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古是现代人研究古代人类活动留下的遗址或遗物,从而了解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宗教活动等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考古方法是田野中寻找、发掘,查找有关文献记载,对已发现的遗址和遗物比较,进行分类,排比以确定古物年代,用途等。但往往由于资料不完整,旁证不全,使不少考古疑案难作定论。物理实验技术的发展为考古提供了新的手段,解开了不少千古之谜。确定古物的年代 1950年美国物理学家首先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是从何时开始直立行走的?这块180万年前的头骨化石的出土,可能会再一次改变这个问题的答案。这块化石发现于格鲁吉亚高加索山区的德玛尼西考古遗址,被命名为"头骨5号",拥有最完整的下颚和头盖骨。它代表了早期人类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目前,科学家在这块头骨  相似文献   

3.
正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人类对燃煤的使用不超过2500年。然而,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遗址考古发现,3600年前,这里的人们就在使用燃煤了。这一发现将人类用煤历史推前了1000多年。该考古发现因此入围"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下面,我们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阮秋荣研究员给我们讲讲这次考古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4.
永年 《科学通报》1962,7(4):48-48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古代的文化遗存非常丰富,这些文化遗存对于研究我国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考古工作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天地。但只是在解放以后,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考古工作才得到迅速的发展。随着国家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考古工作普及全国各地,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收获。“新中国的考古收获”就是一本概括地介绍建国以来田野考古和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的书。这本书是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主编的。各章节大部分由该所的青年研究人员执笔。  相似文献   

5.
中国猿人第一头盖骨的发见,迄今已25年了。这个划时代的发见,标志着全世界人类化石研究史上新的一章。自第一头盖骨发见以来,在25年的工作中,我们发见了丰富的古代人类遗骨,而且有大量的石器,用火的遗迹,以及大量的动植物化石,为我们了解人类发展史提供了无可比拟的科学资料。我国人类化石及旧石器文化遗物的特别丰富,证明了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的理论并充实了达尔文生物演化的学说。中国科学院召开这样一个盛大的纪念会,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在今天,我们有必要对中国化石人类的研究,作一个全面的叙述,包括过去历史、目前情况以及未来应当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20世纪考古学的兴起,大量的药物或药物相关遗迹(遗存)相继出土,为开展本草的考古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进而为本草考古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本草考古的形成基础、定义与学科定位、研究对象、研究方向以及与其他考古学科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对本草考古这一新兴学科领域进行了阐述.本草考古,即应用现代考古理论与方法,以考古出土的药物及其相关遗存为对象,探索人类与药物的相互关系,重建中医药文化遗存的时空框架及中医药发展历史,为本草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草考古为考古学与本草学的交叉新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借助其他考古学科研究成果,积极推动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1977,22(12):547-547
古地磁学的研究成果为大陆漂移说的复活以及板块构造说的创建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追溯人类历史时期和史前时期的地磁场强度及方向的变化特征,是古地磁学的一门分支——考古地磁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它对认识地磁场的演化特点、解答地磁场起源问题,以及考古学诸方面的研究,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报道我们实验室于1975年对拉萨大昭寺古砖的测定结果,提供考古地磁学的一些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强调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要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要运用科学技术提供的新手段新工具,提高考古工作发现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气候变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诚 《科学通报》1974,19(4):168-168
气候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自然条件。根据气候记录、史料和考古材料分析,世界(包括我国)的气候都经历着长度为10~0—10~8年的各种时间尺度的变化。目前,引起全世界气象学家关注的,是从本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变冷(这一趋势在我国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科技手段。水下考古人员在爱琴海海域寻找世界上最古老沉船的遗骸……如果成功。将会对人类历史上一个关键时期的认识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即人类历史最早始于长途远洋探险的航海时代。  相似文献   

