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求法悟道、弘扬禅法以及创宗立派等方面论证了临济义玄与江西洪州禅之密不可分的关系。临济义玄因参学洪州禅而悟道,并承续洪州禅的思想,建立黄檗宗旨,强调自信自悟,主张无心无事。尤其重要的是,他创新洪州禅的禅修理念和接众方式,为他创建临济宗派奠定了充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朱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杲及其禅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早年的人际交往中,朱熹先后与宗杲的弟子道谦、宗杲本人来往密切。朱熹与道谦、宗杲二人的交往,必然涉及思想的交流融摄,这对后来朱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宗杲禅法中的顿悟内容对朱熹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二宗杲禅法是朱熹吸收华严思想的中介。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相关史料,对华严学与江西禅宗之间的关系作出较为详尽的论述。具体来说,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造性地吸收华严理事不二理论;二是华严教义的禅学化实现;三是在弘扬禅法中又兼释华严教义。这三个方面对应着三个不同的层次,三者分别从佛教理论、禅修实践及宗派互补不同角度作出了具体展示,其从逻辑上讲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高峰原妙禅师是禅宗临济宗杨岐派的重要人物,其提倡的看话禅禅法影响重大。禅宗的种种参禅法门过程各不相同,高峰原妙的看话禅禅法提倡让学人通过参疑团问句,使心神凝聚精神集中,达到忘记身边一切,即起疑情的境界,在达到这种境界后,要求修行者继续坚持这种状态,最终达到开悟,洞见世界万物的本质,及其自性的目的。原妙的看话禅是一套系统的指导修行者实践修行的方法理论。  相似文献   

5.
《经》顿教法门,为传统佛教教义范畴和宗教仪式及功课中注入了鲜活的世间内涵,将人们从传统宗教角色和使命之中解放出来。《坛经》将传统佛教通过戒、定、慧等修行程序,皈依外在的佛、法、僧,依据佛法经论,实现成佛之目标的历程转换成体认自性般若,“识自本心”、“即心成佛”的顿悟过程。将外在的宗教仪式、功课与自性联系起来,实现宗教仪式和功课的内在化,体现了高度主体性精神和自由品质,这是《坛经》所蕴涵的人间佛教品格。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坛经》的地位,指出《坛经》是慧能思想的集中代表作,对自由作了精辟的阐释。慧能认为自由的本原是自心即佛,自由的途径是自性自度,自由的思维是无念为宗,自由的实现是顿悟成佛,自由的回归是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神会是早期禅宗南北两派“顿渐”之争的关键人物。他对联大乘起信论》中的顿悟思想进一步抉择与发挥,提出了心的“灵知”之用,认为心不仅可以认识外界事物,还能够认识自身的空寂本性,这就为顿悟学说提供了明确的理论基础。但这种顿悟禅法不藉由任何手段和阶次,因此在实践中无法入手,仍然不得不让渡于渐修,如接受善知识的开示、引导以及广读大乘经典,而他明确反对坐禅修心的方法则有刻意强调南北两宗禅法区别之嫌。  相似文献   

8.
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人除了意识自我这个主人格之外,还有不同的次级人格与主人格并存着,它们各自有一定的自主性。荣格用自性化来说明心灵的发展。他对心灵发展的定义是,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个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合的人。人生命的前半段,主要是形成人格和发展自我的阶段:在生命的后半段,主要的任务是自性化。而自性化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和谐的人”。  相似文献   

9.
王维受神会请托,在对慧能禅师的禅学思想高度认同的前提下,写作了《能禅师碑并序》,这是最早撰述南宗创始人思想的文献资料。王维平实客观地叙述了慧能禅师的身世经历和得法因缘,在对慧能禅师隐忍、安住、无我及古高僧之德等特质的认同中,表述了对禅宗伦理思想和价值的概括与颖悟,并隐约传达了自己的禅修观念。《能禅师碑》对于研究王维与南禅宗的关系及王维禅学思想渊源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入宋日僧荣西返日后开创了日本临济宗,传承和发扬了六祖慧能的南禅宗思想.其思想于室町时代随着禅宗世俗化的脚步进入日本文学领域."俳圣"松尾芭蕉师从临济宗佛顶和尚研习禅法,其俳句作品接受和弘扬了六祖慧能思想,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蕉风",将俳句文学推向了巅峰.  相似文献   

