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冬季连续测定自然环境下解除牡丹休眠过程中和移入温室后呼吸速率的结果显示:自然环境中随着休眠的解除牡丹的呼吸速率逐渐上升,解除休眠时最高,然后下降;移入温室后随着花芽的萌动呼吸速率又逐渐上升,而未解除休眠的植株在移入温室后呼吸速率降至很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0和2011年贵州省罗甸县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气象因子对麻疯树主要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气象因子中,温度是决定麻疯树各主要物候的主要因子.日较差对打破麻疯树休眠有一定的作用,萌芽前日较差加大,有利于营养的大量积累,促进麻疯树解除休眠;有效积温对麻疯树物候的发生有决定性作用,当有效积温达到27~28 d·℃,树液开始流动,超过30 d·℃时,嫩芽开始萌出,35 d·℃以上时,开始展叶,积温达76~78 d·℃时,茎尖抽生新枝,并有花序出现,当积温达到110 d·℃,单花开放,当积温值达到约167 d·℃时,茎尖停止生长,积温220 d·℃时,茎尖再次开始生长,当积温值达到约320 d·℃,植株开始落叶;降水是麻疯树完成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因素,麻疯树在雨季生长快速,旱季休眠,但降雨过多会导致日照时间变短,树体因营养合成不足而停止生长;日照时间不是影响麻疯树开花的决定性因素,但它可通过影响温度而影响麻疯树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山丹丹休眠与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组培快繁山丹丹鳞茎为材料,在4℃分别冷藏处理15 d、30 d、45 d、60 d和冷藏处理45d+赤霉素200 mg/L、45d+烯效唑20 mg/L、45d+矮壮素800 mg/L,研究低温处理时间和赤霉素、烯效唑、矮壮素对鳞茎解除休眠与花期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藏时间越长,鳞茎解除休眠需要的时间越短;赤霉素处理有助于山丹丹鳞茎快速解除休眠,提前开花,而烯效唑、矮壮素则延缓山丹丹鳞茎解除休眠,延迟现蕾及花期。  相似文献   

4.
低温作用影响百合鳞茎休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低温作用影响百合休眠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低温作用过程中百合鳞茎的生理生化变化与解除休眠的关系;低温作用下百合鳞茎中的内源激素的变化与解除休眠的关系;低温作用对于百合休眠解除及以后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GA3,0、100、200、300、1 000 mg/L)替代低温解除芍药品种‘大富贵’休眠的效果,探讨休眠解除前后其内源激素和糖类代谢生理变化,为生产上利用GA3解除芍药休眠及调控花期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以层积处理西洋参种子为材料,研究植物生长物质对其和离体种胚休眠的解除作用。结果表明:(1)酒精10 s、次氯酸钠10 min处理是试验研究中西洋参种子消毒的最佳方法;(2)植物生长物质GA_3、ZT、IAA、NAA对西洋参种子的休眠解除要比其离体种胚困难;(3)GA_3是西洋参种胚休眠解除的有效植物生长物质,而其他植物生长物质ZT、IAA、NAA主要起到壮苗作用;(4)培养基MS+2I+5G是试验研究中筛选出适合种胚萌发生长的最佳培养基,可用于无菌苗培养;(5)相同的植物生长物质作用下,分化发育较好的种胚(裂口种子种胚)更易被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低温处理对郁金香鳞茎芽体发育和解除休眠的影响,取Apeldoorn品种周径8~10 cm的鳞茎为试验材料,分别置于2℃、5℃、9℃冷藏箱和10~18℃室温下贮藏,在0周、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14周8个时间段,测定鳞茎体积、水分、干物质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间接揭示温度对芽体发育和解除休眠的作用。试验表明,在不同温度处理下,随贮藏时间延长鳞茎的体积减小,鲜重降低,总含水量、自由水含量均降低;干物质相对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还原糖含量伴随花芽分化、花芽发育和解除休眠呈现规律性变化。试验得出,在2℃、5℃下的贮藏处理,有利于鳞茎水分和干物质保存,有利于延长鳞茎的贮存寿命。  相似文献   