11.
<正>石器是考古遗址中常见的一类出土遗物,它因不会腐烂而成为了解人类历史的珍贵见证。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99%以上的时间都在制造和使用石器,考古学上称之为"石器时代"。根据制作技术的变化,石器可以分为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考古学家便以石器打制和磨制技术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马王堆汉墓发掘是我国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因一号墓中出土了两千多件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了2100多年而未腐烂的女尸而令中外震惊。在事隔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特约当年参加发掘工作的考古专家和我们一起重温这一重大考古发掘历史,相信会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夏鼐 《科学通报》1959,4(21):722-722
解放以后,中国的考古学工作,同其他科学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領导下,进入了一个嶄新的时代,蓬勃地发展起来了。十年来我国空前的經济建設工作,到处发現了古代居住遺址和古墓,出土了許多重要的古物。这样便推动了考古学的发展。而更重要的是:考古工作者接受了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认識到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有机构成部分。我們不是“为挖宝而考古”,也不是“为考古而考古”,而是为了要闡明古代社会經济发展的过程而进行考古研究工作。不象解放以前那样只注意有丰富随葬品的墓葬,我們已經更多地注意居住址的发掘,因为它能够更全面地提供关于古代劳动人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西周王朝因其广封诸侯、扩大统治疆域而著称.山东地区号称齐鲁之邦,即是源于西周初年分封的齐国和鲁国.然而,由于受到文献和考古资料的限制,这段历史中西周王朝经略东方、分封齐国的历史,却一直扑朔迷离.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和车马坑、祭坛等重要遗迹及带铭文青铜器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对西周王朝前期历史和齐国早期历史研究的强烈关注,其中的关键之一就是对该城址性质的认识.由于直接说明城址性质的材料有限,目前关于城址性质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保留在古代遗址中的植物遗存是研究遗址性质及功能的重要资料,陈庄遗址系统的植物考古研究显示,城址中保存了丰富的优良牧草草木樨属种子,结合车马坑等考古发现,我们推测这些草木樨属植物可能是战马的饲料,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陈庄城址可能是西周王朝早期东方军事城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考古发现中的"人吃人"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据表明,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在人类社会的各种形态里,都可能存在过“人吃人”的残忍现象。  相似文献   

16.
考古学对人类了解自己的历史,具有重大的意义。过去考古学只使用传统手段,使它受到很大限制。现在将高技术用于考古学,使它如虎添翼、面目一新。 高技术用于考古的分析 考古学有一个特点是发掘出来的试样通常很少。有时还要对本身到底是什么都还不清楚的试样进行分析。 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是考古学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它有  相似文献   

17.
文物出版社最近汇编出版的《水文、沙漠、火山考古》一书,内容新颖,别开生面。它包括三组独立而又彼此相关的部分,即长江上游水文资料的考古发现,毛乌素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地理环境变迁的探索,以及山西大同火山群活动规律的质疑。这些文章大都不是单纯地就文物考古而谈文物考古,仅仅局限于对出土文物的历史价值作一般的探讨,而是以文物考古为手段,  相似文献   

18.
石器是考古遗址中常见的一类出土遗物,它因不会腐烂而成为了解人类历史的珍贵见证.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99%以上的时间都在制造和使用石器,考古学上称之为"石器时代".根据制作技术的变化,石器可以分为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考古学家便以石器打制和磨制技术为依据,将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而金属工具出现...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那么多人对考古如此着迷?他们为何会关注古埃及、罗马帝国和希腊的黄金时代?历史的科学研究会如何促进人类思维的发展?考古的研究主题是我们昔日的生活———我们的日常习俗、信仰、服饰、商务和政治。通过开展这些研究,我们是否希望确信人类是在进步和发展?我们是否希望能与古代文明加以比较?想想庞贝城。这是罗马以南的一个城镇。公元79年8月的一天上午,整个城市转眼之间就被埋在了火山灰中,这个遗址浓缩了罗马帝国巅峰时期的生活状态。在前往参观之后,我们会发现些什么?那时的生活与2002年没有什么差别。当然没有汽车和空调,…  相似文献   

20.
云南洱海盆地早期人类活动的花粉证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云南洱海钻孔沉积物花粉提供了流域人类活动的证据. 精确的AMS 14C年代序列的建立使得花粉结果与考古、史料记载可以比较. 早期人类毁林开始于约5500 aBP(14C), 以流域垂直植被带谱的退化和次生松林的形成为标志. 人类活动最初表现为对森林植被的选择性砍伐. 毁林导致了流域地表径流的增加和侵蚀作用的加强. 牧草、作物等草本花粉的出现和增加反映早期畜牧业和原始农业耕作的存 在. 有限的人类活动和适宜的气候使得次生松林得以迅速繁荣, 土壤侵蚀也随之降低. 花粉浓度显示的严重的毁林时期出现在2160 aBP(14C)后, 与历史资料记录的人口快速膨胀、第1个县制建立的开始时间相一致. 农业的发展使得耕作土壤侵蚀不断加强, 入湖细颗粒物质和营养物质增多. 人类严重毁林引起的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也更突出. 花粉揭示的人类活动开始时间早于研究区最老的考古年代约1500年(14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