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暴力美学”是电影拍摄中一种由杂耍蒙太奇发展出来的技巧论形式美学观念,常因镜头过于血腥暴力,给观众带来理解的难度。通过对“暴力美学”形式感的解析,阐释“暴力美学”所负载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作用,分析日本的“暴力美学”电影《大逃杀》的主题:对人性的弱点投以最大的同情和悲悯;同时,还极力刻画人性的温存,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2.
"暴力美学"是电影拍摄中一种由杂耍蒙太奇发展出来的技巧论形式美学观念.常因镜头过于血腥暴力,给观众带来理解的难度.通过对"暴力美学"形式感的解析.阐释"暴力美学"所负载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作用,分析日本的"暴力美学"电影<大逃杀>的主题:对人性的弱点投以最大的同情和悲悯;同时.还极力刻画人性的温存,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80年代起,暴力美学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创作风格和手法开始频繁地出现于一些电影作品中。本文从古典文学艺术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中汲取营养,对暴力美学的外在表现和产生的心理原因、社会原因进行了具体论述,然后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导演的作品,将暴力美学的特点归纳为对力量的崇尚,形式的美化及人性的解放的总结,并论述了暴力美学体现的时代精神。关注暴力美学的发展对电影艺术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低欲望和少子化是制约日本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早在2015年,日本著名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胸无大志时代》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会"的观点,引起轰动。2019年1月,日本广播协会(NHK)放送文化研究所公布的2018年"日本人的意识"调查结果显示,92%的人对生活满意,这是自1973年开始此项调查以来的最高值。如此高的生活满意度是对日本已成为高度成熟社会的最好诠释,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期望值普遍偏低,从而  相似文献   

5.
刘凤娟 《科技信息》2007,(4):232-232
家是社会的基础,是培养一个民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摇篮。通过“家”可以透视其所属民族的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对日本传统的“家”的剖析,透视了日本的传统文化的某些特征。即崇尚自然、集团性、内外分明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华兹华斯和惠特曼的创作都反映出"回归自然"的思想。华兹华斯因为受基督教精神的影响,将自然作为实现人性完美的伊甸园,这体现了基督教人文关怀;惠特曼"回归自然"的思想蕴含着对人肉体欲望的肯定和灵魂的重视,并认为"灵与肉"的统一是人性完美的象征,体现出了希腊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的学问渊博,涉及中外多种思想。文章从儒家、释家,日本文化、西方思想等对周作人的影响里,清理出多种思想中的统一点:"中庸"和崇尚"自然人性"是周作人为人为文的思想核心。  相似文献   

8.
以法学研究的视角来解读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认为这部深深影响中国民族性格的作品,其作品文本、作家创作与读者接受诸环节均存在一个重要的文化特征,即普遍地崇尚暴力并谋求以暴力解决社会问题,极端地缺失法律信仰与漠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欧洲是眼神相合的文化的话,那日本人则崇尚眼神相离的文化。鞠躬潜规则传统上日本人见面问候,互不接触身体,也没有握手的习惯,而大多以鞠躬的形式表达问候,即先礼后语。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人崇尚谦虚的美德、暧昧的精神,因此要拒绝别人、对别人明确地说“不”,对于日本人来讲是极其困难的,而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我们要准确地把握好这个尺度则更是难上加难。该文旨在通过对日语中的说“不”技巧的研究与探讨,使我们加深对日本人以及日本文化的理解,真正掌握对日交际中说“不”的艺术,避免由于不同文化背景所导致的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11.
正日本漫画是如此的不顾后果和责任,以至于无拘无束、个性十足,往往放任于制造快乐瞬间、迎合读者的欲望,这些恣意放纵的图画,也许正是日本漫画最强的力量。在一些人眼里,日本漫画意味着色情、暴力与怪物,它让少年误入歧途、青年玩物丧志、中年借之浇愁。但对另一些人来说,日本漫画却可能意味着爱情、励志与想象,是生命之光与欲望之火。与上述人等不同,英国作家保罗·格拉维特没有妖魔化日本漫画,也没有对其过度褒扬。在《日本漫画60年》一书中,他力图隔岸观火而又身处其中,为我们奉献了关于日本漫画的历史与现实的一幅精巧铁笔画。日本漫画有两个源头:本土与美国。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本民族既崇尚虽小不弱的“扩大”,又追求精微细致的“缩小”,并形成了在“缩小”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扩大”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日本的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出发,对日本文化的多个侧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认真研究了日本文化的特点,具体从日本文化的吸收性和独立性、日本文化崇尚团体的意识、日本文化强烈的不安定感、日本文化的缩小意识及日本文化的侵蚀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日本文化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何谓人性?孟子的看法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离娄下》),人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以下引言只注篇名)“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性恶》)人性是生而自然的本能、欲望。可见孟、荀二人所言人性的差异。孟子所谓的人性是指人的社会本质属性,荀子所谓的人性是指人的生理本能,自然属性。孟荀对人性的理解各执一端,都是片面的。但在对人的自身本质的认识上都包含着真理的颗粒。不过孟子比荀子更高明之处在  相似文献   

15.
北一辉是日本最著名的法西斯主义理论家,他崇尚暴力,鼓吹战争万能,宣扬国土狭小的国家对外扩张是合理的,极力为日本的侵略政策制造理论根据。他还宣称,日本应当打败英、美、俄、中等国,缔建一个庞大的世界帝国。北一辉的法西斯思想理论是日本对外扩张,特别是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的直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食和性都是人最原始的生物本能,也同时紧密联系着人的社会文化属性和体现着人性和人的价值。刘恒的短篇小说《狗日的粮食》和中篇小说《伏羲伏羲》被认为是分别对生存欲望和性本能的表现;在我看来,在《狗日的粮食》里,刘恒并没有脱离"性"而写"食",反而将"借性写食"作为了这篇小说的一个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7.
北一辉是日本最著名的法西斯主义理论家,他崇尚暴力,鼓吹战争万能,宣扬国土狭小的国家对外扩张是合理的,极力为日本的侵略政策制造根据。他还宣称,日本应当打败英、美、俄、中等国,缔建一个庞大的世界帝国。北一辉的法西斯思想理论是日本对外扩张,特别是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的直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和“镜子”意象不仅是小说局部性修饰技巧,还同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联系在一起,发挥了重要的叙事功能。月亮象征了世俗欲望,而镜子则是它的反向复制,在二者的联系对照中表现作品的内涵。在人物形象的设置上,同样也采取了反向对称结构,在人性的挖掘上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相似文献   

19.
《南京!南京!》和《硫磺岛家书》均采用了"他者"视角编织出人性神话。《南京!南京!》中的"他者"视角是国际化浪潮中电影的价值观与世界接轨的大胆尝试,而《硫磺岛家书》则是直接源自美国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人性观。这种普适性的人性视角忽略了具体历史文化环境中特殊的人性,规避了对沉重的历史真相的阐释,存在对日本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20.
梁爱露 《科技信息》2007,(34):216-216
本文通过列举中日饮食文化中的几个具体实例,分析阐述了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这一差异给我们展示了日本文化独有的魅力,也揭示了日本文化独有的特点:传统与现代结合,崇尚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