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庄煤矿是一座生产能力2.2Mt/a的大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发生突水的3628综采工作面位于Ⅲ62采区中下部,开采煤层为山西组6煤层,含煤地层之下为太原群灰岩。工作面走向长860m,倾斜宽115~192m,煤层倾角5~9°,厚度2.6m左右,机巷、风巷底板标高分别为-356~-378m、-350~-373m,里高外低。  相似文献   

2.
正青东煤矿814工作面为该矿81采区首采面,该面位于采区中部,东、西均为81采区边界,下部为采区大巷与工广煤柱相邻。工作面标高-484~-569m,走向长平均218m,倾斜长平均89m;煤层均厚2.7m,赋存不稳定,局部煤岩层起伏变化较大;煤层倾角平均18°,局部高达27°,煤岩层倾向为30°~40°;工作面揭露Ⅰ、Ⅱ两处不可采区,煤厚为0.2~0.7m。814综采工作面伪顶为均厚0.3m的炭质泥岩,直接顶为均厚1.0m的泥岩,老顶为均厚15m的细砂岩;直接底为均厚  相似文献   

3.
一、工作面地质状况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朱庄煤矿Ⅲ624工作面位于矿井三水平西翼。Ⅲ62采区的西翼,该采区原设计为纵向顺着Ⅲ62集中皮带机巷布置,煤层揭露后。因断层等地质构造影响。改变原设计,111624工作面为横向布置。该面是Ⅲ622工作面以下第二区段。右至Ⅲ627进架巷,上部为Ⅲ622工作面采空区,下部以Ⅲ624F-1断层为界,机巷延断层边布置。上覆5煤层受岩浆岩侵蚀不可采,3煤层和4煤层回采已完毕。  相似文献   

4.
一、工作面概况 1271(3)工作面位于西一采区突出危险区域,13—1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两巷支护方式为锚索网。标高-745-660m,东西走向长度1350m.南北倾向长度160m。工作面内煤层倾角平均为4°,原始煤层瓦斯含量为8.5m^3/t.煤层总厚3.0~4.5m,平均煤厚3.6m。  相似文献   

5.
赵龙 《科技资讯》2012,(14):103-103
三交河煤矿为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的一个年产300万吨的大型矿井,矿井内共四个采区(三、五、六、下组煤,其中三、五、六采区为平硐开拓)。2个采区负责全矿生产任务,每个生产采区内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即全矿共两个回采面。其中,五采区由于煤层较厚(h=4m),为大采高采区,工作面为大采高工作面,即504回采工作面。根据生产要求,现做出2-504工作面回撤期间回撤工艺及支护技术,如有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青东煤矿814工作面为该矿81采区首采面,该面位于采区中部.东、西均为81采区边界,下部为采区大巷与工广煤柱相邻。工作面标高-484—569m,走向长平均218m,倾斜长平均89m:煤层均厚2.7m,赋存不稳定,局部煤岩层起伏变化较大;煤层倾角平均18°,局部高达27°,煤岩层倾向为30°-40°;工作面揭露I、Ⅱ两处不可采区,煤厚为0.2—0.7m。  相似文献   

7.
复杂地质条件下变采厚工作面采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淄博矿业集团岱庄煤矿4321工作面两顺槽实际揭露煤层最大厚度5.5 m,最小厚度1.60 m,局部煤厚4 m以上,煤层平均厚度为3.82 m的特点,为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资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关于淄博矿务局岱庄煤矿北翼采区3煤提高开采上限的批复》的要求,结合4321工作面基岩厚度、第四系底界粘土隔水层厚度、工作面受水威胁情况,把4321工作面回采分为五个块段:第一、三、五块段采用综采一次采全高,第二块段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第四块段采用限厚综采。一个工作面内根据煤层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采煤方法,对倡导节约型社会来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王修启 《安徽科技》2014,(12):43-44
W3214综采工作面位于钱营孜煤矿西一采区,该采区倾向长2560m左右,煤层倾角8°-125°,大部分在11°左右。采区内煤层赋存稳定,该工作面2013年10月开始回采,2014年5月开始收作。  相似文献   

9.
车中有 《甘肃科技》2008,24(4):76-78
文章着重介绍了窑街煤田金河公司一号井六采区在高瓦斯易燃煤层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条件下,工作面瓦斯抽放和综合瓦斯治理技术,使工作面实现安全生产及达到的瓦斯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程峰 《安徽科技》2004,(10):43-44
5611B11b工作面位于新庄孜矿五六采区Ⅲ线和李Ⅷ线之间,工作面上限标高为-495 m,下限标高为-592m,工作面走向长990 m,倾斜长160~180 m.煤层平均厚度3.5 m,总厚度2.5~4.8 m,局部有夹矸插入体,造成煤层变薄,煤厚不稳定;煤层倾角28°~32°.该煤层直接顶为灰色泥岩,厚2.0~4.0 m,易冒落;局部含伪顶,为碳质泥岩,厚0.3 m;老顶为细砂岩,厚2.0~4.0 m.直接底为灰色泥岩,厚0.8~2.0 m.煤层硬度f≤1.5,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绝对瓦斯涌出量9.0 m3/min,煤的自燃发火期为3~6个月,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白俊鹏 《山西科技》2013,28(2):150-151
根据侯甲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在其11采区布置3-1煤综采工作面,3-1煤工作面顺槽带式输送机采用输送能力为3 300 t/h的两台搭接的CST1120K;在其12采区布置2-1煤综采工作面,2-1煤工作面顺槽带式输送机采用输送能力为1 200 t/h的一台CST630KS。  相似文献   

