亚种次之,长白山亚种与前三者差异最大。由聚类分析得出的表相图与分支系统学总结出的系统发育分支图吻合,即表征关系反映了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9.
似然比检验和贝叶斯推论在雉科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似然比检验和贝叶斯推论进行雉科分子系统学研究.所用的56条纫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代表了雉科24属50种以及作为外类群的6个相关属.等级制似然比检验表明该数据集的最佳进化模型为GTR I——G。建立在坚实的统计学基础上的贝叶斯系统树表明雉科可以分为3个分支.特别是包括角雉、松鸡、火鸡和gallopheasant等在内的第3分支的单系群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支持.深层分支格局的高分辨率和高支持率说明将雉科划分为雉族和鹑族是人为的.结果表明,似然比检验和贝叶斯推论是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白音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3):103-105
在植物系统学研究领域里,产生了许多系统分类方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表征分类方法(数量分类方法)、分支分类方法和进化分类方法.这三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较为完善的哲学基础、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系统分类方法的综合应用对分拆和推断植物系统演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葱属的隶属地位,从形态特征,花粉特点和化学成分等方面对葱属及其相近属(石蒜属Lycoris,知母属Anemarrhena,百合属Lilium)分别进行了分析,最后选取23个性状,应用分支类中的最大同步法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葱属和其它各属区别较大,不适于划归同一科,应别立葱科,将葱属隶属于其下。  相似文献   

12.
分支分类学中的数值简约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值简约性原则是分支分类学进行分支分析及重构生物演化分支图的主要思想方法。本文着重阐述数值简约性原则的基本概念,应用方法,及其在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实际意义。同时具体展示了从原始数据矩阵到完成构建分支图的整个过程。最后讨论了数值简约性原则在应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支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采用Hennig86程序研究长蝽类(lygaeoidcomplex)亚科以上阶元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用分类单元代表共计21种,选用性状共48个,内群共包括19个OTUs,并采用“理想祖先”作为单一外群.计算得到的首选最简约树步长=165,CI=0.32,RI=0.51.相应支序图所提示的系统发育再建景象主要包括:(1)原有意义上的长蝽科为一并系群或复系群.(2)Rhyparochrominae与红蝽类互成姐妹群.(3)Artheneinae似为一较原始而孤立的支系.(4)支持Cyminae与Berytidae接近的意见.(5)支持“malcidline”意见.  相似文献   

14.
1140 bp of cytochrome b gene were amplified and sequenced from 14 species of primitive cyprinid fishes in East Asia. Aligned with other ten cytochrome b gene sequences of cyprinid fish from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retrieved from Gene bank, we obtained a matrix of 24 DNA sequences. A cladogram was generated by the method of Maximum likelihood for the primitive cyprinid fishes.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subfamily Leuciscinae and Danioninae do not form a monophyletic group. In the subfamily Danioninae, Opsariichthys biden and Zacco platypus are very primitive and form a natural group and located at the root. But the genera in subfamily Danioninae are included in different groups and have not direct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Aphyocypris chinensis and Yaoshanicus arcus form a monophyletic group. Tanichthys albonubes and Gobiocypris rarus have a close relation to Gobioninae. The genus Danio is far from other genera in Danioninae. In our cladogram, the genera in Leuciscina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at have no direct relationship. The genera in Leuciscinae distributed in Europe, Sibera and North America, including Leuciscus, Rutilus, Phoxinus, N. crysole, Opsopoeodus emilae, form a monophyletic group. And the Leuciscinae in southern China including Ctenopharyngodon idettus, Mylopharyngodon piceus, Squalibarbus and Ochetobius elongatus have a common origination.  相似文献   

15.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技术,对内蒙古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Reuter)的6种苜蓿盲蝽不同种群的酯酶同工酶(EST)、过氧化物同工酶(PO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种苜蓿盲蝽属昆虫不同种群的酯酶同工酶(EST)谱带清晰、稳定,且不同种群间有差异;6种苜蓿盲蝽中,只有苜蓿盲蝽A.lineolatus的POD同工酶染出的酶带最多,且在雌雄两性间的活性差异较大,但染出的酶带数少于EST同工酶,活性也弱于EST同工酶,其余种类染出的酶带较少.POD同工酶特征的支序分析结果表明,苜蓿盲蝽A.lineolatus的4个种群分为2大支系,不同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是导致同工酶酶谱趋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对中国齿甲类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运用支序分析方法和Hennig86程序研究了齿甲属(鞘翅目:拟步甲科)全部中国已知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根据支序所得最简约树(步长L=149,CI值为25,RI值为46)制作的支序图首次提出该属中国种类系统发育关系假设,并由此推断出中国齿甲属物种分化强烈,来源和演化路线复杂.  相似文献   

18.
论述支序生物地理学方法发展的过程 ,从最简单的累进原则开始 ,经过隔离分化生物地理学、删减区域支序图法、祖先种的地图法 ,发展出了比较成熟并且有相应软件支持的组成成分分析、Brooks简约分析和特有性的简约性分析方法 .有一些方法虽然已经形成 (如 :数量化的组成成分分析 ) ,但还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 .通过分析几种方法的应用情况评价了支序生物地理学方法意义和方向 .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分支分类方法的若干基本原则,包括最检原则、和谐性准则、稳定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据此对KEXUE分支分类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提出一种构造最俭分支图改进方法一摄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