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4根完好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梁的抗剪试验,对用CFRP补强一次受力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强度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证明用CFRP补强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强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碳纤维加固二次受力梁斜截面抗剪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5根损伤的钢筋混凝土矩形简支梁的抗剪试验,对用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补强二次受力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强度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用CFRP补强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强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性能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HPFL)加固的6根约束梁和3根未加固的对比梁、6根一点集中加载简支梁和1根对比梁以及9根两点集中加载简支梁和3根对比梁的抗剪性能试验,研究了HPFL加固技术对混凝土约束梁、一点集中加载简支梁和两点集中加载简支梁抗剪性能的影响和作用,分析了抗剪加固对约束梁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的影响.结果表...  相似文献   

4.
在地下工程及水工结构中,大量使用低配筋率的无腹筋构件,这些构件一般承受均布荷载作用,而且在其支座往往存在约束弯矩,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均布荷载作用下无腹筋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做得还不多,本文介绍6根简支梁和12根约束梁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引进“等效简支梁”的概念,叙述了无腹筋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剪性能的某些规律,并提出了一个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玻璃纤维布加固二次受力钢筋混凝土梁抗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18根简支梁试验基础上,对玻璃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后各种参数对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对不同预加载程度对梁的承载力折减及在线加载效果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二次受力梁的抗剪承载力公式.可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3根配置500 MPa箍筋的混凝土梁进行间接加载试验,分析了高强箍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斜裂缝开展情况以及破坏形态.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剪跨比和配箍率对试验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能很好地预测配置500 MPa箍筋混凝土梁在直接加载作用下的抗剪承载力;间接加载梁与直接加载梁相比,抗剪承载力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降低因素主要为剪跨比和配箍率;规范中附加横向配筋的构造要求可以有效补偿间接加载作用下高强箍筋梁抗剪承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对3根配置500 MPa箍筋的混凝土梁进行间接加载试验,分析了高强箍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斜裂缝开展情况以及破坏形态.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了剪跨比和配箍率对试验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能很好地预测配置500 MPa箍筋混凝土梁在直接加载作用下的抗剪承载力;间接加载梁与直接加载梁相比,抗剪承载力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降低因素主要为剪跨比和配箍率;规范中附加横向配筋的构造要求可以有效补偿间接加载作用下高强箍筋梁抗剪承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规范(TJ10—74)还缺乏有关压弯剪构件抗剪计算的规定。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巳有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对于端部轴心压力及跨间横向1点或2点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建议了抗剪强度计算的两个实用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符合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已损伤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抗剪试验,对用芳纶纤维片材AFRP(Aramid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AFRP加固技术可以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还可以改善构件的变形能力,增加构件的延性。  相似文献   

10.
按塑性理论计算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抗剪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塑性理论计算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极限剪切强度。视钢筋混凝土梁为理想刚塑性体,提出了矩形截面梁剪切破坏时的破坏机构,以该机构为基础,推导得出了理论计算公式。用该公式对国内外120根试验梁的计算结果表明与试验值符合良好。作者用18根梁的抗剪强度试验证实了该破坏模式的正确性。最后对理论公式进行了简化,给出了简单实用,计算精度高的抗剪强度计算式,可供修订规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钢筋混凝土双向受弯构件抗剪机理的试验研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无腹筋钢筋混凝土双向受弯构件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度计算. 分析结果表明:在集中荷载作用下()31<相似文献   