12.
1018工作面为南一采区右翼第三个区段,上部F6断层保护煤柱,下部为1016工作面,已经回采结束,左翼为1017工作面,已经回采完毕,其左侧以大巷保护煤柱为界,右侧至-340m回采上限。改造后1018机巷650m,风巷580m,切眼178m,共计1408m。本工作面煤层全部可采,煤层赋存情况较为复杂。10煤位于山西组中部,上距一、巷道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平煤股份八矿超远距离下组煤层超前开采对上覆煤岩层的影响,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分析超远距离下组煤层超前开采上覆煤岩层裂隙及应力演化规律,并进行现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超远距离下组煤层超前开采条件下,随工作面推进,上覆煤岩层裂隙率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当工作面从187 m推进至272 m,裂隙发育最快;超远距离下组煤层超前开采对上覆煤岩层有卸压效果,但与常规情况下相比卸压滞后距离较大;上覆岩层卸压比戊组煤层大;通过现场验证发现,随工作面推进,矿压呈先上升再下降后稳定的趋势,并将工作面区域分为未干扰区、应力集中区、卸压区和稳定区。研究结论可为平煤矿区远距离下组煤层超前开采、上组煤层工作面瓦斯防治和采区工作面采掘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工作面概况 Ⅱ1023综采工作面位于矿井西部Ⅱ102采区东冀二阶段,工作面标高为-630—668m,走向长约410m,倾斜宽约150m,煤层厚度0.4—3.4m,平均为2.86m,局部有伪顶,煤层倾角4°~17°,平均9°。回采方向上机巷整体为上坡,坡度4.9°,起伏变化小;风巷整体为上坡,坡度3.6°,起伏变化较机巷略大。  相似文献   

15.
复杂条件下薄煤层综采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亭煤矿1160采区地面有密集建筑物,其煤层含有一层硫化铁硬夹矸,底板距奥灰较近。针对这些实际情况,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确定1160采区条带法开采工作面采出宽度:基岩厚度30 m以下区域,条带采出宽度30m,基岩厚度30 m以上区域条带采出宽度为40 m。工作面选用MG200/456-QWD型采煤机但是对其做了相应的改造:滚筒为强力滚筒,滚筒直径为1 100 mm,截齿采用国外凯南麦特加强型镐型截齿。通过对底板承压水突水情况的分析,认为煤层开采的安全性较高,正常情况下无突水危险。  相似文献   

16.
一、工作面概况 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煤矿63106工作面位于该矿南部六三采区,与谢一矿毗邻,所采煤层为B6煤.煤层厚度为4.8m,倾角为33°(南缓北陡);工作面走向长450m,倾向长135m;煤层结构较为复杂,可分为B6顶、B6底、B6小3个分层,每一分层中又有数层不稳定的砂质泥岩夹矸.  相似文献   

17.
王永顺  朱昊 《安徽科技》2007,(10):50-51
淮北矿业集团岱河煤矿Ⅲ2采区为双翼采区,采区3条主要准备巷道与煤层间距较小,采煤工作面不能跨上山回采,生产过程中,采煤工作面需在3条上山两侧一定距离收作.  相似文献   

18.
开滦集团东欢坨2089回采工作面位于中央采区南翼8煤层中,北至中央采区煤8辅助斜巷,同煤层斜上方为2089采面(已回采完毕),上、下煤层无采掘工程。该文主要结合2089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结果,分析回采工作面对采场支架夏巷道围岩的采动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志勇 《山西科技》2013,(6):141-143
通过对华盛煤矿矿井501采区布置的探讨,得出结论:501采区胶带运输巷和轨道运输巷均沿5号煤层底板布置,采区回风巷沿5号煤层顶板布置;工作面运输、回风顺槽和开切眼均沿5号煤层底板布置。矿井移交生产及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井下5号煤层共布置1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和2个综掘工作面,采掘比为1:2。  相似文献   

20.
Ⅲ4411工作面,位于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朱庄煤矿三水平四采区行人上山右翼,为右翼第六区段。工作面机、风巷设计净宽2.8m,净高2.3m;切眼净宽5.1m,净高2.4m。煤层直接顶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厚1.5~2.0m,老颀为细砂岩,厚度4.0~6.0m,从岩性看顶板较完整,为Ⅱ类顶板,直接底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厚度2.0m左右,与5煤层间距6.0~7.0m。根据相临工作面揭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