8.
张宁  刘震 《河南科学》2015,(1):44-48
为探讨分布北界的山茶花种群耐冬山茶的冬季低温适应规律,模拟自然冬季温度特点,进行了温度对耐冬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树种耐冬种子同样具有适应冬季低温的冬休眠特性,10~15℃是解除其休眠的最有效低温,适宜发芽温度范围是10~20℃,最适宜发芽温度为15℃,属于南方系冬休眠类型,有50%多的种子能够忍受10℃以下冬季低温越冬.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短命植物小车前(Plantago minuta Pall.)种子的休眠特性及其对温度、干旱和盐胁迫等因子的响应特点.在10、15、20、25和30℃的不同恒温条件以及每日15、25℃各12h的变温条件下,新鲜的小车前种子萌发率较低,其最高萌发率为15%.在经60d的干藏后,种子休眠被解除;已解除休眠的种子...  相似文献   

10.
钟萼木种子贮藏与休眠解除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采集的钟萼木种子进行各种处理后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钟萼木种胚、内种皮及胚乳内均含抑制物质且可引起种子休眠,但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种子内缺乏萌发促进物质和酶活性低所致。用ABT生根粉溶液浸种24h或低温(5℃)层积60d,可解除种子休眠,萌发率由28%可提高到80—90%。低温层积后适宜的萌发温度为30℃、25℃和20℃,其次是变量条件(昼30℃,夜20℃),将种子置于聚乙烯薄膜袋内低温(5℃)干藏85d,也可解除休眠,低温干藏85d后再层积20d,解除休眠的效果最佳,如此处理置床后第5d即开始发芽,15d完成萌发过程,萌发率达85%。  相似文献   

11.
《石河子科技》2010,(6):58-58
改变温度:通过改变棚内温度来改变棚内湿度。棚内湿度为100%、棚温为5℃时,每升高1℃,湿度少3%~4%,升高到20℃时,湿度约为70%,温度升至30℃,湿度约降为40%。反之,温度降至18℃时,相对湿度可升到85%,温度下降到16℃时,相对湿度几乎达10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将自然冷源引入冷藏陈列柜中,在风幕送风速度为1.2 m/s,室外湿度40%RH,室内温湿度为25℃、60%RH的工况下,研究食品包温度随自然冷源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自然冷源陈列柜可以保证食品的贮藏温度,每层搁架食品包温度变化趋于一致;随着自然冷源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自然冷源温度低于0℃时,自然冷源和回风联合循环;当自然冷源温度处于0~3℃范围内时,完全利用自冷冷源供冷;当自然冷源温度高于3℃时,完全利用陈列柜制冷系统供冷。  相似文献   

13.
立春也称开春。开春后气候逐渐开始缓和。开春了,蜗牛是否可以不需要防冻保温措施呢?不能。因为开春后的气候,忽冷忽热变化大,如果不注意蜗牛继续防冻保温措施,已安全越冬的蜗牛受到开春后的寒流,蜗牛成活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成批冻死,前功尽弃。因此,做好立春后的蜗牛防冻工作,仍是养殖好蜗牛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我们知道,非洲蜗牛(褐云玛瑙螺)在立冬之时就开始采取越冬措施,因为蜗牛在10℃度左右,活动就缓慢,10℃以下蜗牛就  相似文献   

