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佛教的生态思想既包含了对解决自然以及人文精神生态问题的可借鉴思想,又为研究古代作家的生态审美取向提供具有哲学认识论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理路。审视中国古代作家从佛教生态思想中所融摄的观念及其所显现的人文精神生态特征,无疑对构建和谐人文精神生态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崇陶现象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后世文人对陶渊明不慕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归隐田园的隐逸行为的推崇;其次,是对陶渊明平淡自然的田园诗中表现出的归隐之乐和宁静心态的向往和崇敬。崇陶现象的产生及流变,不仅表明了道家隐逸文化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影响之深,而且也是儒道思想互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教书育人应在各科教学中体现出来。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很好的育人作用和意义。在教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崇敬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立志笃行的思想,推崇好学不倦的风范,倡导文明道德的品行,确立对古代文学家正确的品评现。使学生通过古代文学的学习同时受到健康思想、意志、情操的陶冶。  相似文献   

4.
中国园林传统造园手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表现出来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一种"世外桃源"般的隐逸生活、是哲学和美学意义上超越世俗生活的体现。这种理念是以儒学和道家文化思想为土壤,从中国的文人阶层乃至文人化的官僚、宗教人士中产生并注入园林艺术的,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核心和文化灵魂。营造匠师和园艺匠师都在为贯彻实现这样的理念提供技术手段。综观古代一些造园家理论家的研究总结,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基本手法不外乎这么四点:因地制宜,顺应自然;以水为主,多重构建;有法无式,重在和谐;善于借景,引伸空间。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和谐校园的灵魂。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保证:"人和"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关键,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前提,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保证校园和谐。和谐校园文化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客观务实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丰富高雅的物质文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精神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以严谨笃学的校园风气引导人,以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熏陶人,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人,以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激励人,以规范科学的校园制度约束人。  相似文献   

6.
赵文斌 《科技信息》2010,(26):64-64
和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在社会发展的今天,这一思想对现代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管理要人性化,要顺应学生发展的天性,要创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欲望是作家创作的内驱力,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欲望有什么影响,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不能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道教的功利性,文人纷纷走近道教,文学观念中的道教因素等方面,对道教与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功利欲望作些专门探讨。这无疑会拓展人们研究的新视界。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前的<楚辞>研究中,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怨君"思想.这是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发展变化的客观反映,是中国古代文人思想上民主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萌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在文人艺术,而古琴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也正是由于历代文人的不断参与而逐渐形成.古琴艺术散发着浓厚的文人气息,是古琴与文人结合的文化成果.现今人们谈古琴文化,多从文人思想对古琴文化精神的影响方面论述,忽视对古琴文人化发展过程的讨论.以本末关系来论,古琴艺术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为末,古琴的文人化过程则为本.按中国传统文化前继后续的发展模式,追本溯源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原则.因此,梳理古琴文人化过程是有必要的.从文献来看,古琴与文人的关系早在上古三代的礼乐制度就存在,后来发展到汉代,尤其是东汉,古琴的文人化才基本成熟与定型.  相似文献   

10.
陈铁梅 《科技资讯》2008,(36):210-210
本文阐明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般内涵,指出了信息安全科学实践中应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这对于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信息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用人文社会学的方法,从人文价值的角度探讨了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价值的本质及其人文价值,指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价值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精义所在,进而探讨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价值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若干启示及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2.
奥林匹克运动会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有感召力的体育盛会,是不同文化的友好交流与密切融合。同时,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内涵也随之发展并超出了体育竞技的范畴,它的丰富内涵和它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期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也随之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因此,古代奥运会的人文精神也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是整个高等教育的根基。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希腊,都注重人文教育,都注重培养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弱化,人文精神缺失将导致严重后果。培养人文精神不可忽视经典阅读教育和母语能力教育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现代图书馆要重视技术上的投入和发展,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体现图书馆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本质和精髓,而人文素养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高等院校应切实加强研究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使之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文革"时期的文学思潮首先是与"批判"有关的的文学思潮,包含在"文革"中创作的"批判的文学"和受到批判的文学。这两类文学所表现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妙。之所以有着不同的命运,在于前者领会了"文革"的根本精神(夺权)且多是"三结合"创作的产物,而后者未能吃透"文革"的精神且多是个人创作,因此它们的命运只能归于殊途。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创新型河北”和建设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强省形势下,河北省的科技宣传应基于“大科技”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思路,全面准确传播自主创新科学内涵;营造创新文化生态,培育新时期的河北人文精神;创新科技传播方法,为建设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强省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加强科技传播格局构建,形成建设“创新型河北”舆论强势。要坚持科技传播导向,以科学的精神报道科技;进一步组织完善规模战役报道;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与经济传播。  相似文献   

18.
邱祖发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47-150
人文精神传承,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基础,关系到综合素质高强、可持续发展的全面人才的培育。人文精神传承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应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人文精神传承,进行高校人文教育的构建,强化人文素质的培养,构建人文校园。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在现代图书馆建筑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图书馆建筑在注重现代化设计的同时应把人文思想始终贯穿于建筑当中,使之成为图书馆建筑的灵魂.阐述了图书馆建筑与人文思想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图书馆建筑中体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风景油画为什么要切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进行论述,提出传统文入画“写意性”是中国当代油画审美领域拓展的新命题,继而论述了风景油画创作中如何运用传统文人画的表现方式,即“写意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