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冯惠玲 《科技信息》2009,(24):121-122
话本小说是现代意义上短篇小说的先河。它篇幅短小,取材现实,具有浓厚的市民生活气息;常中出奇、雅俗共赏,起到“喻世”“警世”和“醒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话本小说有着明显的叙事节奏,这是其情节独特性之一。话本小说的叙事节奏与其来源于“说话”艺术有着密切关系,且在书面化和文人化过程中加入了书面文本的特征,使话本小说的情节节奏具有了口头与书面的双重特质。话本小说的叙事节奏有多种类型,如性格、线索、叙述、异时空等,这些节奏类型基本存在于故事层和叙述层。话本小说叙事节奏的形成机制基本可分为信息缓释、叙述干预和敷演捏合。而所有这些情节节奏的特质从根本上讲,其形成与内置的拟书场中的“说听”交流密不可分,是拟书场的叙述格局使话本小说形成了独特的节奏模式。  相似文献   

3.
话本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种文学样式,从文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很多。从修辞史的角度切入,专就话本小说“题目”的形式进行定量统计与计算分析,这对揭示话本小说在“题目”这一修辞“标的”方面的具体情况及其历史演进的基本轨迹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明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城市经济的繁荣,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明代中晚期的时候出现了创作市场化、刻印买卖产业化和读者消费群体分层的趋势,并且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共同推动着小说话本产业的发展。并对后世小说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晚明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强盛转向没落的时代,新的生产力方式已经萌芽,旧有的社会制度面临崩溃的危机,传统社会心理和风气皆处于嬗变之中,宋明理学及其所代表的礼教受到来自下层人们尤其是广大妇女的冲击,理学所构筑的藩篱已被冲破,这主要从明末流传下来的大量的话本小说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话本是说话人用以备忘或传授生徒而写的底本。说话在唐代已很盛行。话本小说在艺术表现上也比以前的小说前进了一步,较成功地塑造了一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现存宋代讲史话本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宋代的讲史一类长篇话本虽然成就不高,但在我国小说史上却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创作学的角度,探讨了明末清初出现的独创话本小说的编创方式。首先探讨了独创话本小说内涵与外延,以及独创方式出现的原因。接着按照独创方式的走向分别论述了拉伸法与节缩法的编写技巧,前者重在拉伸话本小说体制中的某个部分如正话篇幅,设置繁多复杂的人物关系,以梦幻、奇巧、美丑对比牵合故事;后者节缩体制中的某个部分如头回,预先设立主题,重点敷演"道"、"理",为了敷演的主题,不惜压扁人物来相就。最后指出继宋元小说家话本的敷演、明末由改编向独创过渡的方式之后的独创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诗词对话本小说生发故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一是可以诗为核生发故事,此方式可称为因诗生事式。在这类话本小说里,诗是故事的中心和情节的关键,诗又是故事、情节转换的关捩与契机,也是捏合故事的逻辑与道具,包括因诗得偶、因诗得荐遇、因诗得团圆等类型。其二是可以诗谜设置悬念,此方式可称为诗谶型。带有谶语性质的诗词会推动情节发展,可预言故事人物命运结局,往往与梦境、异形、占卜等相结合。随着情节模式化、基调宿命化、悬念僵化,以诗词为媒介设置情节的手段最终遭到淘汰。  相似文献   

9.
为市井细民写心--论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小说话本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市民阶层为主人公,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识;风格清淡朴实;在市民阶层的生活细节和思想意识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真实,具有写实精神.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促进了中国世情小说叙事艺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老来得子"是李渔重要的生平经历,亦在其话本小说《十二楼》《连城璧》中反复出现,是其话本小说"自寓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李渔话本小说中的"老来得子"情节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透射出李渔膝下无子时的焦灼心理,成为李渔自我安慰、自我解嘲的特殊方式。李渔在其话本小说中通过对亲子与继子、复兴与覆灭等与"老来得子"情节相关问题的书写,展现了"老来得子"情节的多重面相以及其敷衍、生发故事的强大叙事动能。此外,李渔在话本小说中灵活地添加了"老来得子"情节,"老来得子"或是作为一种背景或结果被放置于小说的开头或结局处;或是参与到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中,成为小说主要矛盾冲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抑或是驱使故事发展的起点与动力,显示出丰富的叙述功能。  相似文献   

