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二重性,“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化自然也不例外。本文对“五四”运动高潮之后的文化保守主义进行了梳理,认为这时的文化保守主义主要有抓住运动中的一些过火举动或过激言词向新文化运动泼污水、制造复旧舆论、弘扬国粹、大搞复旧活动等四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3.
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恩性回应。其产生根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变化与重构,是“文化综合创新”的反映,同时它还是对我国激进主义文化、西方文化输入的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存有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性因子,但仍避免不了糟粕与精华并存的现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发挥其引领作用,保证文化保守主义中良性因素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毅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1998,(4):31-37
任何社会的经济制度都具有特定的文化道德基础,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在中国的文化道德基础只能建筑在中国社会特定的人文条件和历史经验上,当前中国社会回归传统的倾向仍然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尚且不能形成人们经济行为的普遍规范,因此,时代要求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间不仅要涌现出科学家和经济学家,而且还要有路德和加尔文那样倡导道德革新的人。 相似文献
5.
文化保守主义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它是东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性产物,也是部分新型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出路做出的民族性选择,因而它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双重特性。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当时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是情绪化的,但它唤起了国人对中国文化出路的思考,也遏制了激进分子全盘否定传统和完全学习西方的主张。文化保守主义不但不拒斥革新,而且努力寻求一种利益最大化的有效路径,即以渐进方式,对有价值的传统采取拿来主义,通过有限改革,实现传统文化向现代的过渡和转型。 相似文献
6.
法律与理性的关系、法律与理智的关系是梁漱溟法律与文化心理学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梁漱溟认为,前者主要存在于中国,后者主要存在于西方。在法律与理性的关系上,梁漱溟认为,传统中国的法律是由中国的社会结构决定的,而中国的社会结构是由道德决定的,而道德是由理性决定的。在法律与理智的关系上,主要体现在西方法律的科学化之中。同时,梁漱溟也认为,法律是理性与理智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李鹏飞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15-17
在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道路的历史过程中,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建国后在“左”的错误思潮的引领下,文化保守主义丧失了其生存空间;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重新兴起,成为当代极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我们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融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积极因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8.
作为主流文化的反面和制衡,"学衡派"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沈卫威博士的专著<回眸"学衡派">是一部研究文化保守主义现代命运的力作.沈博士令人信服地解决了这个独具特色文化派别的历史评价问题;对"学衡派"三位核心人物的个案研究也有许多新的见解和突破.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先生认为传统是新秩序的立基之本,建设中国社会新秩序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民族传统。借鉴是新秩序的活力之源,即必须借鉴西方的团体生活样式来组织中国民众,激发中国人生命中固有的人生向上的真精神,这样才能使中国社会结束散乱局面,形成合力。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本土资源派与法律移植派之间关于中国法治化道路选择的论争实是梁漱溟先生已有思考的继续。 相似文献
10.
英国是一个具有浓厚的保守主义色彩的国家,保守主义思想是英国宪法的文化基础。英国的保守主义通过保守党的政策和普通公民的保守主义信念两种方式体现在英国宪法之中。保守主义从尊重传统、经验主义的思维和渐进性的发展模式三个方面对英国宪法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世界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回应与选择,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条件下,梁漱溟的教育理念相对早熟,因而导致他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陷入两难境地,终归失败。 相似文献
12.
13.
新保守主义是90年代中国大陆出现的一种人文思潮。本文对这一人文思潮的特征、在文学创作领域中的表现方式及其正值与负值作了分析与概述,力求给文学空间中的新保守主义画出一个轮廓。 相似文献
14.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包含着极其丰富并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思想。在其农业发展思想中,梁漱溟对中国农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分析了中国近代农业衰败甚至根本崩溃的原因,对中国农业发展的路向、路径、依托作出了设计、选择与安排。他的农业发展思想可能存在诸多的不足或失误,但对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事业有一定的启迪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良发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4):36-39
柏格森直觉主义、佛教之唯识宗和儒家传统哲学共同促进梁漱溟直觉认识论的形成。他立足儒家文化,以西方现代哲学与佛教唯识宗为基底,重新诠释了感觉、理智与直觉的异质性,进而剖析了直觉认识论的内在特质。在他看来,直觉不仅是意味之知、先天本能,更是认识自我的途径。现梳理梁漱溟直觉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并略置评论,以展现其形上致思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邓建华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17(2):83-85
国粹派和现代新儒家是清末民初之际两大文化保守主义派别。他们所坚守的价值以及他们的实践都值得关注,从两者的不同中抽绎出相同之处,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对文化传统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滕悦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41-45
五四时期,梁漱溟站在东西方文化多元并存的角度,重新审视民主、科学观念在中国的可行性。他一方面抵制激进西化派对西方文化肤浅的生搬硬套,另一方面也反对复古派们对传统文化盲目的鼓与呼。在冷静思考之后,梁漱溟既观察到了民主、科学的普遍性,又注意到了其中的特殊意义,从而主张在东西方文化共同存在的前提下,提倡改造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同时接纳吸收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与科学思想,让中国走上民主与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19.
20.
在全球化的不断扩张进程中所展示的以理性为代表的现代性,对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在美国,自新政实施至70年代,现代性不仅是一次政治经济改革,更是对深层次的社会道德伦理和国家长远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以美国20世纪60~80年代为跨度,归纳总结新保守主义作为美国古典自由主义的捍卫者,对这一时期前后美国自由主义价值理念进行了哪些纠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