12.
针对含土工布夹层的双层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直剪试验,以层间抗剪强度为指标,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了温度和加载速率对土工布夹层黏结失效的影响作用,建立了含土工布夹层试件的层间抗剪强度与温度、加载速率的数学关系,基于时间-温度等效原理确定了层间抗剪强度sigmodial主曲线,并对其时温等效特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含土工布夹层试件层间抗剪强度受温度和加载速率显著影响,随温度升高或加载速率下降其值逐渐降低;指数模型对层间抗剪强度拟合效果良好,模型预估值与试验测试值基本吻合.sigmodial主曲线在更宽加载速率范围内表征了层间抗剪强度的变化趋势,黏层油蠕变柔量与层间抗剪强度两力学参量的移位因子一致性验证了土工布夹层黏结失效具有时温等效特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的受剪抗裂性能,以纵筋率、配箍率、钢筋等级和剪跨比等为参数,对6根不同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进行受剪抗裂性能试验研究,分析纵筋率、配箍率、钢筋等级、剪跨比、混凝土抗拉强度等参数对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抗裂强度的影响规律。在试验数据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的斜截面抗裂计算模型和抗裂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装配梁斜截面抗剪性能,对3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进行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装配梁接口位置的不同,对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斜裂缝发展形态、剪压破坏过程、构件位移曲线的变化情况、纵筋与箍筋应变发展规律、极限承载力的抗剪特性以及新旧混凝土接口连接性能的影响,并与整体现浇梁的试验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加载过程中,装配梁接口区域内,裂缝延伸较快,截面刚度有所削弱,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特性和变形能力与整体现浇梁相似,开裂载荷和极限载荷与整浇对比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预应力技术对钢纤维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增强效果,通过无粘结预应力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抗裂性能试验,建立了无粘结预应力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抗裂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分析了钢纤维含量特征值与剪跨比等因素对无粘结预应力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开裂裂缝形态的影响;探讨了钢纤维含量特征值、剪跨比与有效预压力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影响程度与规律.研究表明,预应力与钢纤维可以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裂承载力.一定范围内,斜截面抗裂承载力随钢纤维体积分数和长径比的增大而提高;预应力可延迟剪跨区梁底弯曲裂缝的出现,减小斜裂缝的倾角,增大剪压区高度.  相似文献   

16.
集中荷载下具有反弯点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剪强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我国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抗剪强度公式用于计算连续梁、约束梁和框架结构的梁和柱等构件常偏于不安全问题,本文进行了集中荷载作用下具有反弯点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连续梁、约束梁和反对称荷载作用下构件的抗剪强度共170个试验资料,探讨了受荷时具有反弯点的构件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降低原因,并提出了两个建议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对简支梁试件进行了对称两点加载试验.试件中箍筋的高度仅为梁截面高度的一半并仅在梁的上半部配置.在距每个支座15倍梁有效截面高度的范围内则未配任何箍筋.因此,这些试件根据通常标准是未配抗剪钢筋的.然而,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试件的抗剪强度却平均是相应无箍筋梁抗剪强度的16倍,某些梁甚至达到了其弯曲破坏极限荷载.这说明沿压力路径对砼进行约束能显著地提高梁的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12个不同配箍率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模型的Pushover和拟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式、整体变形的特征及抗剪过程中钢筋的应变情况。从而得出配箍率、加载方式对钢筋混凝土桥墩抗剪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7根不同加固方式和预加载程度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四点弯曲对称加载试验及相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铝合金材料粘贴在梁表面可实现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加固,铝合金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应力最大为3.2 MPa.混凝土梁加固后,抗剪承载力增强25.83%~46.60%,挠度减小5.7%~30.1%,铝合金的强度利用率为54%~84%.侧面45°倾斜粘贴对实现混凝土梁的抗剪加固效果最佳,且适合结构物下方存在管线穿过的情况.随损伤程度增加,铝合金对混凝土梁的抗剪加固效果减弱且强度利用率下降.工程应用中,损伤的混凝土梁须及时采用铝合金片材加固.  相似文献   

20.
简支梁、外伸梁和悬臂梁在集中力、集中力偶和分布载荷的作用下剪力和弯矩分析是工程力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正确的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建立 ,有利于快速对梁进行弯曲应力分析和强度校核计算。本文试图通过运行VB程序 ,快速准确地生成剪力图和弯矩图 ,同时因VB可视化的特点 ,使运行界面更加友好和直观。这对工程分析和教学实践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