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幅员辽阔的黄河流域集存着众多保护完好的传统聚落,呈现着丰富而独特的地域特征。本文以山西省孝义宋家庄为研究对象,试对这一聚落及其民居的结构布局、空间组织和形态特征等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为我国传统聚落的规划技术和实践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资料。聚落形态特征分:“择水而居、择平地而处“的选址原则;“注重整体、层次分明“的布局特征;“主次有序、秩序井然“的街巷组织;“外筑高墙、堡中设堡“的防御模式。就民居形态而言,其建筑形式多以砖拱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体现了秀丽古朴的民居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聚落是由社会空间、功能空间与意识空间构成三位一体,重层结构的统一形态。聚落在历史中不断发展与更新而形成文脉,聚落形态因持续的演变而体现着发展,并与当代发生关联。聚落形态表现为三维空间,带有时间因素。文章通过对传统聚落形态的内涵、发展、演化、发展策略的分析,希望对传统聚落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4.
碛口古镇聚落与民居形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发展状况、选址、群体布局、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等方面介绍了碛口古镇建筑的特点,并分析了碛口古镇作为商业中转集镇的独特之处。碛口古镇兴起于明末清初,鼎盛于清康乾时期,是当时著名的商贸中心、水陆运输中转中心。在选址与布局方面,碛口古镇具备3方面的特征:1.镇子的走向,使其形成了商业流通的序列;2.镇子的位置,使其获得了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景观;3.村落的布置、院落组织与山形互相呼应,形成较好的街道排水条件。碛口古镇民居形态特征鲜明,为砖窑与木构相结合。砖木结构的窑洞建筑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在砖窑外侧加上木构架檐廊,或者在砖窑的顶部加建木构架的房屋。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乡村聚落景观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发展而来的一种文化景观,保存较为完整.通过图解方式对海南乡村聚落选址、形态、内外空间关系、内部空间关系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皖南传统聚落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景观生态的视角,对皖南传统聚落的选址、布局以及巷道空间、单体建筑形态等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对当代建筑设计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选取湘桂黔地区25个侗族乡村聚落作为研究样本,在图底分析法的基础上,基于长宽比、形状指数、分维数量化指标探讨侗族乡村聚落边界的形态特征、破碎程度。结果发现:样本聚落形态呈现团状、带状、带状倾向的团状3种类型,其中团状聚落有10个,带状聚落有10个,带状倾向的团状聚落有5个,聚落形态的形成主要受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影响;聚落边界图形呈现出简单平滑和破碎复杂2种状态,其形成受自然环境、宗族理念以及聚落形态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侗族乡村聚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浦氏方法提取鄱阳湖水陆交错带的聚落边界,运用分形几何学方法对聚落空间形态进行归类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指状型聚落规模一般比较大、数量较多,团状型聚落规模小,带状型聚落数量最少,并且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聚落的用地结构有4种模式.聚落的形态、大小和用地结构与湖岛的地形地势和可达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然后对聚落空间形态进行系统分类,并分析其用地结构特征,发现聚落空间存在的问题;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聚落空间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西南地区典型土家族传统村落实例的调查入手,利用大量实地调研测绘手段,剖析传统土家族聚落生成发展内涵,挖掘其聚落形态的典型特征,揭示了传统聚落是自然、社会、文化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物质文化产物,以及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形态是人地关系、生产力水平以及民族风俗文化的综合体现。为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特别是中国西南地区传统聚落在新形势下的基本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独特的空间形态是根据不同的自然和社会条件长期发展演变而成.本文依据板梁村的实地调研资料,结合空间句法和认知意象从自然景观、社会背景和宗族文脉等方面深入解析了板梁村的空间形态.结果表明:1)板梁村的空间认知意象和村落的可达性大致呈正相关.2)被访者对村落功能需求的不同决定了其意象认知的不同.3)板梁村公共空间的认...  相似文献   

11.
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主要聚居在甘青两省交界的循化、积石山一带.当地许多传统聚落在营建过程中匠心独运、手法不拘,即顺应自然又与当地的气候、习俗、信仰密切结合.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落实和实施,如何在新城镇建设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镇的历史文脉,需要对传统的乡土聚落原型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撒拉族传统聚落的形态特征、空间营造等方面进行探究,推敲传统聚落的原型营建方法,找寻聚落生成与发展的规律.同时,作者在新聚落营建中,给出了新的聚落空间形态应具有乡土味,新材料的使用应进行乡土转译,慎重引入新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悦  林原 《创新科技》2022,22(2):1-10
人类社会的进步源于科技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其中,现代工程技术科学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已经被认可和重视.钱学森基于科学与技术互动而提出的技术科学思想,对于科技体系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技术科学作为现代科技体系中的"桥梁",是推进工程技术进步、带动基础科学发展的重要纽带.一套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孕育和支撑颠覆性科技...  相似文献   

13.
史前聚落的自然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考察聚落要素形态特征及中国史前聚落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自然环境因素对聚落要素形态特征,以及微观环境因素对聚落类型及其平面形态、宏观环境因素对聚落区域特征及其发展道路与特点的影响作用,比较客观地说明了自然环境因素在史前聚落形式与发展乃至中国古代明起源过程中的意义,充分展示出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省为例,从乡村聚落演变进程出发,探讨了乡村聚落形态演变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5.
佤族聚落与自然环境中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同时也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家族制度、宗教信仰等人文因素的深刻影响。佤族聚落的建筑、防御设施、水利、道路、寨桩、墓地等物质要素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从青木川地区老街的聚落形态的空间布局入手,进而分析其形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大致从自然因素、文化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7.
传统聚落对宁波新农村住区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寻宁波民居聚落在利用环境、协调环境、保护生态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分析现代聚落变迁的原因和传统聚落继承的基本原则;提出要对民居传统文化继承、创新、发展,给古老民居以新生,必须做到历史与现代兼容,时间和空间关联,建筑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富有宁波地域特色的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8.
以皖南传统聚落的杰出代表宏村为主要线索 ,对皖南传统聚落的街巷空间、形态、水环境等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并对其景观作了静态与动态的分析 ,以期能对当代建筑设计与城镇规划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聚落建设中所面临的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问题,运用人文地理学和建筑学的相关理论,首先认识人地关系,以及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阐述了聚落和人地关系的概念及其内涵.指出了在采集狞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信息时代各个阶段乡村聚落所体现出来的依附自然、干预-顺应自然、干预自然和回归自然的人地互动关系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探讨了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指导新乡村聚落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聚落是人类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聚落的形成、形态演变、兴衰变迁遵循着人地关系和聚落变迁的客观规律,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有机演进的态势。文章把人类聚落作为一个整体,从自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聚落的发展演变过程,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落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我国人民生产、生活的较理想的聚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