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就汉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研究者在屈原和《楚辞》的研究中所形成的,关于《楚辞》研究的价值定位、研究成就、研究模式与方法和《楚辞》研究的热点等问题,作一简要总结与归纳。  相似文献   

2.
就汉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研究者在屈原和《楚辞》的研究中所形成的,关于《楚辞》研究的价值定位、研究成就、研究模式与方法和《楚辞》研究的热点等问题,作一简要总结与归纳。  相似文献   

3.
王逸章句《楚辞》的动因,源于思想上与屈原的趋同性和地域上的认同感。其章句的独特方式体现在:挖掘《楚辞》的儒家思想,及所承继的《诗经》“比兴”手法,肯定屈原思想与《楚辞》价值。王逸在章句时,凸现了汉人“解经”法,不仅力图将《楚辞》纳入经学研究的范畴,还企望将《楚辞》提高到“经学”的地位,同时在思想和情感上体现了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4.
开楚辞学音义一派的当属《楚辞音》,徐邈、诸葛氏、孟奥、释道骞①和"佚名"分别撰《楚辞音》一卷,前四种皆亡,唯释道骞所撰被认为是保留至今的敦煌残卷。民国时期的徐昂治楚辞音,沿用《楚辞音》之名,但内容大不同,该文以释道骞的残卷及后来的楚辞音义著作为比较对象,分析徐昂的著述体例,探讨其价值。  相似文献   

5.
《楚辞解析》是研究楚辞结构的专著,乃古往今来所仅见;其解析楚辞,独辟蹊径,一以诗意为准,不以韵格为虑,而且宁细毋粗,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6.
楚辞这一新诗体就其文体本源而言,出于古代巫史之辞;就其语言形式特色而论,则是屈原以文为诗的创造结果。此外,楚辞语言形式还吸收了《诗经》四言体中某些类型的特殊因素。至于所谓“南楚歌谣”的影响,其实并不存在,因为“南楚歌谣”之说尚缺乏可信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近30年来《楚辞》的英译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指出它们的不足和可取之处,以期为今后的《楚辞》英译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兮”字在先秦诗歌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语助词,在楚歌和《楚辞》中出现较多,但它本身并非楚地楚语的专用词,也不是楚歌、《楚辞》的独特标志。楚歌、《楚辞》和中原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音乐和方言口语。“兮”字在楚歌和楚辞中的大量运用正是雅正和被同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王逸《楚辞章句》有很强的抒情色彩。这与它的语言特点有关。其抒情性一方面是借助特殊的句子衔接来实现的;另一方面,语言修辞方法的多样性也避免了平铺直叙,强化了表情力。此外,语言上诗行造型特点,与对偶、排比等句式结合,形成了匀称协调、富于变化的风格,也有利于充分地表达情思。可以说王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为注解所能达到的抒情功能,适应了《楚辞》的“题旨和情境”。从抒情特征看,《楚辞章句》与《楚辞》本文形成了和谐、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楚辞》作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奇葩,文风华艳奇瑰,感情激越昂扬。屈原的坎坷身世与不幸遭遇引发的哀时伤世之感、楚地凄幽山水及其缠绵悱恻传说、楚声遗韵之影响形成了《楚辞》悲剧性的诗学特征。而这种审美特征通过将客观物象渗入主观情感、营造幽怨惆怅的意境等艺术手段来实现,体现了《楚辞》诗歌情景事理交融的哲思美,从而深刻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与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楚辞》的传播结集情况作了简要梳理,重点分析了其在汉代得以广泛传播的三个动因:其一,屈原的人格品质是后世儒家文人的人格典范;其二,屈原借《楚辞》"发愤抒情",易引起后世文人的情感共鸣;其三,汉代上层统治者的喜好。  相似文献   

12.
《楚辞》的人称代词可分四类,即:自称代词、对称代词、他称代词、己身称代词。通过对其用法的分析,可看出大部分人称代词的用法能反映出先秦人称代词的基本用法,也有些代词的某些用法在先秦典籍中不常用甚至用法罕见。对《楚辞》的代词进行研究,可作先秦语法现象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城市“街道家具”的概念及种类,指出提升城市形象需关注街道家具的设置,阐述了街道家具的发展历程以及太原市城市街道家具设置现状,探讨了太原市街道家具规划设置研究的重点以及街道家具的分区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史学的“求真”之志,原本就是一篇不合情理的谎言,渊源久远。迄于近代,它再次与“科学主义”合谋,将中国现代史学推向危机。其实,真实性不是史学的本性,历史编纂和历史研究都是一种“对象化”的精神之旅。所以,走出“求真”之误,以“主善”为宗旨,发展从善如流、择善而从的多元化史学,堪为现代史学出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孔乙己》叙述说法不一的情况,我们认为《孔乙己》作为第一人称回忆性叙述本,其中小伙计“我”必然包含两个自我,即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真正的叙述应为叙述自我,而且是可靠的。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到本体现出的对孩子的关注意识和作强烈的自省意识。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体现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质服务.“两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必须从理论高度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明确“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立足“以人为本“,增强教育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指出"藏阅合一"馆藏布局的缺陷,提出"四线藏用制"文献布局模式,论述"四线藏用制"的动态管理方法及其优点。  相似文献   

18.
要充分发挥高校系资料室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必须抓好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后勤部”变“科研前哨”;二是“知识宝库”变“知识喷泉”;三是“被动式”服务变“主动式”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