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对雌雄异株植物毛白杨抗药性的性别差异测定表明:1、雌株对氧化剂的抗性小于雄株,受害严重;2、雌株对还原剂的抗性大于雄株;3、雄株氧化还原电位均高于雌株;抗药性与氧化还原电位在氧化剂中表现为正相关,在还原剂中表现为负相关;4、这种试验的结果在成株和幼株间表现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美洲黑杨与滇杨杂交亲本和杂种的同工过氧化物酶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美洲黑杨与滇杨杂交的亲本和杂种株系,共17个材料(其中有两个参照材料)的同工过氧化物酶。结果表明每种材料都有特异的酶谱特征,并用二维排序法对酶谱的相似程度进行研究。17个材料排序聚类为6个类群,其中10个杂种材料确实是杂种的不同株系。分为两个类群,一群(Gsm)酶谱较似母本美洲黑杨,一群(Gsfm)较似滇杨。本文所用的排序法在多个材料的酶谱分析中有较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用聚丙烯酰胺等电聚胶电泳分离毛白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以克服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的分辨率低、酶易扩散、电泳时间长等缺点。雌株可分离到10~12条电泳区带,雄株仅得到4~5条。电泳时间由原来的7h缩短至4h。另外,雌雄株间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色谱扫描曲线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5.
6.
雌雄构树过氧化物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成林及未知性别的幼株过氧化物同工酶谱的分析表明,酶谱从阴极到阳极均可分为3个区.成株雌雄株间的性别差异明显而稳定地反映在B区和C区;未知性别的幼株分为C区具有谱带和不具谱带两种酶谱类型,且与成株的酶谱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以认为,过氧化物同工酶可以作为构树早期性别鉴定的指标,用于幼株的早期性别鉴定.酶活性在性别间也有不同,表现为雌株高于雄株,与酶带数量及强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以黄芪属A.adsurgens,A.discolor,A.hocrntchy,A.mahoschanicus,A.melilotoides,A.dahuricus 6个种的2片真叶整体幼苗为材料,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分析.结果表明,黄芪属这6个种共有16条不同的酶带,各种间酶带数量和相对迁移率有着显著差异.上述各种的酶带数及迁移率的变化范围分别是6条(Rf0.03~0.35),7条(Rf0.03~0.56),8条(Pf0.03~0.07),7条(Rf0.11~0.49),7条(Rf0.04~0.54)7条(Rf0.14~0.45).据谱带条数越多和变化 相似文献
8.
荔枝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荔枝主要品种的叶片和成熟果果皮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荔枝品种间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同一品种的荔枝果树,在不同季节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主要酶谱表达相同,在同一季节的果树老叶与新梢嫩叶、果实果皮与成熟叶片中,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表达一致.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西北地区百合科萱草属6种、1变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根据酶谱可将该区萱草属植物划分成两大自然类群,第一类群包括黄花菜、小黄花菜、北萱草;第二类群包括北黄花菜、萱草、重瓣萱草、折叶萱草.小黄花菜与北黄花菜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差异较大,故从分子水平证明,有些学者把小黄花菜作为北黄花菜的变种是不恰当的,而应将其作为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11.
12.
正交设计在毛白杨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了4种激素对毛白杨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2,4 D,NAA作用显著,IAA,6 BA作用不显著.它们作用大小依次为:2,4 D>NAA>6 BA>IAA.诱导毛白杨愈伤组织产生的最佳激素配比为:MS+2,4 D1mg/L+6 BA1.5mg/L+IAA0.5mg/L.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雄性二倍体毛白杨再生体系,构建稳定的遗传转化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毛白杨基因功能提供试验平台。【方法】以雄性二倍体毛白杨的幼嫩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1/2 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整6-BA、IAA和TDZ激素浓度进行再生体系筛选;采用农杆菌EHA105介导叶盘法,控制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卡那霉素筛选浓度,进行遗传转化;以幼嫩叶片原生质体为受体细胞,PEG介导转化荧光标记基因EGFP,进行瞬时表达。【结果】雄性二倍体毛白杨再生过程包括继代、芽伸长和生根3个阶段,其培养基组分分别为1/2 MS+0.5 mg/L 6-BA+0.5 mg/L NAA+0.005 mg/L TDZ、1/2 MS+0.5 mg/L 6-BA+0.3 mg/L NAA和1/2 MS+0.3 mg/L NAA+0.5 mg/L IBA,该条件下生根率为96.7%,增殖系数为4.47。遗传转化过程包括预培养、农杆菌侵染、共培养、抗性筛选和生根5个阶段,其中预培养为12 h、农杆菌浓度OD600为0.4、侵染时间为20 min、共培养时间为24 h、卡那霉素(30 mg/L)筛选45 d和抗性苗生根20 d。试验共获得86株抗性植株,其中14株分子鉴定结果为阳性。在40% PEG4000的介导下,EGFP基因瞬间转化效率为50%。【结论】雄性二倍体毛白杨再生周期短、遗传转化稳定,是杨树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拓宽了杨树遗传转化体系,为杨树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三倍体毛白杨硬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倍体毛白杨没有自生根,硬枝扦插育苗难度大.本研究采取生根复合剂袋装贮藏催根和插后土壤踩实等技术,获得了成功.具体操作技术是:每年11月上中旬落叶后,采集大树或苗木上当年生粗1~1.5 cm的枝条,截成约15 cm长茎段;按50~100根一捆,基部粘附生根复合剂粉(即90%草木灰 8%托布津 2%吲哚丁酸和萘乙酸),装入塑料袋内置通风透气室内贮藏催根,到第二年2月上中旬气候转暖时进行大田扦插,插后土壤踩实,使之与土壤紧密结合,确保插穗生根而不易脱水,加强田间管理,这样扦插成苗率可达80%~90%以上,且苗木根系发达,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15.
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叶片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三倍体毛白杨幼林阶段不同无性系叶片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在造林后的第2、3和4年中,每年连续在春、夏和秋季对叶片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通过将测定结果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叶片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之间有显著差异;元素P、Ca、Mg、Fe和Mn的季节含量以及N与P含量的比值(N/P)随林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在元素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分析中,P、N/P、K和Mn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近似为线性,元素N、Ca、Mg、Fe、Cu和Zn的含量变化趋势近似为曲线。通过组间效应方差分析得出叶片养分元素含量均随不同林龄的变化有显著差异,而对于不同无性系,只有元素Mg和Mn的含量在无性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宽窄行(2m×1.5 m+8m)栽植模式下,分析了间作紫花苜蓿(M1)对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生长和地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紫花苜蓿4a后,纸浆林林木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与林分蓄积总生长量较间作棉花、小麦宽窄行栽植模式(M2)增长了6.04%、2.53%、13.33%与12.07%,较传统纸浆林栽植模式(M3)增长了28.18%、26.47%、70.00%与10.27%;M1、M2、M3处理下,0~60 cm各土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与间作前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3种模式之间比较,M1、M2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高于M3;在比较经济效益后发现,M1模式4 a的总净收入最高,达到78 043.56元/hm2,较M2、M3分别提高了3.97%和38.73%.因此,可以在相似立地条件地区大规模推广间作紫花苜蓿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