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科学》2013,(4):8-12
短短两天,先是一块陨石坠落俄罗斯境内,引发上千人受伤;后是一颗小行星飞掠地球,热无数人虚惊一场。地球感觉“亚历山大”!不过,美、欧、俄等权威航天机构纷纷表示,这两者实际上并无关联。尽管这样,这一巧合却激起了全球对与靠近地球陨星及小行星的浓厚兴趣,同时引发人类对地球安全的忧虑。  相似文献   

2.
2012世界末日那一天,果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性灾难,那就是——糖水洪灾!太阳吃剩的棒棒糖被融化成水后.多次借助万有引力与地球擦肩而过。而这一天,地球即将遭到糖水的攻击。在此前三个小时,有人为地球默哀过;  相似文献   

3.
宇宙尘埃流入量的多少具10万年的周期变化。宇宙尘埃流入量增加,地球气候变暖,出现间冰期环境;当宇宙尘埃流入量减少,地球气候变冷,出现冰期环境,这是由于宇宙法埃对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的热效应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4.
燕兴华 《科技信息》2011,(33):I0397-I0397
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大地测量学中测定地球的大小,是指测定地球椭球的大小;研究地球形状,是指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测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是指测定以地球椭球面为参考的地面点的位置。将地面点沿法线方向投影于地球椭球面上.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知识告诉我们,在浩瀚的宇宙中,惟有太阳系中的地球,蓝天碧海、风景秀丽;风起云涌、气象万千;生机勃勃、物种繁茂;人类的诞生与进化,建立了高度文明的社会。地球是一颗各种机缘巧合、奇迹汇聚的行星,这些奇迹来源于地球形成时的各种先天性因素与后期演化过程的重大事件的和谐结合。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美国早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后来欧洲成立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GU),从2002年开始,又成立亚洲海洋地球科学学会(AOGS),由台湾著名学者Wing—Huen Ip(叶永炫)教授担任首届主席。该会开始主办和出版地球科学进展5卷集,分别为:第1卷固体地球(SE);第2卷日地关系(ST);第3卷行星科学(PS);第4卷水文科学(HS);第5卷海洋和大气(OA)。  相似文献   

7.
大巴山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科学利用这片国土,采用观察和检测方法对其进行研究;该区没有地震等强烈的地质灾害;从总体上讲,大巴山区岩石圈环境质量是较好的;土壤圈水土流失严重,但没受污染,环境质量好。  相似文献   

8.
鉴于科学大师李政道提出“微观的粒子和宏观的真空是分不开的……要结合起来”的难题;尝试以超光速率算法为主导;包容光速、真空等相关物理量融为一体协同构成地球物质同一总框架;可将微观、宏观、真空、正、反物质等五大领域的物质一一分解;率先得出最低限正-负分数氢;引出原子量级地球密度同时;估计其隐藏下地幔并结合成分数氢“偶素”,推测其产生地球分层自转动力和地球内部热源及地震源等涉猎地球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海洋约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占地球总水量的98%以上,已成为人类拓展生存空间和争夺经济制高点的希望所在;最具学科交叉和挑战性的海洋将是连接全球科学家的纽带;近海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修复和保护;海洋是地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为全球气候的巨大调节器已得到广泛公认;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海洋资源的迫切需求,呼唤人们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保护大巴山区地球生态环境,科学利用这片国土,采用观察和检测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地区的大气和水源采样测试分析说明大巴山区大气和水环境质量非常好;森林资源极其丰富,植物带谱明显,森林群落和食物链结构完整;植物没受污染,生物圈环境质量好。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2006,(1):58-59
21世纪最初的年头里,在经历了腥风血雨的战争、惨无人道的恐怖袭击、印度洋大海啸、卡特里娜大飓风以及巴基斯坦大地震之后,地球还会经受什么样的劫难呢? 美国宇航局(NASA)称,下一个威胁地球的就是小行星“阿波菲斯”。科学家称,在计算“阿波菲斯”的运行轨道时发现,它将在2029年与地球擦身而过.2036年撞击地球,造成比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海啸史可怕的破坏。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NASA近日启动“太空防卫项目”第一步,决定安放跟踪仪监视小行星“阿波菲斯”的确切轨道;这被世人称为“地球保卫战”的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冀言 《大自然》2009,(5):29-31
太阳给地球带来光明,没有它我们将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中;太阳哺育地球万物,没有它就不会有生机勃勃的地球家园。火红的旭日朝霞同殷殷的落日余晖都是无以言表的美景,目睹此景,忧郁的心情也会变得愉悦。  相似文献   

