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瓶梅》是运河文化的典型产物。由于大运河的沟通南北 ,在运送漕粮的同时 ,也促进了南北间客货的流通和文化的交流 ,使运河沿线人们的衣食住行、思想意识、行为观念随之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金瓶梅》便是这一变化的真实写照。因而可以说 ,没有大运河也就没有《金瓶梅》 相似文献
2.
张书玮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4):74-77
《运河谣》自开演以来,赢得众多掌声和关注的重要原因是其审美特征同中国传统的“中和”审美思想高度契合、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和谐、和合、协调、秩序、协同、平衡等价值取向和核心理念.即创作者能将歌剧的诸多元素平衡把握、完美协调,具体表现为:戏剧性与音乐性的有机结合,乐队与声乐的完美配合,艺术性与大众性的紧密结合,西洋技法与民族元素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3.
李唯一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6,(4):167-171
中国的民族歌剧在近千年以来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中受到了中国乃至世界观众的喜爱,印证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本文从中国民族歌剧及其演唱特点的角度,以民族歌剧《运河谣》中女主角水红莲的形象特征为出发点,从曲式结构、旋律走向、调式和声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重点从水红莲咏叹调《来生来世把你爱》中民族唱法的语言、风格等方面研究其演唱特点及演唱难点。 相似文献
4.
南北大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桥驿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5
中国在先秦就有运河开凿,隋炀帝时疏凿了沟通首都洛阳的通济渠和永济渠。通济渠循邗沟越长江,并疏凿通江南运河而达杭州。元朝建都于今北京(大都),疏凿南北大运河,沟通从北京到杭州的航运。事实上钱塘江以南在先秦已有运河,经历代疏凿,皆称浙东运河,从杭州越钱塘江经绍兴至宁波长期畅通。故南北大运河,通常称京杭运河,而终点实在宁波,故应称京甬运河。南北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丰富,因年代久远,多已破坏散失,实应修复保护。近年来绍兴市、县已经致力于此,成就可观,值得沿运各地的重视和仿效。 相似文献
5.
7.
范志强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24(5):55-57
《国史概论》是上海会文堂书局1914年推出的一部教科书性质的中国历史概论,由于版权页没有具体署明作者,因此该书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以翔实的史料信息,充分论证此书为著名历史演义小说家蔡东藩所著,且是研究蔡东藩生平著述及历史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8.
元代山东境内的济宁至东平、东平至临清运河的开通,把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起来。梁山泊周围盛传着水浒英雄的故事,濒临梁山泊的东平是元杂剧“水浒戏”的发祥地。罗贯中原籍东平,对水浒故事特别熟悉;后来沿运河南下,寓居杭州,仍不辍收集水浒故事素材,最后为《水浒传》成书展示了自己的创作天才。 相似文献
9.
《白蛇传》的故事,流传已久。这则故事的发生地,主要有“杭州西湖-镇江金山”说,也有“河南鹤壁”说。从明代冯梦龙的拟话本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起,“杭州-镇江”的说法就基本上已经定型。冯作中的故事发生于南宋,杭州西湖为南宋都城内的游览胜地,镇江金山寺为江南名刹,大运河贯通南北,勾连杭州,这中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机电一体化概论》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在其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从教学中注重机电一体化内涵,整合、充实、简化教材内容,课堂讲授与讨论并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分析了这门课的教学目的,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是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规定其必须突出唯物史观培养的功能,而其教学的目的使唯物史观培养成为其题中之义。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育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和运用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2.
邓丽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113-115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中,面临着课时少的尴尬、教学内容上的尴尬、科研上的尴尬、学生自学的尴尬、实践教学的尴尬。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简要评述了黄攸立所著《中国望诊》一书。认为该书既对中国望诊发展历史进程做了阶段上的划分,又分门别类对几种主要的望诊如耳诊、舌诊、目诊的发展历史做了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发现。作者重视对古代望诊理论的临床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传统的望诊理论。 相似文献
14.
由孙淑云主编、李延祥副主编的《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专论》一书以考古发掘材料、古文献资料、国内外冶金史研究成果为基础,集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近30年在冶金史上不断探索与深入研究的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具有独特制作技术体系的中国古代金属的冶炼和制作技术,不仅是一本深入浅出、不可多得的优秀的教科书,而且也是非常适合历史学、考古学和科技史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所使用的一本参考书。 相似文献
15.
乡土历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探讨——以粤北地区史料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历史融入《纲要》课教学,是由党和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高校学生乡土历史知识贫乏以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之需所决定的,其融入方法主要有穿插教学法、专题教学法、参观教学法、研究教学法、对话教学法等;在其融入过程中,教师除平时要注意积累和熟练掌握外,还要处理好它与统编教材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陈金飞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106-109
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三难”,首先,必须确立有别于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原则,正确设定课程教学起点;其次,深刻理解《纲要》的课程性质,紧紧围绕两大历史任务、三个选择、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三件大事来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第三,课堂教学以师生共同探讨重大历史疑难问题为主,同时设法加大学生课外自学力度。 相似文献
17.
任访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其鲜明的学术特色在现代文学史编纂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学术特色和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渊源关系的考察与梳理;从思想史进入文学史,关注文学发展的思想史背景;对历史人物采取客观持平的研究和评价态度。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自1980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特别介绍了2004年以后学会召开或参与的各类学术会议和活动. 相似文献
19.
近五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纲要"课的学科定位、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师资队伍建设六个方面,对学界近五年来的主要教学研究成果作了梳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大量重复研究的现象;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低,可操作性不强;对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验盲目照搬等。未来"纲要"课教研工作的努力方向是:继续加强分层次的研究;充实个案研究,加强实证研究;博采众长,拓展教学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为更好地完成《纲要》课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教师应具有三种意识,即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多元化教材观的意识、价值引导者的意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