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风度"是指魏晋时期名士们表现出来的的风度。他有其特有的产生环境,本文从它的阶级基础 和当时社会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出发来分析魏晋风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以期更加深刻地了解这种独特文 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刘娟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8-19
“魏晋风度”是指魏晋时期名士们表现出来的的风度。他有其特有的产生环境,本文从它的阶级基础和当时社会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出发来分析魏晋风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以期更加深刻地了解这种独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论文主要从汉朝时期汉族与哈萨克族先民乌孙政治、军事、语言文化接触影响关系来说明我国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与西北部疆域的形成,对今天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转型时期形成的一种文士风流,是魏晋玄学熏染下形成的独特人文风貌。然而,"魏晋风度"毕竟脱胎于腐败、动荡、堕落的社会,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思想与行为的矛盾,在张扬个性背后衍生出的浮华世风以及清谈误国等现实困惑,导致了时人对其批判和否定的言论不绝于耳。思想界对玄学的改造就是对现实批判的反弹和回应,其结果实际上也折射出了魏晋风度消极的一面。文章立足历史进行反思,亟待对全面认识"魏晋风度"起到一定的补正作用。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在他的《伪自由书》中曾经一针见血地说过:"《颂》诗早已拍马,《春秋》已经隐瞒。"他大概也怀疑中国的史书有不少失实的地方,连孔夫子写《春秋》都在隐瞒,何况他人?  相似文献   

6.
先秦至魏晋时期,"由"所在的句子结构日益复杂,涵盖的信息量加大,"由+N"由二连动、三连动关系中的一项向修饰关系的转化,导致"由"从动词虚化为介词;由它套合的结构不仅可以作施事主语,还可以作类似于紧缩句内的成分,或者复句的一个分句;"由+N"语序的由前至后,直接关系到表述者的语言心理、语义意图;"由"介引的N语义概念可表抽象意义的场所,或表示人物、官职、地位的起点,或表示范围、状态,这些都是方所类用法的隐喻或引申.  相似文献   

7.
刘岩 《奇闻怪事》2010,(12):56-60
古诗词中描写飞将军李广的很多,关于霍去病的也不少,大概一个郁郁不得志,一个英年早逝,很符合文人心中的传奇,所以为他们唱咏的人很多。而相当耐人寻味的是,卫青这种不败名将,为人又仁善退让,史书里却说天下士大夫“无称焉”,其实卫青一生,出身卑微,铁血沙场,立下绝世战功岂是文人几句评价就可抹煞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咏史诗可以归纳为感史诗、述史诗和议史诗这三种主要类型,各自有其不同的历史阐释方式。感史诗更多依赖直观感悟的方式去理解历史、咏叹历史,侧重对历史的整体渲染和直觉判断;述史诗主要以一种克制隐忍的目光来捕捉历史、剪辑历史,委婉地传达诗人的复杂历史情绪;议史诗主要以理性思辨的方式来剖析历史、解读历史,惯于对具体的历史细节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反思。这三种咏史诗的历史阐释方式彼此相互纠结缠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对于历史的复杂情绪和在历史观念上的矛盾与思想冲突,即在历史认知观上的"历史可知观"和"历史不可知观"的矛盾、在历史范畴观上的"历史有限观"和"历史无穷观"的争议、在历史本质观上的"史理本质观"和"史情本质观"的分歧。  相似文献   

9.
魏晋作为中原重要政权,其畜牧业与同为汉族的汉唐政权相较大为逊色,这主要是与魏晋政权对牧场的设置有关。魏晋官营牧场分布于黄河下游两岸。这里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区,其畜牧条件远逊于汉唐在凉州的这一天然畜牧场所。但魏晋官营牧场的布局却是受时代因素——军事部置、人口锐减、少数民族内涉以及自然环境等诸因素制约下的必然选择。这种布局虽然影响魏晋畜牧业的规模,但却能满足国家对畜牧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泰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传统的友好往来,泰国也一直同中国保持着长期友好的交往。文章通过对历史上中泰关系的回顾,阐述了双方之间的友好交往及其对泰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简述中英历史课程标准概况的基础上,对中英历史课程标准在体系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四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对我国《历史课程标准》研制和历史教育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作用     
任何一门学问的出发点,首先总是以应用为目的。历史的实用性很宽泛,其中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深入、合理地解释那些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献,从而为自己的国家确立某些应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口述历史在中国日益兴起,随之而来的是诸多问题与争论.文章就口述历史真实性和中国口述历史研究方向等问题发表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近代史上加害中国最深最重的国家。新中国对其以德报怨,不再追究其侵略罪行,放弃索赔要求,此大义之举令多数日本人超出意料。但日本国内近年否认、美化侵华历史罪行的趋愈演愈烈,若不翻然醒悟,历史问题仍是影响中日正常关系的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文选课是历史专业培养学生阅读、利用中国古代史籍,掌握研究技能的基础课。本文从教材建设、课程安排、素质教育、考试方式及内容几方面,提出了对中国历史文选课改革的新构思。  相似文献   

16.
历史教学与历史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素养,从而正确地认识人类历史上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知识,并在认识和总蛄过去的过程中找出历史的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本文就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素质进行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希腊神话研究从早期的口传到理性萌发后的“神话”同其它学科分立的范式,在近代以降的中国神话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神话历来被认为有“历史化”的特点,从近代到现代,国内外的中国神话学者们不断地关注此一问题。闻一多的“志”与史及诗关系的研究,叶舒宪的诗与寺、瞽同史关系的研究把这一问题带入新的领域。以此为基础,可以得出结论:在人类早期时代,文字产生以前,口传神话同史的混生是中国神话的最早样态。神话历史化是西方观念对中国材料的框定。神话分化出历史是中国神话同历史乃至文学关系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联合国所持有的观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动因主要取决于联合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客观表现及中国政府对其性质的主观认定。20世纪70年代之前,中国政府认为,“联合国完全站在美国一边,执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自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中国对联合国的观念发生深刻变革:现有的联合国体制并不如人意,但中国需要安定、发展的局面,就不能不与之合作。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自身定位为“负责任的大国”,并在联合国舞台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澳门回归为中国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许多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生动而具体的例子,应当运用这一事件为中国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和理论家,是因为他善于汲取中华民族历史中的精华,并成功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对待中国历史的态度可以概括为:酷爱史学,博览群书;运用马列,研究历史;汲取精华,古为今用。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2周年之际,深入探讨毛泽东正确对待中国历史的态度,进一步领会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历史观,对于今天的历史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