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易 《科技智囊》2007,(12):69-69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文!本章开始一句即上期所解读的内容为: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温故之后,从字面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前一节和本节之间总分的逻辑关系:前一节是综合来讲《易》之广、之大,而这一节则细分何为广、何为大。  相似文献   

2.
小易 《科技智囊》2007,(11):81-81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这句话是在前一章节的基础上继续对《易》的理解阐述,字面上不难理解。《易经》既广且大,涵盖的内容无边无际。在《易经》里面,说到“远”的概念就是无边无际,句中的“御”就是边际的意思,不御就是没有边际,那是真正的远;  相似文献   

3.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文!本章开始一句即上期所解读的内容为: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温故之后,从字面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前一节和本节之间总分的逻辑关系:前一节是综合来讲《易》之广、之大,而这一节则细分何为广、何为大。  相似文献   

4.
邓显林 《科技咨询导报》2010,(22):133-133,135
从去年三鹿奶粉事件看到国人的责任感低落,教育的缺失。良好的教育才会有祖国复兴,国民道德的提高,为教育革故鼎新,勇于担当则盛世可期矣!人祸自然止于青萍之末矣。  相似文献   

5.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易其至矣乎",孔子叹道:易经是天地之间最终极最为深刻的道理!懂得了《易经》,圣人才能够达到崇德而广业的境界。这半句继续延续儒家"盛德大业"的主题,前六章中,关于"德"的形成和成就也有大量的铺陈,当然这个字对于大多数的国人来说也是再熟悉不过,"德智体美劳",在小时候  相似文献   

6.
选择王夫之与金圣叹的诗论思想为比较,是因为二人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两种貌似不同的诗学理论:金圣叹以分解法论诗,强调诗的起承转合的文法;而王夫之则反对格套法式,主张情景交融,即景会心之作。但这两种相对的诗论,实则共同体现了古典诗论的基本精神,即有法与无法的体用不二之说,是乾坤之道在诗学领域中的体现,终而同归于易,二者互参,更可加深对古典诗学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这句话是在前一章节的基础上继续对《易》的理解阐述,字面上不难理解。《易经》既广且大,涵盖的内容无边无际。在《易经》里面,说到"远"的概念就是无边无际,句中的"御"就是边际的意思,不御就是没有边际,那是真正的远;与远相对应说到"近",句中"迩"就是近的意思,就会近到细微,近到几乎静止,端正无邪。如果再推演开来,说到天地的概念,那么《易经》的内容无所不包,广大悉备,尽收其中。通览一下全句,不御对应了"广"的内涵,"以言乎迩则静而正"对应解释了"大"的意指,而一个"备"字则是"广大"的综合。  相似文献   

8.
嗨,知道吗?前阵子在网上投票推举国鸟活动可真是如火如荼呢!朱鹮、丹顶鹤、相思鸟,红腹锦鸡、天鹅、黑脸琵鹭……谁会胜出?“鹤鸣九皋,声闻于野”,不用猜,肯定是丹顶鹤!呵呵,没错,丹顶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仙姿卓越、文化内涵丰富。它美矣、洁矣、仙矣、雅矣,被推举为国鸟当之无愧!好,那现在考考你,你对国鸟的了解有多少,它的故乡在哪里?啊,不知道了吧,快随我们去鹤乡——扎龙观鹤去!  相似文献   

9.
小易 《科技智囊》2016,(4):80-81
正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这句话的原意是:孔子说:"乾坤,是《周易》的门户吧?乾,为阳物;坤,为阴物。阴阳交合其德,刚柔(爻画)就有了形体,以体现天地所为,以通达神明的德性。"此句中,"乾坤":指经卦乾坤。"门":作"门户"讲,也代表着根本之意。"阳物":乾三画皆为阳,故  相似文献   

