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诗》有六义,风、雅、颂为《诗》之分类,赋、比、兴为《诗》之表现手法。这也是历代《诗经》研究者所形成的共识了,但具体解说到“比兴”的含义,尤其是“兴”的含义,则千百年来聚说纷纭。  相似文献   

2.
对乐府诗比兴的笺释,是清代乐府诗批评的重要内容之一。清末陈沆《诗比兴笺》之"乐府比兴笺",共对由汉而唐的107首乐府诗之比兴所进行的"笺释类批评",创获既多,特点亦众。陈沆《诗比兴笺》之"乐府比兴笺"的问世,标志着对乐府诗比兴的"笺释类批评",在清代末期已进入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诗比兴笺》虽不以对乐府诗的批评而著称,但其中的"乐府比兴笺",却使之成为了乐府诗批评史上的"第一书"。  相似文献   

3.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这是李白题为《春思》的一首爱情诗。这首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诗人以少妇的口吻,用简炼的笔法写景抒情,全诗紧扣“春思”二字;前两句借景起兴,寓情于景;后四句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整首诗情调浑然而为一体。短短的六句诗,把闺中少妇触春景而思夫婿之情,刻划得淋漓尽致,表现出少妇对丈夫深沉真挚的爱情。语言清新明快,形象鲜明生动,确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相似文献   

4.
虚者,心斋也——读《庄》漫笔之六王锺陵一如果说《养生主》篇是从个体存在的角度,对人间的不幸有所透现的话;那么《人间世》则是在展现残酷的人间图景的背景上,来对个体的存在问题作出说明的。“颜回见仲尼,请行。”此句说颜回欲之卫而见仲尼,但开头不明说请行的目...  相似文献   

5.
评析有关汉乐府《战城南》“梁筑室”等句的诸种解说,通过分析诗中的情感脉络和艺术特点,提出“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是比兴手法,是以在桥上盖房的荒唐之举来比喻君王自断生路的愚蠢行径的新说。  相似文献   

6.
对《诗经》比兴进行分类,是为了让大多数读者了解《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及其运用中的各种情形,但是要了解《诗经》比兴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必须了解其特点及发展趋势。本文对《诗经》比兴的特点进行详细剖析,不仅让读者加深对《诗经》比兴的理解,而且看出《诗经》中的“兴”与后代的写景或情景交融这样的艺术手法是一脉相承的,这对于读《楚辞》尤其是《离骚》,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屈原骚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卓然特立,独放异彩。然而,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历代学者对它进行了种种的研究与推测,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其一,“《骚》从《诗》出”。此论最为久远,影响也最大。西汉人刘安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东汉人王逸也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南朝人刘勰更明确地提出:“依《诗》制《骚》,讽兼比兴”。他们看到了《诗经》对《楚辞》的影响,是有一定道理的。其二,“源于楚歌”。这是近代较为流行的说法。王国维说:“《沧浪》《凤兮》二  相似文献   

8.
比兴是我国传统诗论的核心,但在《文心雕龙》的体系中,它并不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比兴》篇中的比兴是与章句、对偶、夸饰、用事等并列的文章技巧,刘勰承汉人之余绪,把它解释为比喻。当然,兴又不同于一般的比喻,它体现着古人一种抽象程度较低的思维方式,因而有自己的特殊性。但在《比兴》篇以外,“兴”字的用例则隐含着汉魏以来的一种新兴的文学艺术观念,即认识到了文艺创作与表达中情感的形象性,代表着古代文学理论中近似于“形象思维”的初步思想。《比兴》篇多沿汉人成说,而又有所发明的,主要是关于比。他把《诗经》中的比…  相似文献   

9.
对《诗经·卫风·氓》中的“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历代所解颇有不同。郑《笺》以此为追述之笔:“我乃渡深水,至渐车童容犹冒此难而往,又明己专心于女”,其后孔《疏》、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均申郑说,以为本句乃“此妇更追溯来迎之时”,“冒此深水渐车之难而来,明己专心于汝”。然如依此说,则势必打断全诗由婚前至于婚变按时序追述的章法。朱熹《诗集传》别立新说,认为这是写女子婚变后“复乘车而渡水以归”,其后也多有承此说法者。但此说亦可商榷。因本句前之“自我”二句言婚后生活,后之“女也”四句斥夫之无德,均为叙事之笔,而中间忽以…  相似文献   

10.
汉代诗学其主导的、典型的诗学思想可以一言尽之,曰:“诗”与“经”的矛盾.汉人以《诗》为“经”,通经致用,《诗》成为现实政治讽谏的张本.汉代诗学便在以“经”解《诗》的矛盾中确立起来.“诗”与“经”的矛盾表现之一是“虚虚实实的历史批评”;表现之二是“拘拘挛挛的情性说”;表现之三是“是是非非的比兴论”;汉人从以经评《诗》、解《诗》中引伸出的文学理论与原则,又成为其衡《骚》评赋的标准.汉儒解诗形成的《诗》“经”精神,一方面涉及到诗的艺术本质,另方面又过分注目、牵附政教风化,以至于损伤了诗美,也未形成纯粹的诗理论与诗美学.  相似文献   