14.
以8个品种杏树的1年生休眠枝为试材,通过对自然越冬过程中11个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栽培杏冬春季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进入休眠后栽培杏枝条中含水量下降,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微有上升;相对电导率大小和MDA含量在进入休眠期后下降,休眠后随温度降低而上升,在气温升高休眠解除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SOD活性在越冬过程中基本不变;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POD活性、CAT活性、过氧化氢含量、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在越冬过程中都随着气温的降低显著升高,气温升高休眠解除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分布于大陆性气候的不同种源山桐子冬芽休眠特性,丰富冬休眠的理论和人工调控山桐子的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选取了江苏、湖南、江西山桐子苗进行了不同种源山桐子冬芽休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分布于大陆性气候的山桐子具有冬芽休眠的特性.冬芽重新开始生长与所经历的低温有关,且只有经过低温之后冬芽才能生长.②不同种源山桐子顶芽有效低温不同.江苏和江西种源10qC低温效果最好,其次是5℃,而12℃以上低温效果不明显.③不同种源侧芽重新生长的有效温度基本相同,25℃效果最好.④15℃具有解除山桐子顶芽休眠的效果,但对顶芽的重新生长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打破卷丹百合珠芽休眠的温度条件,以卷丹百合珠芽为材料,分别置于5,10,15℃和室温(17~20℃)下进行层积处理6周,处理结束后播种于日光节能温室内,测定其珠芽的发芽率和转化形成地下小鳞茎的生长量,揭示环境温度对珠芽芽体发育和休眠解除的作用。结果表明:5℃处理的珠芽发芽率高、发芽早、发芽势强;不同温度处理下小鳞茎的生长量差异不明显;单位面积小鳞茎产量5℃处理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因此选用5℃对珠芽进行层积处理,最有利于打破珠芽休眠和作为种鳞茎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实验室条件下西藏冬虫夏草幼虫对温度、湿度、病害等条件的生理反应以及西藏冬虫夏草幼虫的食性情况,文章对西藏冬虫夏草幼虫的外部形态及其对温度和湿度的反应及食性等方面进行观察,并绘制出西藏冬虫夏草幼虫生长曲线。结果表明:①实验室中培养西藏冬虫夏草幼虫的最佳温度范围为12℃-14℃;②西藏冬虫夏草幼虫最喜啃食红萝卜,其次为土豆和莴笋;③西藏冬虫夏草幼虫对温度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当温度达到20℃时,幼虫完全失去活动的能力,并且此时幼虫身体表面容易感染病菌。  相似文献   

18.
北方寒温带牡丹花期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牡丹的生物学特性和花期控制技术要点,牡丹花期技术分促成栽培和延迟栽培,促成栽培的技术关键是解除休眠。传统的解除休眠方法包括低温处理和外源激素两方面。  相似文献   

19.
低温诱导解除牡丹休眠过程中,花芽细胞发生膜脂过氧化变化.低温诱导前期,花芽细胞内活性氧、O2·产生速率上升,然后急剧下降,低温处理24d趋于稳定.MDA含量变化趋势与O2^-·基本一致.SOD在低温诱导前期下降,后随低温的积累上升.POD活性在休眠解除过程中一直上升.CAT活性在低温处理16d上升至最大值,然后急剧下降,24d后稳定.一直处于温室较高温度下的对照植株,细胞的膜脂过氧化水平变化不大.试验表明,低温诱导牡丹花芽休眠解除过程中,细胞内活性氧、O2^-·产生速率快速上升,很可能是花芽体眠解除的信号,花芽细胞的膜脂过氧化程度与体眠解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采用电加热、并联式及串联式回收冷凝热3种再热方式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运行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讨论了设定不同温、湿度值对3种再热方式控制精度的影响,对3种再热方式的功耗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分析表明:电加热是温、湿度控制精度最高、耗能最高的一种再热方式;与采用冷凝热回收系统相比,采用电加热方式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能耗降低30%左右,是一种节能的再热方式,并联式系统的功耗略低于串联式系统;当并联式冷凝热回收系统设定的温度为18~28℃、相对湿度在45%~70%的范围内时,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精度可以达到士1.0℃和±8%;对于串联式系统,当设定温度低于18℃时,系统控制存在盲点,但当设定温度升高至23℃后,机组控制精度明显提高,控制精度高于并联式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