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如今在语言选择和使用方面出现了逐渐转用强势语言、放弃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趋势,新疆的锡伯族便是其中一例。锡伯族母语文使用功能衰退的原因与其本民族中普遍存在民族语文“无用论”、“过时论”的思想有关。而历史的经验证明,语言文字不存在过时与落后的问题,它是一种文化,应保留民族语言文字,使之成为少数民族实现现代化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了解新疆锡伯族7~18岁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对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2200名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分别计算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和胸围以及生长发育指数伯格林指数、维尔维克指数、克托莱指数、身高体质量指数和BMI指数作为学生的评价指标,并作城乡比较。结果表明身体形态各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胸廓的发育速度少年时期小于身高的生长速度,而青春期尤其是青春期后期胸廓的发育速度大于身高的发育速度;体重的增加速度同胸廓呈现相同的结果。男生在各方面均高于女生,且呈现出青春期特点;城市学生优于乡村学生。  相似文献   

3.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西迁新疆伊犁戍边的锡伯族,经过248年的风霜雨雪,用祖祖辈辈持之以恒的坚守维护了国家边疆的安全,用世世代代勤劳的双手开垦荒地、发展经济、建设新家园,以坚强的信念完整地将锡伯族传统文化传承至今。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究其要因有四:历史基础因素、政治制度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和文化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4年新疆维、哈、蒙、柯、锡、塔、回七民族3~6岁幼儿体质与健康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新疆锡伯族集中地:查布察尔自治县、霍城县700名锡伯族3~6幼儿进行了体质监测,获得有效卡片681张并选用立定跳远、网球掷远、10米折返跑、双脚连跳、坐位体前屈、平衡木指标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揭示出锡伯族幼儿的身体素质特点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新疆锡伯族男女幼儿身体素质各项指标随年龄增长而同步提高的趋势,但性别间、年龄间增速不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3~4岁阶段增速相对较快;不同性别间幼儿身体素质存在差异,男幼儿的身体素质总体上优于女幼儿。  相似文献   

5.
面对强大的男权社会的对垒。女性性别意识在历史和残酷现实竞争中不经意蜕变雄化,性别迷失。文学是人学,在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影象中,女性文学在女性主义高涨的浪潮里,同样返照着女性自救征途上无法避免的男性化倾向。其现状源于沉重的“第二性”历史和四面楚歌的残酷现实,而女性文学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必然是摆脱男权意识和男性性别参照,认识自我,认识人类已有的文明和秩序,寻求与外部世界抗争和合作的勇气,寻找女性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本体回归。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在河南大学召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性别"学术研讨会,是在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取得显著成就、亟待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有着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本次研讨会以"文学与性别"作为主题,就"性别与相关文学理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性别审视"、"现当代文学中的两性关系模式"等话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7.
从“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这一研究命题的提出及其文化意义,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的思路与重点,研究中须注意的问题等四个方面,表达了对“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裔文学和非裔文学中都有大量的性别暴力描写,其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少数族裔反抗白人霸权的反话语,是从边缘向白人中心的挑战。非裔文学中的性别暴力描写反映了黑人女性受到的压迫,控诉了白人种族主义。以赵健秀为代表的华裔文学中的性别暴力描写,只是一种虚构和“臆想”,试图颠覆所谓华裔模范族裔的神话,但是这种性别暴力指向的是白人女性,最终达到的效果只是印证白人主流的“可怕逻辑”。  相似文献   

9.
面对强大的男权社会的对垒,女性性别意识在历史和残酷现实竞争中不经意蜕变雄化,性别迷失。文学是人学,在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影象中,女性文学在女性主义高涨的浪潮里,同样返照着女性自救征途上无法避免的男性化倾向。其现状源于沉重的“第二性”历史和四面楚歌的残酷现实,而女性文学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必然是摆脱男权意识和男性性别参照,认识自我,认识人类已有的文明和秩序,寻求与外部世界抗争和合作的勇气,寻找女性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本体回归。  相似文献   