11.
对人性的探讨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永恒的主题。佛教对佛性的探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人性由染转净、改过迁善直至达到大圣大贤完美人格的追寻。那么,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人性的自我完善到底是对本性的回归,还是基于后天修习的结果?法相唯识宗的种习理论给予人们以不同传统思维框架的解读,该宗对种子"本有"还是"新熏"的反复辨析无疑给我们正确地认识人性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党措 《西藏大学学报》2013,(1):121-127,184
《释迦谱》形成于南朝齐梁时期,是中国人编纂的第一部释迦牟尼传记。文章通过梳理部派佛教早期、分裂期及大乘佛教初期佛教史中的释迦牟尼形象,进而从生命过程、外貌形象和法理形象三方面对《释迦谱》中释迦牟尼的形象进行深入挖掘,归纳出其形象特点。《释迦谱》中的释迦牟尼是经历了出生到涅槃的神性人,又是从过去穿越到现在的人性神,其形象是时间上纵向单一性和空间横向多重性的交汇,是立体、多元而不可复制的。  相似文献   

13.
儒家心性论的理论旨归是天人合一,禅宗的心性论是教人顿悟成佛,天和佛分别是儒家和禅宗的最高哲学范畴,而禅宗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化佛教,其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免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就心性论方面说,儒家和禅宗既有不同特点又有相通之处,其最终的归宿都是指向对生命的关怀,对生命本体的追求,都是通过对心性的探讨和实践,来实现生命的和谐与自由。  相似文献   

14.
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虽各自沿着自己固有的轨道前行。然而具体到个人身上,尤其是思想较为自由的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身上,则融合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生活于明嘉、隆时代的松江名士何良俊,既重经又崇佛重道。儒为其一生立身根本,佛道则为养性之具。不同的是,他把佛道的精义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使其不再神秘、令人敬畏。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佛教禅宗思想的基础上,解读《藏春集》中诗歌作品所蕴含的禅宗理念,将作品的文本分析与禅宗思想的基本特征有机地结合比对,总结提炼出刘秉忠诗歌创作表达的即心即佛、顿悟成佛、无念为宗、即世间出世间的佛学主题。  相似文献   

16.
佛教的传入逐渐改变了吐蕃原有的绘画审美形态,藏传佛教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不断巩固,决定了藏族传统美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属性。把“度量经”作为造型标准,通过观想、默识心记的观察方法塑造形象,以互动式进行审美体验,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兴趣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这是藏族传统美术的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17.
旅游文学语言作者从佛家理念中吸取空理,破除我执,寄兴山水,到大自然中去寻求不生不灭、坦然寂静的境界。佛家心与境谐、借形悟道的思维方式给了作者一种启示,作者以一颗澄静、自由的心灵去感悟自然,在对山水的吟咏中表达出对佛理的体悟,使其旅游山水文学语言空灵静远而富有佛趣;同时,心灵对自然环境的体会焕发为对生命和宇宙的感悟,使心灵体合宇宙,从而达到"物我浑一"的境界,这种境界能使心灵得到安顿,灵魂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8.
《米拉日巴传》中的经济社会与宗教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拉日巴传》记叙了藏传佛教噶举派11世纪时期尊米拉日巴的生平。传记的目的在于显示米拉日巴解脱和成佛的道路。但同时以学的方式记录了11、12世纪藏族民间经济和宗教生活的大量资料。在这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佛教逐渐确立了自己在藏族社会中的崇高地位。传汜描述了这一时期世俗和神圣两个层面的生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社会对宗教社会的影响和选择,是佛教取代苯教。最终扎根于藏族社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