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抗凝血酶(antithrombin-Ⅲ,AT-Ⅲ)和肝素对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抗凝血性能.以低浓度肝素丝素共混蛋白膜为基质,利用等离子体处理辅助的共价交联方法对AT-Ⅲ进行固定化.用过剩法对固定化效果进行评价,固定化后的活性采用体外凝血时间进行检测,人血管内皮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用MTT法测定.结果显示,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将蛋白固定化,低浓度肝素丝素共混膜固定化AT-Ⅲ后,不仅其抗凝血性能有了一定的改善,而且与普通的肝素共混膜相比,细胞毒性也有所降低.该研究结果拓展了AT-Ⅲ蛋白的应用范围,同时为抗凝血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丁志坤  王展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7):7269-7277
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是减少建筑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提出了BP神经网络与蒙特卡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MC-NSGA Ⅲ)相结合的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建筑围护结构改造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基于DesignBuilder软件进行建筑性能模拟,得到样本数据集;利用BP神经网络学习数据集,建立建筑围护结构与性能指标之间的预测模型,作为各个目标的适应度函数;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对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建立MC-NSGA Ⅲ多目标优化模型,得到Pareto最优解集;最后利用理想点法找到围护结构设计参数的最优组合。以某科教综合楼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在多种改造设计方案中找到一个综合权衡的最优方案,研究结果可为建筑改造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发现一种RNA或可治疗血友病血友病是由于某些突变导致凝血蛋白因子VIII或IX的缺乏,从而使得身体无法止血。但是,那些能够让抗凝血蛋白失效的变异能够抵消与凝血蛋白因子缺乏相关的突变带来的影响。Akin Akinc等研究人员设计出名为ALN-AT3的干预治疗RNA并将其作用于抗凝血蛋白中的抗凝血酶,它能够抑制凝血酶这种重要的凝血蛋白。研究成果发表于5月的Nature Medicine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解决 DBASE Ⅲ与汇编语言数据通讯的方法.文中剖析了 DBASE Ⅲ DBF 文件结构,详细叙述了用汇编语言读取 DBF 文件的方法,并用文件指针法解决了两种语言的通讯问题.  相似文献   

5.
用概率度量结构安全度,必须首先了解有关参数遵从的分布、均值与变异,本文讨论了子样变异系数的极限分布,并将它应用于母体变异系数的估计.  相似文献   

6.
用共振散射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人血丙种球蛋白与Dy(Ⅲ),Tb(Ⅲ)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近生理条件pH 7.40下,人血丙种球蛋白的散射强度十分微弱.当人血丙种球蛋白与Dy(Ⅲ),Tb(Ⅲ)相互作用后,散射强度急剧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470nm处.散射强度随Dy(Ⅲ),Tb(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并且Dy(Ⅲ),Tb(Ⅲ)的浓度与散射强度成线性关系.可以肯定丙种球蛋白与Dy(Ⅲ),Tb(Ⅲ)是通过静电作用结合的,并研究了此反应的影响因素和适宜的反应条件.在此优化条件下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研究,发现Dy(Ⅲ)使丙种球蛋白的构象发生了改变,α-螺旋含量减少,Dy(Ⅲ)是与丙种球蛋白肽键的C=O基团和亲水外壳的氨基酸残基中的羧基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缔合物.  相似文献   

7.
单向变异S-粗集的概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向变异S-粗集的结构,给出元素迁移的概率特征:属性集α的下近似概率特征,属性集α的上近似概率特征,利用这些结果,给出单向变异S-粗集的概率特征,提出单向变异S-粗集的随机结构与随机定理.单向变异S-粗集的结构是单向变异S-粗集的随机结构的特例,单向变异S-粗集的随机结构是单向变异S-粗集结构的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J/Ψ→μ+μ-确定BES Ⅲ上J/Ψ总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BES Ⅲ离线软件系统BOSS6.3.4,研究J/Ψ衰变到μ+μ-的事例挑选、探测效率以及本底估计,并用此过程来确定BESⅢ上J/Ψ总数.实验结果显示:用这种方法能得到事例选择效率为55.55%;得到的探测效率与硬件结构相符合;很好地将来自J/Ψ衰变的本底压低,提供了估计QED本底的方法;最后得到蒙特卡罗样本的输入与输出差别为0.08%.以上结果说明该方法适合精确地确定BESⅢ上高统计量的J/Ψ总数.  相似文献   

