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哲学     
(一)理,太极 朱子之形上学,系以周濂溪之太极图说为骨干,而以康节所讲之数,横渠所说之气,及程氏弟兄所说形上形下及理气之分融合之;故朱子之学,可谓集其以前理学家之大成也。关於形上之道与形下之器之分,朱子云: “凡有形有象者,即器也;所以为是器之理者,则道也。” (与陆子静书文集卷三十六)所谓道,即指抽象的原理或概念;所谓器,即指具体的事物。故朱子云: “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 此器。”(语类卷九十五)又云: “无极而太极,不是说有个物事,光辉辉地在那里。当 初皆无一物,只有此理而已。………惟其理有许多,故物 …  相似文献   

2.
濂溪着重自然义的天道说,于神性义的天道则不着重,亦无相应的了解。于自然义的天道他亦仅本由玄思想象而为说的说法,并如《周易》或《乾凿度》一样依一定的囹象《周易》依卦爻囹象,《乾凿度》依《用书》图象,濂溪则依《太极图》而为说。流溪此一表现深深地影响了其后的宋明德、清儒及现代学人对天道的了解;亦即他们亦只由自然义而说天道为何及其如何表现,并多依立思想象而为说,而不说神性义的天道。有关浪汉的著作,现存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周子全书》收在涨溪的著作有<太极图>、<太极图说>、《通书*另有遗文并诗)。但《宋史》…  相似文献   

3.
<正>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汇集了中国古代先哲们对宇宙生成的主要观点,它基本上融合了儒、道二家的天道观。 《太极图说》非儒家之正统,这点对于宋代理学家陆九韶与陆九渊两兄弟来说,是深信不疑的。九韶曾首言破此事。他们两兄弟甚至由此而认为《太极图说》与《通书》不类,怀疑不是周敦颐所作,或是周敦颐学未成时所作,或是他人之文。诚如大家所知,朱熹和陆九渊  相似文献   

4.
朱熹的《太极图说解》,以“质而语其生之序”“气而语其行之序”阐释周敦颐《太极图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的五行次序。朱子后学对此多有不同解释。现代学者的解释皆未能越出叶采之说,然叶采亦未理解朱熹两种五行次序的义理结构。朱熹阐释阴阳五行循环错综的义理时,始终将太极置于本源之理的绝对性地位,阴阳五行化生万物之所以然是由于太极生生之理。通过对《太极图》图像及《太极图解》义理的分析,两种五行次序的义理结构和内涵可以得到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展现。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先牛在《谈艺录》中有《说圆》篇,对“圆”的哲理意蕴和审美内涵,作了广博的征引和深刻的阐发。从哲理意蕴来看,如“《易》曰:‘青立德,圆而神’”。对此,他在(管锥编》中曾作过如下的注释:“以圆转形容天运、遂心之周流灵活。””又如来了(太极图说解》曰:“O者,无职而大极世。”钱先牛认为:“我国先哲言道体道妙,亦以圆为象。”“O”这种循环往复,正体现了运转涵盖的功能,具有素朴的辩证法思想,正如(管锥篇》引黑格尔的话所说:“辩证法可象以圆形,端未衔接,其往亦即其还,日道真见诸反覆而返复。日思维运行如…  相似文献   

6.
一、道家左旋《太极先天图》的产生左旋《太极图》是以“太极”命名的图象,而魏伯阳《参同契》的九种图式中,并没有以“太极”命名的图式。以“太极”命名的图象,直至唐代《太极先天图》、清初学者毛奇龄在《西河合集·太极图遗义》中介绍了唐代道教典笈《上方大洞真元妙经》第三附图《太极先天图》(减图1),①便是最早以“太极”命名图象的范例。在此图中,已将《水火匡廓图》和《三五至精图》命为一图,所不同的只是,按《参同契》中  相似文献   

7.
南宋陆九渊人称“象山先生”,是因为其讲学之“精舍”座落在贵溪象山而得名。象山原名“应天山”,几乎所有的《中国哲学史》都这么讲。(范寿康的《中国哲学史通论》认为象山原名“云台山”,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则对此未论及。) 说象山原名“应天山”的依据大概如下: 淳熙十四年丁未,先生四十九岁。登贵溪应天山讲学。淳熙十五年戊申,先生五十岁,在山间精舍。易应天山名为象山,学徒结庐。 (《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年谱》)笔者认为,《年谱》系陆九渊之后人、门生所编,是他们的语言;《年谱》谓象山原名“应天山”,似有误矣。  相似文献   