10.
《周易》研讨宇宙人生的发展规律,从《系辞传》出发,最核心内容即《易》道规律,其由乾阳与坤阴构成。二者有各自的现实来源,天地是乾坤的象征物,乾坤是天地之用,以乾坤变化象征天地自然变化,具有唯物主义因素;二者有各自的性质特征,古人从直观形象思维出发,天体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常动不已,地体安而不动,有常静之象,类推到自然万物,禀赋乾阳之性为动,禀赋坤阴之性为静,类推到人类社会,有大人小人,属性不同,分工不同,行为标准也不同;二者构成《易》道,缺一不可,独阳不能自生,独阴不能自成,是必阴阳相须,然后可以生成万物。  相似文献   

11.
正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这句话的原意是:或者也要考求存亡吉凶,则安坐就可以知道。智者观玩彖辞,则已理解的可以超过一半。想要了解事物的存亡吉凶,聪明贤达的人闲居在家中就可做到。怎么做到?一是看爻处于什么位置,六爻构成是怎么样的;二是结合卦象,仔细考察玩味其卦辞。做到这两点,卦义的一多半就可知道了。这句话的中心要点是"彖辞"。它由何而来,代表什么意思,与爻辞、象辞的区别是什么,与《彖  相似文献   

12.
正时逢盛世,国倡清廉。遂民所愿,廉政箴言书法碑林已于胡公耀邦故里昂然而立矣!观乎此处,青山环抱,碧水迴流,山风传先贤神韵,泉声隐哲人嘱语;巨碑竞立,翰墨龙腾虎踞,雕刻鬼斧神工;格言警句石铭,字词珠飞玑蹦,警示洪钟大吕。何止是山水圣境,又为艺术殿堂,更是心灵洗礼处。廉,端正洁净也;政者,正也。政廉则风清气正,天下安矣;人廉则清白节俭,德行高矣。故尚廉乃治世之基、修身之本、世代践行之义也。书法乃中华文化之精髓也,  相似文献   

13.
《呼和浩特科技》2004,(3):12-13
1999年3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同意,并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体改委批准,在原内蒙古贵金属冶炼厂、内蒙古金店的基础上,通过资产重组,全员入股,完成了公司体制改革,成立了内蒙古乾坤金银精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乾坤公司)。  相似文献   

14.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系辞》开篇就讲到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将远近、上下的位置关系明确开列出来,到这一章,一路贯通下来,再度申明主旨。无论是"崇"还是"尊",都暗含着人的敬意;因为高、远,人类便充满了向往。而"卑"为低、为近,人便感觉亲近、实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人对"天"与"地"的感知,"天行健",是人最应该仿效的对象;"地势坤",是人最应该具有的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说:《水浒》“一部书中写一百七人最易,写宋江最难。故读此一部书者,亦读一百七人传最易,读宋江传最难也。当此书写一百七人处,皆直笔也,好即真好,劣即真劣。若写宋江则不然,骤读之而全好,再读之而好劣相伴,又再读之而好不胜劣,又卒读之全劣无好矣。”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奇异的现象呢? 他说:“则是褒贬固在笔墨之外也。”又说皆出于“深文曲笔”。  相似文献   

16.
我与网络打交道可谓久矣!1996年,我在北京市政府做公务员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互联网.……  相似文献   

17.
半个多世纪以前,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孔子的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最先由孔子提出。他在《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o他的孙子子思因“优道学之失其传”,“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则把它隐括为“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孔子把“中庸”看作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什么是中庸?孔子曾有过自己的解释。他说,就是像舜那样:“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选言,隐恶而杨善,执其两端,用其中…  相似文献   

18.
贤贤易色《学而》:“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邢昺、朱熹等都以“易”为改易,谓“能改易好色之心以好贤则善”(邢昺语)。如此讲“贤贤易色,”语法上不通。  相似文献   

19.
宋名臣洪皓(1088—1155)字光弼,政和五年进士。宣和六年,皓任嘉兴府司录,磬官仓、截纲(朝廷调拨物资统以“纲”名之)粮以赈灾,知府认为风险太大。皓说:“事急矣,今以一身易十万人命,虽死何憾!”嘉兴人民因而称他为“洪佛子”。皓同情被迫从事武装反抗的人民,曾招抚所谓淮南贼李成。  相似文献   

20.
小易 《科技智囊》2009,(6):69-69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秉,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秉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秉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