9.
吴岳 《科技信息》2011,(22):105-105
为研究煤层开采地表沉陷的移动变形规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本文通过对模型的设计及观测,得到模型的观测成果。分别用概率积分法和皮尔森Ⅲ型函数法对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的下沉进行预计,其预计结果和模型观测结果对比分析,定性的得出尔森Ⅲ型公式法适合预计500煤层的地表静态下沉。  相似文献   

10.
地层变异在实际滑坡中广泛存在,其表现为不同类型岩土材料的互相嵌套或一种类型岩土体在另一种较均质岩土体中的随机分布.岩土工程实践中仍缺乏一种有效的地层变异模拟方法.为此,搜集了不同地区的钻孔资料,检验了土体状态转移的一阶马尔可夫性.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基于钻孔数据的耦合马尔可夫链水平方向转移概率矩阵估计方法.利用给定的水平方向转移概率矩阵进行耦合马尔科夫链模拟以产生虚拟钻孔,通过比较给定的水平方向转移概率矩阵和利用虚拟钻孔估计的水平方向转移概率矩阵评估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利用澳大利亚珀斯市的钻孔资料进行了水平方向转移概率矩阵的估计.结果表明,土体状态转移的一阶马尔可夫性在现实中是广泛存在的;当给定的转移概率矩阵对角占优(矩阵的对角线元素大于非对角元素之和)程度较高时,估计的水平方向转移概率矩阵和给定值有较好的吻合.所提方法使耦合马尔科夫链模型能被有效地用于地层变异的模拟,为在岩土工程中考虑地层变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T-Ⅲ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患者53例,分AMI组42例和UA组11例,与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测定AT-Ⅲ:Ag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CS的AT-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MI组较UA组的AT-Ⅲ水平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治疗后AT-Ⅲ水平增高。结论:ACS患者AT-Ⅲ水平降低,甚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比,测定其水平有助于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判断疾病预后,进行用药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梭链孢脂球菌SIPI—A.3201进行紫外诱变处理,挑选出3种比较典型的单菌落.摇瓶发酵考察它们的生长代谢特性,检测茵体浓度、糖氮代谢、pH变化以及夫西地酸生物合成量等几项指标.并且对菌株Ⅰ和菌株Ⅲ发酵过程中的菌丝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菌株Ⅰ和菌株Ⅱ相比,菌株Ⅲ草帽型的单菌落产抗水平最高,达到了约480×10-6g/mL.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我国不同地区抗凝血酶III活性的参考值,并分析我国健康成年人抗凝血酶III活性参考值的地理分布.将所收集的我国153个单位8 818例健康成年人抗凝血酶III活性参考值,首先通过空间自相关确定其与地理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并确定具体的相关性地理因子;其次运用岭回归分析拟合出我国2 322个城市健康成年人的抗凝血酶III活性参考值;最后结合地统计分析,探究我国健康成年人抗凝血酶III的活性参考值的地理分布.结果显示我国健康成年人抗凝血酶III活性参考值具体分布呈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大部分地区较低;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较高的趋势.由此若已知我国某地区的地理因素数值,可由此结合预测回归方程:^(Y)=80.80-0.04430X2+0.1714X5-0.004970X6+0.0008900X7-0.06210X8-0.07626X11+18.97X14-1.692X16-0.03670X18+0.01194X19-0.02360X21±8.55计算出该地区健康成年人抗凝血酶III活性的参考值,进而为该地区实测的抗凝血酶III活性值大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理和生化实验结果表明Fe(Ⅲ)-EDTA是SF3偏好的一种可溶性三价铁.连二亚硫酸盐还原后的SF3经过可溶性三价铁氧化后,其紫外可见光谱显示c型细胞色素参与了三价铁的还原过程. 铁还原酶的定位实验说明87%的铁还原酶活性定位于细胞可溶性组分,74%的活性分布于原生质体中,这种分布情况可能与一种和其他细菌不同的铁还原机制有关. SF3的铁还原酶在25 ℃, pH 7 4时显示最高活性,并且在氧气中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disclo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tations of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and gastric carcinogenesis, we screened the entire mtDNA sequence in 30 cases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and matched normal tissues by using 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HPLC) and DNA sequencing. Our data showed that high frequency (66.7%, 20/30) of mitochondrial genome mutation occurred in gastric cancer. Among these variants, 17 cases (56.7%, 17/30) were identified to be somatic mutation. High level mutant frequency was found in ND4, ND5 coding genes and D-loop control region, which was 36.7%, 26.7% and 30% respectively. Comparing with complexes Ⅲ, Ⅳ and Ⅴof the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we found that variants appeared to be more frequent in the subunit genes of complexⅠ. Most of mutations were base substitutions (85.4%, 41/48).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mutations of subunit genes encoding complexⅠ, especially ND3, ND4 and ND5 genes, might contribute to human gastric carcinogenesis.  相似文献   