8.
关于儒学"太极"概念,蕅益智旭以出家人特有的方式进行诠释。智旭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本原,这一本原具有阴阳之理,阴阳变化之神妙过程中化生万物;同时,太极和万物之间是一种体用关系,太极为体,万物为用。在无极与太极的关系上,智旭表面上赞同周濂溪,暗中又借鉴朱熹的观点。智旭还提出"太极妙理"说、阴阳善恶观等。智旭是站在佛教世界观的立场上诠释儒学理论范畴,其本义是在介绍佛学,藉儒说佛,会通儒佛。  相似文献   

9.
周敦颐之“诚”与现代商业竞争陈荣俊(91中③)“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素来是儒家哲学人生目的。宋代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的著作《太极图说》、《通书》,对“诚”意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阐述。周子的诚论涉及宇宙、性、道德等范畴。他认为诚是体现人和...  相似文献   

10.
朱熹与陆象山围绕《太极图说》展开的论辩中,关乎"无极而太极"的存有论认识牵涉到宋儒思想体系中的两个部分,第一是"道体"的性质,第二是工夫进路,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基本上决定了宋儒价值体系的义理形态。因此,透过朱熹与陆氏兄弟所展开的论辩,可以厘清两者之存有学内容及其歧异。朱陆二人在存有论系统上的认知差异导致他们对"无极"采取了不同的观点。象山倾向于肯认一个圆满自足的天道作为他儒学存有论的价值根源,并以此为基础而开出工夫境界论,在他的义理架构中,"太极"本身已具备了完善而圆满的形上根源特殊性,故反对在"太极"之上再设一个"无极";朱熹则着重于建构形而上的价值体系,他将无极与太极分立,赋予二者"异说同体"的特殊义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两者在道德形上体系中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易经》和太极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而其表达方式有别于西方逻辑思维,尤其是太极图缺少一个可以被连续方程所刻画的标准图,致使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科学性不足,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本文从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入手,通过单位正方形的内切圆,巧妙地应用了杠杆平衡原理(阿基米德定理)和模糊数学的核心思想,用一个代数方程精确地刻画了太极图的S曲线,不仅论证了中国太极图的科学性,也揭示了太极图反映事物存在的本根依据.  相似文献   

12.
心意拳论     
心意者,本于大学,正心诚意之谓也。诚其意以正其心,正其心以修其身。正心诚意者,修身之大要也,而谓之举,何哉?盖拳者,攻防之术也,心意者,亦攻防之术也。察汉高之禽项羽,显非拳胜;观二桃而杀三士,智何不能。子曰:仁者无敌。既无敌矣,攻何不克,防何不能,是心意更优于拳矣,吾以为上乘焉。曰:既有上乘,何为下乘?曰:下乘者,太极也。太极以力,拳也;心意以智,亦拳也,其理正同。故以太极而成心意。请述其道于左:太极有攻与防,心意亦有攻与防。太极攻防,有化与发;心意攻防,亦有化与发。太极之化以力,或黏或走,引进…  相似文献   

13.
冯延己,马、陆两家《南唐书》皆有传,近来又有夏承焘先生所作《冯正中年谱》,其生平政治、艺文行事,班班可考,无俟缕述。史称其“工诗,虽贵且老不废。尤喜为乐府词。能书,似虞世南。”今其诗竟无传本,墨迹亦未闻有收藏者,惟乐府词则有《阳春》一集,与李璟、李煜俱为南唐文学之代表。冯延己词集之最早记录,为南宋时陈振孙之《直斋书录解题》,其言云:“《阳春录》一卷,南唐冯延己撰。高邮崔公度伯易题其后,称其家所藏,最为详确,而《尊前》、《花间》诸集,往往谬其姓氏。近传欧阳永叔亦多有之,皆失其真也。世言‘风乍起’为延己所作,或云成幼文也。今此集无有,当是幼文作。长沙本以置此集中,殆非也。”据此可知陈氏当时所见冯延己词有二本:一为高邮崔公度跋之《阳春录》,其中无“风乍起”一首。别一本为长沙坊刻本,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家皆以生言性,讲天道下贯为性,人亦当尽性以回证天道,由上而下,又由下而上。故孔子言践仁以知性;孟子言尽心知性知天;《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易传》言穷神知化,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其思想发展理路是一脉相承的。牟宗三正是依据宋明儒者是否沿先秦儒家此一理路进学而将宋明理学分为五峰蕺山系、象山阳明系、伊川朱子系,并将伊川朱子视为"继别为宗"。  相似文献   

