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采用线性极化、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连续柱状晶组织BFe10-1-1合金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能,并与普通铸造多晶组织BFe10-1-1合金进行了对比.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合金具有相似的电化学行为,极化曲线都包括活性溶解区、活化-钝化转变区和极限电流区,但连续柱状晶组织合金腐蚀速率小于普通铸造多晶组织合金,主要是由于连续柱状晶组织BFe10-1-1合金的微观偏析程度较小,能有效避免枝晶间局部腐蚀的发生.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也表明,该合金的电荷传递电阻和腐蚀产物膜电阻均大于普通铸造多晶组织合金,具有更高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2.
对BFe30-1-1合金在变形温度为750~1000℃,应变速率为0.01~10s—1的条件下使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进行高温热压缩试验,研究其热加工行为.获得了该合金在高温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并分析了其流变应力的变化规律.构建了BFe30-1-1合金的热变形方程,基于动态材料模型绘制其热加工图,并结合热压缩后的合金微观组织分析热加工图.结果表明:变形条件对加工图有明显影响,在较低的应变速率和较高的温度条件下,能量耗散效率较大.在应变量分别为0.2、0.4、0.6、0.8的热加工图基础上,分析合金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动态再结晶组织特性及流变失稳显微组织,最终得到该合金最佳热加工温度为830~950℃,应变速率为0.01~0.05s—1.  相似文献   

3.
针对白铜BFe10-1-1(简称 B10)冷凝管存在的变形困难问题,对其行星轧制及拉拔过程的塑性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在行星轧机和凸轮二串联拉拔机上的实验,研究了管坯的偏心率、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临界分切应力.结果表明:行星轧制后的B10管坯偏心率优于挤压管坯;B10管材行星轧制、拉拨加工过程中,固溶强化是引起强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圆柱试样在Gleeble-3500数控热力模拟试验机上对BFe10-1-1铜合金进行等温压缩变形试验,研究了此合金在温度850℃、900℃和950℃以及应变速率0.01s-1、0.1s-1、1s-1和10s-1等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热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高温变形条件下,变形温度、变形速率以及变形程度对该合金的流变应力的影响显著.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变小,随变形速率的增大而变大,且当变形超过临界应变时,金属晶粒会发生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并由此构建了该铜合金包含Arrhenius公式和Zener-Honllmon参数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区熔定向凝固技术制备Fe81Ga19合金棒,研究不同的定向凝固速度下,Fe81Ga19合金的微观组织、择优取向和磁致伸缩性能.研究发现:随着凝固速率的下降,试样沿轴向生长成柱状晶,晶界数目减少,取向发生改变.凝固速度为10μm/s的Fe81Ga19合金的组织由尺寸较大的柱状晶组成.当凝固速度υ=30μm/s时,试样...  相似文献   

6.
Mg-9Gd-4Y-0.6Mn合金在293~723 K时的变形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Mg-9Gd-4Y-0.6Mn 合金在应变速率为0.01 s-1、变形温度为293~723 K时的压缩塑性变形行为, 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合金在不同变形温度下的表面滑移线及孪生变形形貌与内部微观组织. 研究结果表明: 合金流变应力应变曲线在不同温度呈现出不同的形状, 加工硬化、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在不同的温度各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523 K以上时非基面滑移已被激活, 形变孪生在296~723 K范围都存在, 在673 K以上出现动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晶粒优先在原始晶界和粗大第二相粒子处形核, 同时在723 K还观察到晶界弓出形核和"孪生"动态再结晶现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高温单道次压缩实验,研究800H合金在变形温度850~1 050℃和应变速率0.01~1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和微观组织变化.根据单道次压缩实验数据,绘制了不同变形条件下的800H合金真应力-真应变曲线,通过非线性回归建立了流变应力数学模型;通过线性回归建立了不同温度区间内热变形本构方程.分析了热变形条件对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再结晶更有可能发生在低应变速率和高变形温度的变形条件下;当变形温度低于950℃时,沿晶界析出的Cr23C6粒子对动态再结晶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连续柱状晶纯铜加工成双晶体拉伸样品,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对其织构进行研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拉伸变形行为进行了原位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柱状晶中主要是[100]丝织构,样品中晶界绝大部分都为小角晶界,滑移都穿过小角晶界,不会在晶界处形成应力集中。在变形中随着多滑移系的产生,裂纹一般在滑移系相交的应力集中处产生。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高速切削中切屑的微观形态和变形机理,以镍基高温合金GH3039为基体,采用单因素铣削实验的方法,对锯齿形切屑变形机理及切屑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了高速铣削状态下锯齿形切屑的演变过程,切削参数的改变对锯齿形切屑的影响,使用Digimizer测量软件对不同切屑参数下的切屑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速铣削加工状态下,切屑形态为锯齿形切屑,并随着铣削速度的提高,锯齿形切屑频率增高,铣削深度和每齿进给量对切屑形态无太大影响;剪切角随铣削速度的增高而增大,锯齿化程度越来越高;铣削速度的变化对切屑有决定性的影响,是形成锯齿形切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GH4169合金管材正挤压工艺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GH4169在不同温度、应变速率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应用Msc.Superform有限元软件对GH4169合金管材正挤压进行了数值模拟,系统分析讨论不同挤压参数对挤压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GH4169合金管材可以通过热正挤压成形,当挤压速度为100 mm.s-1和300 mm.s-1,模角为20~30°,坯料预热温度为1040~1 050℃时,以及在良好的润滑条件下可以获得优化可控的挤压工艺.  相似文献   

