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垄断法是维护经济民主和经济自由的基本法,是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公法。市场竞争的架构需要反垄断法维持,市场竞争的效率需要反垄断法提升。效率、公平以及消费者保护,是反垄断法的基本价值趋向。我国应当立即制订《反垄断法》以建立公平、效率的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2.
反垄断法在立法目的、内容及其与产业政策的关系等方面表现出宏观性特征。确立我国反垄断法的宏观调控地位,对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反垄断法的国际化和统一化、深化体制改革和合理原则的运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为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我国拟议中的反垄断法,应确立宏观调控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采取合并立法体例、突出一般条款的作用、用好合理原则、将垄断行为作为规制重点、反垄断机关应具有权威性。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要求我国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对市场竞争领域的有关问题做出规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制定反垄断法,应该以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为指导思想;反垄断法中应当对行政性垄断进行规制,但不应将其作为重点,重点应在经济性垄断;对知识产权领域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作出一般性规定,并在一定程度上确认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效力;在全国设置统一的专门的反垄断执法机构。  相似文献   

4.
企业合并是滋生垄断的重要原因.在各国的反垄断法中,控制企业合并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美国和德国都是制定反垄断法较早的国家,它们的反垄断立法与司法实践对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多年。但至今没有出台反垄断法,从长远的角度看.这很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本文对美国、德国反垄断法中关于控制企业合并部分的实体法进行了有选择地比较,并试图从中为我国相关立法寻求借鉴。  相似文献   

5.
企业合并在西方国家是司空见惯的经济现象,也是反垄断法规制企业合并的核心,但是我国尚未出台反垄断法,也缺乏成熟的理论依据。因此笔者通过研究西方发达国家两大学派的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反垄断法规制企业合并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反垄断法中规范行政垄断的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垄断行为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危害极大,应制定相关法制进行规范,但是,行政垄断行为的性质及其表现形式表明它属于行政行为,而不是经济行为,不属于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应是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我国应制定规范行政垄断的行政法,应不应在反垄断法中把行政垄断行为重要内容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考证,我国反垄断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国反垄断法不仅保护消费者的实体权益,而且还为消费者实体权益提供了一定的救济保障.实体权益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一种垄断行为是否予以禁止或豁免采取“消费者一票否决制”.救济不仅包括间接救济,而且包括直接救济.直接救济主体现为消费者作为直接利害关系人可以提起反垄断法上的损害赔偿民事诉讼,即我国反垄断法在一定程度上还保护消费者的诉讼权益.  相似文献   

8.
电力行业具有自然垄断属性,豁免适用反垄断法,已是世界各国的惯有做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的全面豁免适用反垄断法模式带来诸多弊端。因此,对我国电力行业应以"一般适用、例外豁免"为原则,将整个系统区分为竞争性和垄断性环节,有条件地适用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9.
禁止垄断协议制度,禁止市场支配地位制度和控制企业合并制度构成传统反垄断法上的三大制度。而我国的反垄断法应不专设垄断协议这一章节,而将其分为横向限制竞争行为和纵向限制竞争行为两章;反垄断法不仅要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也要规制市场支配地位本身;我国反垄断法应规制企业合并。  相似文献   

10.
随着跨国垄断行为日益突出,各国纷纷在其域外适用本国反垄断法。有关国家和组织积极寻求双边和多边交流与合作,以缓解和消除反垄断法域外适用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我国应顺应这一趋势,尽快构建我国的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同其他国家和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反垄断法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