11.
《行人》和家庭小说都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家庭小说的女主人公多为"贤妻良母"的理想形象,《行人》中的阿直则处于贤妻良母和"新女性"之间。家庭小说中的家庭风波多起因于外部的破坏,丈夫多注重妻子肉体上的"贞操";《行人》中的一郎则因不能把握阿直的内心和灵魂而苦恼,家族制度的重压酿成夫妻双方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李渔白话短篇小说中塑造了一群才女形象,这些才女不仅有吟诗弄文之"才",更有不凡胆识和管理家庭事务之"才"。在既定的社会性别体系内,才女用"才",无意颠覆男权社会,她们主动把自己纳入社会规范内,把回归家庭作为自己理想的归宿。她们用"才"只是寻找属于自己的一些生活情趣,期待能与一个才情相当的男人组建家庭,获得"伙伴式婚姻"。  相似文献   

13.
徽州民居在中国的建筑史上具有着独特的意义,因该地区的相对封闭与独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徽州民居样式。本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于徽州民居进行分析,探究徽州文化中的风水文化、宗族文化、内圣文化对于徽州民居的影响。风水文化对其影响主要表现在整体的选址、构造形态以及个别部件的设计,来达成风水文化所追求的与自然相合;宗族文化对其影响体现在外部组群样式、形制和内部结构,来达成宗族文化所追求的秩序均衡;内圣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民居内部的庭院布置、装饰以及物件摆设上,来达成内圣文化所追求的内涵与修养。通过三方面的分析,利于从历史文化角度加深对徽州民居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4.
清代白话小说作品中词语丰富,其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不好理解,对这些词语进行解释,不仅有助于读懂作品,亦可对一些辞书将来的修订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杜璇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1):98-104
仪式视角是深入理解埃里森的《六月庆典》必不可少的分析范畴。通过运用过渡仪式这一分析模式,来探讨小说中的仪式习俗和内涵,阐明埃里森对西方黑白二元对立神话、仪式的解构;对当时社会流行的、从社会科学的立场来解决黑人问题所持的异议进行分析;对过渡仪式在小说中的文学演绎予以诠释,以期帮助读者展开对美国极端种族主义者的立场和美国理性文化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中国文学的乡土书写中,陈斌先秉承现代启蒙精神,以自觉的文化意识,观照乡土子民的生活。通过对乡村日常生活的再现及乡民现实境遇的表达,揭示了乡土社会文化传统的复杂、乡民心理深层的厚重积淀及文化心理结构的嬗变,突出了现代化进程中人的转型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白话小说非常注重炼字锤句,准确地选用叠词,注意声音的配合和语言的节律,充分发挥语言的协调美,提高了表达效果,增强了感染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8.
明代白话长篇小说大量运用骈体文,其间经历了骈体的偶尔使用、骈体的大量运用、骈体谨慎而又创造性地采用三个阶段。而骈文雅文学的身份,提升了古代小说的地位,增强了通俗文学的小说运用骈体的动力,同时又扩大了小说的表现力、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性。另外小说作者的文人素养和背景,也使他们借骈文来推动小说创作的精致化、典范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审美文化叙述学是代表经典叙述学向“后经典”发展的一种文艺批评理论,在继承经典叙述学理论成果的同时,把文本重新置于社会历史语境中,从形式层面、社会历史层面、精神心理层面和文化积淀层面探索文本的审美价值.新写实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小说流派,受到理论界的广泛重视,将其纳入审美文化叙述学的视野,有利于再度审视其叙事特征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20.
巴金小说的叙述语、对话、独语等话语场景,以物象的生命化、情感的时空化、心态的动作化等方式,不但完成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而且实现了对读者心理的调控,在人物与读者相互同的心理建构中,以丰富的语义潜能实现了最大化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