11.
1 -H -苯并三唑 - 1-乙酰肼在CS2 /KOH作用下环化得到 5- ( 1‘ -H -苯并三唑 - 1‘ -甲撑 ) - 1,3,4 -口恶二唑 - 2 -硫酮 ,经Mannich反应合成得到标题化合物 3-苯胺甲基 - 5- ( 1’ -H-苯并三唑 - 1’ -甲撑 ) - 1,3,4 -恶二唑 - 2 -硫酮  相似文献   

12.
苯并咪唑酮类镇痛新药重要中间体的合成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底,日本万有药厂(Banyu Pharmaceutical Co.)开发出第一个选择性的非肽类的ORL1(opioidlike orphan receptor)受体拮抗剂J-113397.结果首次在中枢组织的ORL1受体证实,此化合物是具有高选择性、纯的、竞争性的ORL1受体抑制剂,且其药效极强,比通常的阿片受体(μ,κ,δ)的选择性高600倍以上.本文提出了一条合成J-113397重要中间体1-[1-环辛甲基-3-甲氧羰基-4-1,2,5,6-四氢吡啶基]-3-乙基-1,3-二氢-2H-苯并咪唑-2-酮的新路线(如图1).按照已报道的合成路线,作者未能获得苯并咪唑酮部分.于是本文以β-烯胺酯(10)为关键化合物,成功得到了苯并咪唑酮骨架.  相似文献   

13.
1-H-苯并三唑-1-乙酰肼在CS2/KOH作用下环化得到5-(1′-H-苯并三唑-1′-甲撑)-1,3,4-恶二唑-2-硫酮,经Mannich反应合成得到标题化合物3-苯胺甲基-5-(1′-H-苯并三唑-1′-甲撑)-1,3,4-恶二唑-2-硫酮。  相似文献   

14.
15.
对一种新型的杀菌剂——含硅的三氮唑衍生物的合成进行了改进,并给出了一条新的合成路线.以化合物1为起始原料通过付克反应、格氏反应和取代反应,得到最终产物化合物5.改进后的工艺操作更方便,收率达46%.  相似文献   

16.
以富产天然产物(+)-樟脑为原料,经还原胺化、氢解脱苄基得到关键中间体(2R)-7,7-二甲基双环[2.2.1]庚-2-胺,然后与甲醛、乙二醛和氨水回流反应得到目标产物:1-((2R)-7,7-二甲基双环[2.2.1]庚-2-基)-1H-咪唑.为大位阻手性咪唑的合成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由于1-(9-菲基)-1-苯基乙烯本身具有荧光的特点,把此荧光单体接到嵌段共聚物上,从而研究嵌段共聚物的相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以9-溴菲、苯乙酮等为原料,成功地合成了1-(9-菲基)-1-苯基乙烯。并通过UV,NMR,MS,FTIR和PL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8.
在固-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合成了12个1-芳氮基乙酰基-4-(2-甲基苯氧乙酰基)氨基硫脲,并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以邻氯苯甲醛和邻苯二胺直接关环合成了1-(2-氯苄基)-2-(2-氯苯基)-苯并咪唑.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其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