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膨化饲料中粗脂肪含量最适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酸水解法和索氏抽提法分别测定膨化猴料、膨化犬料、颗粒鼠料和颗粒兔料的加工前粉料及其成品料中粗脂肪的含量。结果酸水解法测定的膨化猴料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索氏抽提法的测定结果(P<0.001),膨化犬料粗脂肪含量的测定值酸水解法显著高于索氏抽提法(P<0.05)。而对于膨化前的犬混合粉料和猴混合粉料,两种方法的脂肪含量测定结果均差异不显著(P>0.05)。索氏抽提法和酸水解法测定颗粒料加工前粉料及加工后成品料中粗脂肪含量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酸水解法测定的饲料加工前后粗脂肪损失率均低于索氏抽提法的测定值。结论酸水解法能更准确的测定膨化饲料中粗脂肪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以芦丁为标准品,检测波长为510nm,采用比色法测定5种茶用菊不同提取方法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5种茶用菊醇提法和水提法的总黄酮含量均有显著差异,怀菊的水提法总黄酮含量高于醇提法,其余4种茶用菊均为醇提法总黄酮含量高于水提法,水提法总黄酮含量怀菊最高,滁菊次之,黄山贡菊水提的总黄酮含量最少;怀菊、滁菊和亳菊的水提总黄酮含量较高, 3者更适合做茶用菊。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用气提法来测定H型共沸点的测定流程、测定方法、测定所需仪器及色谱条件的选择,并用此方法测定了甲醇-正己烷,乙晴-正己烷在不同温度下的共沸数据,证明了气提法测共沸点的可行性。此法较传统的气-液平衡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试剂用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微波加热-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茶叶中咖啡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利用微波加热快速抽提茶叶中咖啡碱-紫外分光光度法予以测定,与经典沸水浴浸提法和回流抽提法相比较,测定结果符合,精度水平一致,操作简便,快速,适合于大批量样品分析,经F检验法及t检验法检验,三种方法的分析结果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陈彪  杨兴姣 《科技信息》2011,(17):I0063-I0064
为了正确使用银杏种间资源,利用碱提法分别对雌雄银杏叶(各十份)总黄酮的进行比较;为了筛选雄性银杏叶最佳碱提法提取工艺,利用正交设计实验,考察了提取时间、pH、提取温度、液料比四个因素对雄性银杏叶总黄酮碱提法工艺的影响,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用冷抽提法测定含油岩样的渗透率,是苏联专家A.H.斯纳尔斯基教授提创的(1956年第七期阿塞尔拜疆“石油业”杂志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它对研究储油层性质,测定岩样的渗透率具有较大的意义。冷抽提方法的理论基研和方法是:鉴于现用实验室测定渗透率的方法(即热抽提法),在抽提后均需将岩样加热到105-108℃,在上述温度下,不仅可以除去岩样中的溶剂,而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传统水提法、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水提法、酸提法、碱提法、超声波辅助酸提法和超声波辅助碱提法7种方法提取姬菇多糖,测定还原力、羟自由基(·O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力作为体外抗氧化作用的评价指标,并与Vc对照.结果表明酸法提取多糖得率最高,可达6.58%.总体来看,超声波辅助水提法所得姬菇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最好,多糖浓度为10 mg·m L~(-1)时其还原力达到2.18,·OH清除率为95.56%;多糖浓度为1 mg·m L~(-1)时,O_2~-·的清除率达到62.35%;多糖浓度为2 mg·m L~(-1)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0.32%.超声波辅助碱提法所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也较好,而超声波辅助酸提法所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最差.由此可见,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法所得多糖有利于姬菇多糖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中银杏内酯的提取,对溶剂萃取法和溶剂萃取——柱提法进行比较,实验证明,利用溶剂萃取法所得银杏内酯含量明显高于溶剂萃取——柱提法,是一种操作简单、能耗低且银杏内酯含量较高的方法。银杏内酯的含量测定,实验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银杏提取物(GBE)中银杏内酯含量的优化方法,GBE用甲醇溶解后,经酸性氧化铝柱净化,由反向HPLC测定银杏内酯含量,该方法快速、有效,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银杏叶及其提取物(GBE)中银杏内酯的快速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应用超声波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超声波法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提取工艺下制备的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并与传统的水提法、乙醇回流提取法比较,根据绿原酸的得率及抑菌效果确定金银花提取的优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法的绿原酸提取率高于水提法、乙醇提取法,但超声波法、水提法及乙醇提取法制备的绿原酸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250μg/g.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适合喜旱莲子草及其伴生植物接骨草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本文比较了研磨法和浸提法以及两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的结果,并比较了两种植物之间光合色素含量的差异.