11.
从汉儒所说的“比兴”,到唐人提出的“兴象”,我国诗学形象理论走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本文试图寻绎此过程并以此就教于方家。一、汉儒“比兴”说的意义及其局限“比兴”始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  相似文献   

12.
论《马氏文通》的"句"和"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如何区分《马氏文通》的“句”和“读”入手,对《文通》中“读”的论述进行考察,分析句读的功能,揭示出《文通》中“读”的本质是可以充当除句子谓语以外的任何成分的词组。“句”是完整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是独立的句法分析的最大单位。句读关系是上下位关系,“读”是“句”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鸟是人类的益友。爱鸟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近读《全唐诗》第二函第十册储光羲的《田家即事》一诗,古代农民爱鸟的事迹令人感动。诗云: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老农要看此,贵不违天时。迎晨起饭牛,双驾耕东菑。蚯蚓土中出,田鸟随我飞。群合乱啄噪,嗷嗷如道饥。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拔食与田鸟,日暮空筐归。亲戚更相诮,我心终不移。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开头四句写嫩绿的蒲叶一天比一天长高了,红艳艳的杏花一天比一天灿烂。老农邀请诗人来家中作客不仅仅是观赏春景,还要他看看春耕时节已到,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古本书的不同,王之涣《凉州词》诗中的第一句应该是“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从《凉州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黄沙直上”与《凉州词》的下三句构成了反映塞漠风光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而“黄河远上”似与下三句的意象不贯。  相似文献   

15.
对于古代方俗语词的研究,已逐渐引起语言学界的兴趣和关注。笔者平日涉览唐代诗文,时而发现有些词语字面普通,而若以常义解之,却往往与原意乖刺,意其为唐代俗语。不揣浅陋,胪举数条,略加考辩,间或论及古今注释之得失,然未敢自信能否有当于万一,尚蒙教所不逮,匡其纰谬,跋予望之。新妇新妇即新嫁娘之谓。秦汉以降,迄今沿用。但唐人所言“新妇”往往并不“新”,而是指已婚的少妇、老妇。可称己妻,也可称他人的儿媳,还可用作儿媳的自称。先举唐人小说数例。《太平广记》147·1058引牛肃《纪闻》记裴(亻由)先面见武则天曰:“臣今请为陛下计,安敢诉冤?且陛下先帝皇后,李家新妇。先帝弃世,陛下临朝”。此称他人之媳。杜光庭《虬髯客传》:“虬髯曰:‘……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此称己妻。又《太平广记》122·858引温庭筠《干(月巽)子》:“启姑曰:‘新妇七八年温清晨昏,今将随夫之宫,远违  相似文献   

16.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收篇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联 ,是为千古不朽的壮歌绝唱 ,历来被人们争相传诵。但其是否有何出处 ,人们却迄今似乎仍毫无所知。笔者近来在检阅《全宋诗》时 ,发现胡梦昱《步王卢溪韵》诗二首 ,其中第一首第三句“存取丹心照碧汉”一句 ,就正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全句的出处。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序志》篇中说:“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其中“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是刘勰在上篇“论文叙笔”的“纲领”。看《文心雕龙》中的二十一篇文体论,虽每篇论说的次序稍有异同,文字的繁简也有些变化,但这四个部分基本上都是可以找到的。以《明诗》篇为例,开头说:“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谟所析,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这就是“原始以表末”,即从  相似文献   

18.
“氓之蚩蚩”这句诗,是《诗经·卫风·氓》的首章首句。《毛传》训曰:“氓,民也。蚩蚩,敦厚之貌。”朱熹在其《诗集传》注云:“氓,民也。盖男子而不知其谁何之称也。蚩蚩,无知之貌,盖怨而鄙之也。”马瑞辰在其《传笺通释》中云:“蚩蚩,痴味之貌。”《韩诗》释蚩蚩为“意态和悦貌”。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此书注云:蚩蚩,忠厚的样子。”余冠英先生在其《诗经选》中注释曰:“蚩蚩,同嗤嗤,戏笑貌。”总之,以上这些解释,均是我国古今著名的学者对“氓之蚩蚩”诗句所作的解释。我认为这些解释并非符合诗句原意,故写此文探讨。《氓》是古今学者共同承认的弃妇诗。此诗是以一个被遗弃的妇女自述的口吻,倾述她被  相似文献   

19.
《诗比兴笺》是晚清出现的一部具有诗论性质、特色鲜明的诗选著作。作者魏源是清末今文经学的健将,其《诗比兴笺》虽是一部诗学著作,却体现了魏源今文经学的基本思想和学术方法。《诗比兴笺》追求"复古"与"微言大义"的思想立场,重视讽谕功能的"比兴"观念和随意取舍诗歌文本的文献观念,都是今文经学影响的重要表现。今天研究魏源《诗比兴笺》的诗学思想和学术方法,应该注意"致用"与"求是"的差异,注意其社会政治动机的历史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从而才可能做出历史主义的科学评判。  相似文献   

20.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收篇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联,是为千古不朽的壮歌绝唱,历来被人们争相传诵。但其是否有何出处,人们却迄今似乎仍毫无所知。笔者近来在检阅《全宋诗》时,发现胡梦昱《步王卢溪韵》诗二首,其中第一首第三句“存取丹心照碧汉”一句,就正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全句的出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