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超宽带无线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其挑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超宽带(UWB)无线技术产生的背景出发,概括了UWB系统的特点,讨论了UWB的应用前景;同时指出,UWB利用的是频谱重叠技术,频带非常之宽,有许多课题有待于去解决;最后提出了一种UWB抗干扰系统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
UWB是一种“特立独行”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将会为无线局域网LAN和个人局域网PAN的接口卡和接入技术带来低功耗、高带宽并且相对简单的无线通信技术。最近几年,UWB技术的相关研究以及应用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UWB的基本技术、优势与不足及其应用方向,突出体现了UWB在高速率传输、低功率发射、低功耗、大空间容量等多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家居影音系统的走线正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的大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能实现高清晰影音的无线传输。超宽带(UWB)技术的出现,实现了短距离内超带宽、高速的数据传输,被视为是家庭影音传输的可行性解决方案。介绍了UWB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UWB技术用于家居无线影音系统的实现方法以及基于UWB技术的家居无线影音系统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无线多路接入环境中,超宽带(UWB)固有的技术特点严重影响MAC协议的执行.将基于CSMA/CA的MAC协议应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并改变MAC协议中的数据包尺寸和包生成率来研究MAC的使用效率,仿真分析显示:现有的MAC协议应用在UWB系统中并不能获得理想的流量.因此,设计适合UWB系统的MAC协议时,尤其要重视信道接入延时的控制,才能发挥UWB技术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5.
DS- UWB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WB给我们带来低功耗、高带宽的无线传输技术.如何把UWB技术实现在数字家庭中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该文探讨DS-UWB用在数字家庭的无线USB与无线投影仪的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刘晓叶 《科技信息》2013,(2):303-303
本文介绍了目前几种无线定位技术,提出超宽带(UWB)无线室内定位技术在图书馆图书实时定位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超宽带技术的特点和超宽带图书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该技术在图书馆图书定位方面有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超宽带无线通信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介绍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演化和主要优点.结合UWB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包括超宽带接收的关键技术、天线、传输特性、信道模型、与其他通信系统的频谱共存兼容技术和基于UWB技术的通信网络协议等UWB系统设计关键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崔学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7):6621-6625,6642
Ultra-Wideband(UWB)技术被认为是最适合进行室内无线定位的技术。为了实现对基于UWB的物联网中节点的位置进行定位及对算法进行仿真,采用Matlab仿真了PPM-TH-UWB(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 Time Hopping UWB)信号在IEEE802.15.4a信道下的发射、延时、衰减、信道冲击响应、加噪声、相关接收、节点定位。该方法解决了在没有UWB信号发送、接收装置时对无线定位算法的仿真、测试和评估。  相似文献   

9.
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技术具有低功耗、抗多径能力强等特点,已被无线体域网(wireless body areanetwork,WBAN)作为一种候选传输技术,而调频差分混沌位移键控超宽带(frequency-modulated differential chaosshift keying ultra wideband,FM-DCSK UWB)实现简单,在接收机端不需要信道估计、信道均衡和rake接收,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主要对FM-DCSK UWB技术在WBAN的体内到体表、体表到体表和体表到体外3种信道模式下的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对影响其系统性能的积分时间和保护间隔2个参数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FM-DC-SK UWB技术用于WBAN信息传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具有很大带宽的超宽带(UWB)技术可组成高容量的个人区域网。该技术无线链路的某些特性可有效提高UWB网络的性能,且这些特性是其他无线技术所不具备的,如精确定位、较长的同步时间和通过选择不同长度的伪随机码来实现不同传送速率的能力。利用这些特性提出并组建了UWB环形网,推导出网络传送延迟的表达式,并利用队列理论和拉格朗日函数求出最小延迟时的最大网络容量。  相似文献   

11.
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介绍无线个人区域网(WPAN)概念的基础上,简述了用于无线个人局域网的几种典型技术,包括蓝牙、Zigbee、UWB等,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技术特点与应用场合.最后,给出了这些技术要进一步发展所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及UWB的两大技术标准(DS-CDMA和MB-OFDM),并对DS-CDMA信号做了时频域的分析。对UWB技术的研究前景做了相关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基于UWB技术的高速无线个域网MAC协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UWB技术的高速无线个域网和IEEE802.15系列标准.讨论了高速无线个域网MAC协议的研究现状,并结合UWB技术提出了IEEE 803.15.3 MAC协议的可能改进方法,分析了目前改进方案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超宽带(UWB)脉冲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同步问题,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现状。首先讨论了UWB脉冲形状和信道模型,然后从信号处理角度分析了UWB同步问题,比较性地研究了基于检测理论和估计理论的UWB同步技术。分析了目前基于这两种理论的主要同步方法、特点和性能,并指出了今后UWB脉冲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步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向,对于UWB同步技术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选择适当的多址技术实现高客量、多用户无线接入,是UWB技术应用于无线短距离传输领域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多带OFDM-UWB信号特点,提出了基于二级调制的OFDMA多址技术,其中第一级采用扩频技术,第二级采用跳频技术。通过多载波码分多址与跳频多址相结合,构成了一种新颖的多址接入技术——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技术,实现了多载波码分多址技术和跳频多址技术的优势互补;利用基于余数域的两级跳频图样,减少了多用户间的干扰,提高了系统容量。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这种多址技术的UWB通信系统在信噪比上优于常规系统5dB左右。  相似文献   

16.
矿山井下人员和机车的位置信息在安全生产中十分重要,为了获取其精确的定位信息,提出采用超宽带无线技术进行定位。介绍了超宽带技术及其特点,对其在井下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新的矿山井下基于到达时间差TDOA的UWB无线精确定位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原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分析超宽带通信的无线传播环境,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针对各种室内模型的优缺点,提出采用室内传播统计模型,对室内UWB(超宽带)通信的无线链路进行预测,能够比较精确地反映室内特点,并利用该模型对室内UWB无线信道的容量进行了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室内环境下,在短距离内(<10 m)实现低功率,高速率(超过100 Mbps)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王波 《科技资讯》2011,(36):15-16
如今大部分游戏以手柄、键盘及鼠标为控制方式,这种传统的控制方式没有给游戏者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受。那么未来游戏操作方式会向着什么方向发展呢?体感控制器是一种发展趋势。未来(不久的将来)你就可以踩在地毯上,靠移动身体来使游戏中的主角前后左右移动,靠移动眼珠子或摇头左右观望来使游戏主角的视角转换了,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游戏的普及性和代入感。当然,我们希望体感控制器与游戏主机之间采用无线传输方式。目前市场上无线体感控制器数据传输一般采用的是Home RF无线传输方式。但是随着近些年UWB技术的出现以及UWB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明显优势,UWB技术很势必在体感控制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UWB Ad Hoc网络无线接入特性与定位辅助路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基于UWB技术的Ad Hoc网络组网的关键问题。根据UWB信号特征分析了信道客量,说明在大带宽、有限功率的通信模型下UWB Ad Hoc网络的节点吞吐量。从网内冲突和网间干扰方面讨论无线接入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包括解决网内冲突的主从轮询机制、CSMA竞争机制和应对于网间干扰的扩频技术。举例分析了UWB Ad Hoc网络MAC协议的特性,说明将Ad hoc MAC与动态信道编码结合,并采用跳时的方式解决网间干扰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分析UWB和GPS定位信息不同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基于TOA的定位算法和定位辅助路由IAR协议的原理,提出两者结合的UWB Ad Hoc网络定位辅助路由。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UWB无线通信系统的定义、基本原理以及主要指标,重点分析了UWB的关键技术,指出了UWB无线通信的主要性能特点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