研究表明,研磨法和APL-754N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更适合叶绿素含量的测定,而浸提法和GBC-916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更适合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接骨草叶绿素卜含量显著高于喜旱莲子草,而叶绿素a/b则相反,叶绿素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比值在两种植物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茶叶中的茶多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的新方法.优化实验条件下,在ρ=1.0×10-8~5.0×10-6g/mL,相对发光强度的对数值与茶多酚浓度的对数值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9g/mL(3σ),相对标准偏差为2.0%(ρ(茶多酚)=1.0×10-6g/mL,n=10).该方法用于红茶、绿茶、花茶及铁观音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5.4%~108.3%,与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做对比,结果令人满意.可用于食品中其他酚类物质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痕量铅的分析方法.研究氢化物发生体系各试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试剂浓度和实验条件.铅在0~10.0ng.mL-1范围内荧光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If=318.13C+22.28.实际样品测定精密度4.7%,回收率为97%~101%;绿茶、普洱茶、球茶铅残留量测定结果分别为:1.41、1.61、1.68mg.kg-1.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于样品的批量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中国茶叶企业快速成长的适宜策略,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构建中国茶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体系.运用文献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确定中国茶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并分析每个指标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对茶叶企业发展的影响,构建中国茶叶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黄金茶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黄金茶多糖的含量.结果:黄金茶中多糖含量为12.53%,精密度及重复性良好;葡萄糖在20.1-120.3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多糖平均回收率为101.5%,RSD为2.45%(n=6).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好.黄金茶中多糖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用于茶叶品质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实现茶叶品质的快速准确鉴别,以常用的4种茶叶(花茶、绿茶、普洱茶、乌龙茶)为研究对象,每种茶叶按特级、普通、低档3个档次各选一个实验样品,测定了它们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图.结果表明:同类茶叶在3000—2800cm^-1、1700—1500cm^-1、1500—1200cm^-1、1200—1000cm^-1,900--400cm^-1区域有固定的特征谱带,茶叶品质的差异导致这些特征谱带出现波数、强度、形状的明显差异,为茶叶品质的鉴别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化学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可量化的质量控制手段,近年来在茶叶品质鉴定、真伪鉴别、品种和产地识别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建立茶叶化学指纹图谱的主要研究技术和数据解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其在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色差仪对茶汤汤色进行400~700nm连续波长扫描的方法,分别建立了7个等级信阳毛尖茶汤色光谱指纹图谱。基于各波长下的特征反射率与透射率比值,采用判别分析技术对不同等级信阳毛尖茶进行了很好的等级区别,判别正确率均大于90%;通过7种方法对不同等级茶汤光谱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评价,发现各相似度计算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反映茶叶等级间的差异大小,其中以新改良程度相似度法最佳。相似度评价方法与判别分析结果一致,且可实现对等级差异的量化分析,为绿茶品质评价和质量监控提供了一种客观可量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茶叶中茶多酚及维生素C含量与储存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在营养学上的意义。方法: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开封后再密封保存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储存6个月前后两次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C含量前后两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茶与红茶相比,茶多酚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绿茶高于红茶;维生素C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叶开封后再密封、避光保存,茶多酚的含量不易丧失,但维生素C容易氧化减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以Turbo—Pascal语言编写的模式识别计算机软件,报告用逐步判别分析和非线性映照法对中国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进行的识别分类以及用非线性映照结果来鉴定这些茶叶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选用茶叶的6个化学参数,运用模糊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得到了比判别分析等其他方法更为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对分析结果进行研究,是一种具有优势的模式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