15.
磁针与火药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磁针火药之发明又传,中西史记,颇有疑阙。兹考所见,以明其真。磁针之发明有总之与指南车混为一学者,实,指南车相传为黄帝时所作(晋崔古今注)其时代问题,蛄勿论,但据宋书礼志所纪,乃知为一巧  相似文献   

16.
“(力力力口)”字屡见於殷虚卜辞,据上虞罗氏所见,已有二十八条(《增订本殷虚书契考释》卷下,第5页),其在金文见诸宋人款识之书者有《已酉方彝》、《克癸卣》诸器。由形声审之“(力力力口)当释“(力力力)”。《说文·十三篇下》:“(力力力),同力也。从三力。”同力谓众力以为力,在六书为会意。许隶(力力力)部有协、勰、协三字,协云:“同心之和”,加旁从心;勰为“同思之和”,加旁从思;协为“众之同和也”,加旁从十,皆会意兼谐声字。古字以心表义者,每有更旁从口。《集韵·入声·三十帖》慊、嗛同字。《荀子·大略篇》:”惟惟而亡者,诽也”。杨惊注:惟法读为唯”。《说文·二篇上》:“哲,知也。从口折声。(折心),哲或从心”。协之与(力力力口),其例亦犹是也。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大多数文人都认为周敦颐自名“濂溪”,是因为他家乡有一条小溪叫“濂溪”,自名之用意是为了表示不忘家乡。这是一个误说。周敦颐家乡故居前的小溪以前不是叫“濂溪”,而是“营水”或“营江”;“濂”字是周敦颐仿元结自造专用字;他取“濂”字是为了“自箴”,而不是宋度正说的“志乡关在目中”之意。度正的《周敦颐年谱》有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法一直深受阴阳思想的影响,太极图是阴阳思想和太极思维的直观表现,因而以阴阳鱼太极图为视角对古代礼刑关系进行创新阐释极具合理性。阴阳鱼太极图由黑白两色的鱼形相互缠绕而成,呈现出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并相互斗争的关系。"阴阳二极,一静一动",把礼比作阳极,把刑比作阴极,并结合太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特点,阐释"刑中有礼,礼中有刑"这一关系。以阴阳鱼太极理论阐释影响中国古代法变化的各种因素:在构图上,左边的阳鱼呈上浮趋势,右边的阴鱼呈下沉趋势,根据这一位置特点,阐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一礼刑阴阳关系变化的典型例证。中国古代礼刑关系是中国古代法律最重要的部分,而作为阐释礼刑关系的新视角,太极图具有独特的中国古代法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1.图式音标中所用之符号,以象形指事为原则。 2.图式音标中所用之符号,不带有任何暗示性。(如通常 音标中“u”标带有圆唇性之暗示,如欲指明其为非圆唇,当另加否 消记号,是其弊也。) 3.图式音标中以一直项表一音素,故可视直项之数而定 音素之数。 4.凡标音,先发音状况,次发音部位,次声气之别,次长短,轻重,高低,升降,等等。 (以上总说) 5.以圆符○表声道自由状,母音用之,“h”一音亦用之。 6.以双横线=表声道之逼细,摩擦音用之;半母音以摩擦 音论。 7.摩擦.音之母音化者,以表之。 8.以黑圆●表口腔之阻塞,爆发音用之。 9.以两块相背表气从口…  相似文献   

20.
“其李将军之谓也”属“其……之谓”句型,其确诂在于准确理解太史公所述《李将军列传》之旨及该句中“其”字的应有语法意义。列传全文决定该句的译意,而非用“其……之谓”句型的定论去硬译,高考答卷及某些权威所拟译答,与笔者和其他权威所拟译答比较、相去甚远。哪种译答更切司马公的原意,让二说并存,展开讨论。有助于文言翻译之研、教、考、学诸项活动的深入。仅就笔者所见,不管哪一说,尚未有对该句之译作出具体说明,拙文所拟,姑算作道个“所以然”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