10.
服饰首先是性别的符号。新疆13个世居民族传统服饰的款式庞杂多样,颜色绚丽多彩,装饰精巧华丽。但在塑造性别意识方面却有着共通之处,即在服饰的款式、色彩及装饰等方面塑造出了明显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体现了两性在生命转折点上社会性别角色转变时的差异;传达了女性是男性的"他者"的处境。而构建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则是去除某些限制女性自由发展的服饰习俗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性别研究是以文化研究为根基的一种“性别诗学”,建立在文学的地域文化研究基础上的“地缘诗学”是文学之文化研究的另一种视角和方法。在文化研究这一宏观学术范畴中,性别和地域的视角、方法完全有可能结合于文学研究之中,性别的思考和地域的思考可以在差异性的寻求方面达成默契。将性别的视角和方法引入地域文学研究,是在性别诗学和地缘诗学相结合的层面中开辟多元一体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途径。关注地域文学的“性别书写”可以有效地整合关于现当代文学的性别研究和地域研究,成为开展文学文化研究的新场域。  相似文献   

12.
女性干政现象无法避免性别意识的作用。男权社会通过王位继承制度、不平等的性别观念、失衡的社会地位等把女性驱逐出政治领域。男权体制对女性干政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如同姓分封、大臣牵制、甚至杀母立子、殉葬等。但仍无法杜绝这种现象,武则天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武则天打破男权樊篱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个人素质,阅历丰富;高宗授命,名正言顺;利用矛盾,坐收渔利;异域胡风,浸润影响。女性干政的现象虽然在特定时期出现,但从没改变女性的附庸地位。  相似文献   

13.
性别偏见是指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个性特征等方面予以的概括、归纳和总结,得出的一种不公正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当地各种民俗的介绍,揭示了当地存在着严重的性别偏见现象,并进一步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台湾女性文学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的几位女作家的作品 ,并指出台湾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 ,作家对女性意识的认识经历了由外向内的转型 ,渐至全面、成熟、理性。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文学一直是以性别对抗的姿态存在文坛,而女性诗歌作为女性心灵的直接展示,在性别对抗与文化解构方面显得十分大胆、突出。且其写作意义都是指向对女性自我生命体验的真实书写,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属于她自己的女性经验世界——"黑夜",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有别于一般文学叙事的女性诗学存在。本文试图从女性诗歌的历史发展,探入剖析新时期女性诗歌中性别抗争意识存在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6.
革命文学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独特的一个历史性存在,革命文学理论家的话语姿态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极为先锋,力图以无产阶级文学理论来颠覆"五四";革命文学作家的文学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作品的消费性迎合了时代情绪与读者需求;革命文学立足于上海的文化语境,与当时的现代都市文学、通俗文学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层的文学共生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写作状况的分析,阐明了女性文学在经历理想和现实撞击之后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表现出充分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其创作观、审美价值和叙述方式自成体系,显示出独特而丰厚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情人》与中国女性文学的比较,从话语方面着手,分析其中流露出的话语霸权,而后从作者杜拉斯的个性以及其所从属的种族方面做一深入的分析和评判,目的是推动和提高中国女性文学和女性评论在话语方面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大部分女性都走出了家门,在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广告中的女性角色和形象却依旧传统,甚至被异化.本文梳理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的成因,并从女性、男性、社会三个维度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由于性别区隔的视角差异,一些男性作家的作品建构女性形象不成功,主要表现如下:第一,作家认同女性的主体地位,但无法进入双性同体的写作状态;第二,女性形象是小说的功能性人物,是作家理想化的产物;第三,作家潜意识中以女性对男性的付出程度来表现其存在价值。在建构女性形象时,应当服从人物的生命逻辑,平等地描摹复杂的人性,以更宽广的视野完成人物主体在社会中的多维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