13.
建议我国的地球科学和地质勘探工作者逐步开展四大地球科学工程的研究与开发:参与由日本等筹划的大洋综合钻探计划;开发西北太平洋中国专署经济区的海底结核矿矿产资源;制定开发天然气水合物 (gas hydrate) 的技术方针,抓紧有关工艺及设备的研究;进一步加强深部地球科学的探索,深入开展青藏高原的科学钻探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地球内部的策重力构造圈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首先依据地球内部温度和密度不均匀分布数据,用计算机计算它的电离状态,得到非等温分层电离状态的电荷分布曲线;其次从地球内部存在的流体压力与两类体积力;重力和静电力的平衡方程讨论中,发现在某一等温层内可能存在微重力的构造圈,其厚度约为1000km左右;最后在地学研究向整体化和深部化发展趋势下,预期这个结果将有助于理解地球深部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从构造作用、生物演化、盆地形成等方面探讨了地球自形成以来所经历的各种复杂多变的地质作用。认为这种地质作用的形成与在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的阶段性与不可逆性;这种特性决定了地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构造作用机制、生物进化和盆地形成等都是不一样的,都具有旋回式递进变形的特征;地质作用的旋回式递进变形既可受控于内动力地质作用,也可来自于地球之外,但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新兴的天体生物学,包括研究地球上生命起源与历史、其他行星与月球可能遇有生命、以及寻求地球以外的宇宙生命;它与生物学、生物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行星科学与天文学等密切联系在一起。本书集合全球上述有关学科50位专家分别撰写最新内容与成果,既可供这一门新学科师生和有关研究人员学习和参考,也可供工程实践科技人员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学科技》2013,(1):25
老师,谢谢你给了我信心!你知道吗,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我从那次做摊主的游戏过程中,发现其实数学课也挺好玩的,学好数学用处真大!以前我数学成绩不好,没兴趣学,看来是学习  相似文献   

18.
系统地综述了油藏地球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主要研究内容:(1)储层孔隙形成的有机一无机反应及储层孔隙分布预测;(2)油藏地球化学描述与油藏注入史的研究;(3)油气田开发动态的地球化学监测技术;(4)油田开发中油-岩润湿性的地球化学机制及其应用.深入研究油藏地球化学,对于剖析储层特征与油藏注入史,认识油藏流体性质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寻找新的油气聚集带,监测油气田开发动态、提高油气田的产能和最终采收率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滑坡是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发育主要受控于岩性、结构面、地貌和降雨等;但这些因素在河谷两岸是随机的,不会造成谷岸滑坡发育差异具有明显的、统一的规律性。地球自转及日月引潮力是作用于地球上质点的两种重要的、普遍的、统一的力,它们是否对滑坡的形成及发生取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取决于河谷岸坡滑坡发育是否具有同样的规律性。经实地考察及对现有滑坡资料的统计发现,在北半球河谷北岸的滑坡多于南岸,东岸滑坡多于西岸,这表明滑坡的形成与发生与地球自转、日月引潮力确实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全球性环境问题是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结果,既涉及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与人类对地球系统的作用密切相关。区域环境变化是全球环境问题在区域上的反映和缩影,探讨区域环境变化问题既能丰富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内容,又可以为实施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期间可以优先资助从区域的角度开展的全球变化研究,并注重研究区域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响应,具体研究方向:(1)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与水循环;(2)东亚季风环境的形成演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影响;(3)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4)区域碳平衡及典型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5)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