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他高举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新文化启蒙运动,在对资产阶级革命了解的基础上,他转而走向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然而,因为他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时局缺乏正确认识,他最终离中国共产党而去,离马克思主义而去。  相似文献   

2.
康德是启蒙运动的健将,他改造和提升了启蒙运动的水平。康德确定了启蒙的定义,即“人摆脱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他提出启蒙运动的口号是“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性。”启蒙精神是批判的,启蒙是一项长期、持续和反复的社会任务,是人类永不疲倦地追求自由权利,争取自身解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结合起来。但这并不能说五四新文化所倡导的民主、科学的启蒙运动已结束。相反,今天民主、科学仍然是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传教士东来而引发的中西文化冲撞和交流,仅仅在中国少数文人学子当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却没有对中国社会造成大的冲击。然而由传教士译介到欧洲的中国儒家哲学却对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基督教文化受到冲击,圣经的权威遭到质疑。本文以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为代表的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与中国文化的接触入手探讨了中国儒家思想的译介对于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从而说明欧洲文明源头中固有的人文精神和"理性"尊崇是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根本来源,但同时也受到由传教士译介到欧洲的中国儒家学说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原有的高校"两课"教学体系面临严峻的挑战,新形势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要有新的生机和发展,教学内容应融贯科学精神,即求真、求实、理性、怀疑和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6.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是对西方缺乏约束的现代性批判。白璧德认为近代西方文明扩张时代和内敛时代相互交替,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文明丢弃了古典的和基督教的文化约束,而没有找到新的替代品。科学人道主义和情感人道主义泛滥,这两种类型的自然主义都否定了超理性区域,社会信仰缺失,离心力量使得人与人斗,阶级与阶级斗,最后是国家与国家斗。这是理性与信仰矛盾在西方现代转型时期的集中体现。面对美国的崛起,白璧德提出"创造标准"的新人文主义以引领社会,对当下中国的现代转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特荷德.埃夫拉姆.莱辛是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用破与立的方式推动着德国启蒙运动的发展:反对德国的封建专制,提倡民主自由;反对德国的分裂割据,用世界主义来突破各自为政的心理;反对德国社会的法国化倾向,希望重建德意志民族文化。通过这些斗争,他不仅宣传了理性,也给当时封建主义以重创,而且启发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建构起了德意志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市民文化,使德国启蒙运动向纵深发展,为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从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角度,来论述"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其实,除了这一外部因素外,还应该涉及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能满足中国人的革命需要、近代启蒙运动尤其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李大钊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等因素。本文着重对马克思主义能满足中国人的革命需要、李大钊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型态,在不断批判后现代主义的过程中,论证了环境运动不能脱离人的尺度,不能没有理性,不能没有科技,从本体论上证明了环境保护的最佳选择是社会主义,实现了绿色运动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开辟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选择,为环境保护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即公共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哲学专业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这两种教学传授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都在向大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思想,区别只在于哲学专业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更多地关注于"理论理性",公共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多地关注"实践理性"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两种解释路径都是诠释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大众化、通俗化的创作方法对现代文学乃至建国后的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他的文学创作兴盛于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时期,从创作主题到作品语言似乎也都与《讲话》的精神相一致,但若追根溯源,他的思想和实际的创作理念其实是深受“五四”新文化启蒙思想的影响的,而且也始终是以自己的方式沿着五四的道路前进的。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大都认为广义的"五四运动"包括了"新文化运动";在词语使用习惯上,或将两者替换使用,或合并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使用,代称该时期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事情。两者关系之密切由此可知。但两者之间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新文化运动"最初名称不一,甚至被认为是敌人的诋毁称呼,只是到了后来才被逐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五四运动"则最初是指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学生运动。实际上,"新文化运动"是针对辛亥革命之后的社会现状所进行的思想文化补课,属于思想文化层面上的救亡,具有间接性;而"五四运动"则是爱国情感的直接表达,指向当时的国际国内政治问题,属于政治层面上的救亡,具有直接指向性。两者虽有联系,但不宜混淆,因为这样必会遮蔽其中一者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国剧运动是一批有着世界视野的戏剧倡导者们发起的一场旨在恢复戏剧本性的戏剧运动,他们以戏剧的审美现代性诉求来反抗五四《新青年》派学者们提倡启蒙而带来的戏剧的功利化倾向。虽然当时尖锐的社会现实使得国剧运动倡导者们追求艺术至上的戏剧主张成为泡影,但他们的审美探索却弥足珍贵,他们为中国戏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中启蒙思想家改造中国国民性思想的分析,认识新文化运动的立足点,并揭示其历史意义,认为启蒙思想家批判陈旧的国民性,呼吁国民思想的更新,力图改变国民性的思想,时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仍旧有着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湖南在民国初年是南北军阀军事对峙的中心地带,战祸连绵,民不聊生,有着革命传统的湖南知识分子亟思拯救。五四运动后,湖南新文化运动经数年酝酿一朝爆发。作为湖南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的标志,著名新文化社团新民学会与健学会的活动堪称全国的表率,它们的理论张扬与社会实践均深刻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改造社会改造思想的革命性质。它们如同火种,也是古老的湖南走向新时代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五四精神是指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整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即民主科学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强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今天,我们弘扬五四精神,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学习,坚持科学发展观,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开拓前进;牢固树立现代国家观念、民主法治观念、环境观念和道德观念,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兼论《新青年》前期的办刊宗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五四精神的诠释史;在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所刊载的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作者简要论述了对五四精神的认识。要发挥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把五四精神与当今的时代特点相结合,继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传统,在新的世纪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随着十月革命的发生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思想传入中国,在中国的文化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变革,民间一些具有爱国思想和民主意识的知识分子以教育救国为己任,纷纷集会结社,宣传各自的主张,从而掀起了中国民间教育社团史上第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9.
五四科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提倡科学到传播马克思主义,由尊崇科学到选择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不断弘扬科学精神、不断超越自我所实现的一次重大飞跃.由此可以看出,五四科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前者为后者扫清了道路障碍,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相应的思维框架和解释学背景.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五四女作家的创作实际,通过剖析文本中对母亲、男人的心态以及情爱观、性心理,审视了五四女性写作的主体意识,从而真实地把握了第一代女作家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