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松突圆蚧种群分布的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照区和放蜂区的松突圆蚧雌成虫分布均呈负二项式分布,两区负二项式分布的k值不变,两区每束松针上的平均雌蚧数的变化系由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寄生所致。 相似文献
2.
冯光秒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Z1)
松突圆蚧对松树危害严重,为了寻找防治松突圆蚧新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自然感染松突圆蚧的几种微生物,经分离、扩大培养后对松突圆蚧进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采取本方法分离出的微生物对松突圆蚧防治校正死亡率达75.73%以上,效果明显,表明此几种微生物可以应用于松突圆蚧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记述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在桂东南发生和危害特点,回顾国内松突圆蚧防治历程,天敌真菌发现、试验和利用推广,证明生防菌是防治松突圆蚧的有效生物制剂,可在松突圆蚧发生区大范围推广,保护松林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4.
松突圆蚧自然种群时间序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清市周围松林为研究点,对松突圆蚧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林间种群消长有4个明显的波峰,4月中旬的波峰最突出.全年4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松突圆蚧的高发期.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松突圆蚧自然种群序列和气候序列之间的关系.在福清地区,各个气候主要因子的时间序列不存在自相关关系,相反松突圆蚧种群动态各主要因子之间存在自相关关系.松突圆蚧1龄若虫的死亡率与旬平均温度呈极显著相关.总的虫口死亡率与旬平均温度呈显著相关.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松突圆蚧的死亡率相关性不显著.性比与旬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相关.性比与旬平均温度呈显著相关.林间虫口密度与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降水量对初孵若虫的死亡率呈极显著相关,是影响初孵若虫种群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5.
松突圆蚧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振裕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5):119-122
利用混合及单一杀虫剂,采用注干、涂干等方法对松突圆蚧进行林间药效试验,同时对几种方法处理后的松突圆蚧种群消长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注干和涂干法处理时,混合药剂的最佳组合均为40%杀扑磷乳油(V(杀扑磷乳油)∶V(水)=1∶5) 40%毒死蜱乳油(V(毒死蜱乳油)∶V(水)=1∶5) 40%氧乐果乳油(V(氧乐果乳油)∶V(水)=1∶2.5)混合,采用注干法和涂干法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8%和81%,虫口减退较明显,而喷雾法处理的虫口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6.
松突圆蚧在不同梢位间的扩散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松突圆蚧在松林不同梢位间的扩散与分布可知:松突圆蚧于9~10月从秋梢向春梢扩散,9月中旬开始,10月下旬为扩散高峰期;于3~5月从春梢向秋梢扩散,5月上旬和下旬是扩散高峰期。9~12月期间,旧梢上松突圆蚧虫口总数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新梢上虫口总数则快速增长;自新梢有虫为害始,约经过105 d,种群数量达到旧梢上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恒温培养与林间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松突圆蚧发育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突圆蚧各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龄若虫(6.99±0.23)℃,2龄若虫(8.74±1.06)℃,蛹期(13.08±1.56)℃,雌成虫期(9.44±1.22)℃,整个生活史(10.47±1.03)℃;有效积温分别为1龄若虫208.30℃.d,2龄若虫200.23℃.d,蛹期77.61℃.d,雌成虫期477.80℃.d,整个生活史810.87℃.d。用有效积温法估测松突圆蚧在福建省各县(市、区)和广东部分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估测值与实际年发生世代数基本相符,可作为松突圆蚧监测预警和防治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了在6种温度(19℃,22℃,25℃,28℃,30℃,32℃)下Aphytis sp。各虫态的发育。用直线回归法,最小变易系数法,直接最优法分别计算了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提出了新的发育起点温度计算公式,建立了发育模型。 相似文献
9.
10.
褐软蚧寄生蜂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榕树褐软蚧的寄生蜂在玉溪有9种,在昆明有4种,其中优雅岐脉跳小蜂(Diversinervus elegans Silvestri)和蜡蚧啮小蜂(Tetrastichus ceroplasteae Girault)是主要寄生蜂,在玉溪占寄生蜂总数的60.36%,在昆明占寄生蜂总数的80.48%.在方位上,寄生蜂在榕树树冠东面、北面的寄生率高于西面、南面,以北面为最高,南面为最低.通过Iwao的回归分析,褐软蚧寄生蜂种群在榕树上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1.
研究惠东黄蚜小蜂的方位动态,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中的不同坡位上、树冠不同方位上其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在树冠的不同层次上其平均密度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下层>中层>上层.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测定惠东黄蚜小蜂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块标准地惠东黄蚜小蜂聚集度指标均服从聚集分布.Iwao和Taylor幂法则回归方程分别为:M·=1.1447-x+1.7983和S2=2.90681-0.8501x,两个方程的相关系数较高,表明惠东黄蚜小蜂的种群分布在一切密度下都是聚集的,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这种种群聚集与其寄主害虫松突圆蚧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关.最后列出其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方案. 相似文献
12.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5,(3)
松突圆蚧是国际公认的十大森林虫害之一,是我国重要外来入侵生物之一,广泛分布于粤闽两省.广东是我国大陆松突圆蚧最早发现的入侵区,1983年疫情得到确认,其给广东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造成极大损失.松突圆蚧入侵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入侵初期与局部发生时期,蔓延与危害显现时期,虫害跨境爆发和综合防控时期.该虫害传播能力强,危害性大、难以根治,且有不断向周边扩散蔓延的趋势,对该虫的防控防治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刘春苔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91-194
利用符号空间上Moran集的维数性质,研究符号空间上Takagi函数水平集和局部水平集的维数,对符号空间中任意一点给出其对应局部水平集的维数,最后讨论了局部水平集Hausdorff维数的某种连续性.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基本原理,结合福建省的自然环境特征,选择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质地、植被类型4个自然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在G IS软件支持下对福建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综合反映了福建省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分布规律,为土壤侵蚀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