16.
Mobile reactive centre of serpins and the control of thrombosis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R W Carrell  D L Evans  P E Stein 《Nature》1991,353(6344):576-578
Two protease inhibitors in human plasma play a key part in the control of thrombosis: antithrombin inhibits coagulation and th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1 inhibits fibrinolysis, the dissolving of clots. Both inhibitors are members of the serpin family and both exist in the plasma in latent or inactive forms. We show here that the reactive centre of the serpins can adopt varying conformations and that mobility of the reactive centre is necessary for the function of antithrombin and its binding and activation by hepar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locked conformation explains the latent inactive state of PAI-1. This ability to vary conformation not only allows the modulation of inhibitory activity but also protects the circulating inhibitor against proteolytic attack. Together these findings explain the retention by the serpins of a large and unconstrained reactive centre as compared to the small fixed peptide loop of other families of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  相似文献   

17.
还原脱氯,脱硫细菌Desulfovibrio dechloracetivorans strain SF3可异化还原三价铁,六价铬和三价钴. 乙酸盐,乙醇,氢气,丙酮酸盐,乳酸盐和柠檬酸盐可作为还原可溶性三价铁的电子供体,而只有丙酮酸盐和氢气做电子供体时SF3才能还原不可溶的非晶态三价铁氧化物. 实验测定Fe(Ⅲ)-EDTA还原对乙酸盐氧化的比例为7.76±0.35,而且该过程中没有伴随细菌的生长. SF3可利用氢气,丙酮酸盐或乳酸盐作为电子供体还原六价铬和三价钴, 但这一过程不能利用乙酸盐作为电子供体. 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发现一种SRB(硫酸盐还原菌)可利用乙酸盐还原可溶性三价铁,但无法利用其还原不可溶三价铁以及六价铬和三价钴,该发现说明SF3在金属还原过程中利用了较复杂的电子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18.
DNA连接酶Ⅲ被认为只存在于脊椎动物,并在细胞核DNA的修复和线粒体DNA的复制和修复过程中发挥功能.虽然近来有关于无脊椎动物中存在着DNA连接酶Ⅲ的报道,但其功能演化及在无脊椎动物中的分布仍不清楚.为进一步探讨DNA连接酶Ⅲ的功能演化,进行了数据库搜索、线粒体定位信号(MLS)预测和功能位点保守性分析等.研究结果显示:DNA连接酶Ⅲ在变形虫、动物界和领鞭毛虫中广泛存在,但其在真菌界等发生整个蛋白或部分结构域的丢失;很多物种的DNA连接酶Ⅲ不含线粒体定位信号,因此,它们不太可能在线粒体中发挥作用,而参与细胞核DNA的修复是DNA连接酶Ⅲ较为古老和保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蚂蟥各部位的抗凝活性,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提取法和仿生提取法提取蚂蟥内脏、肌肉、吊干品中的抗凝活性成分,以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活性为指标进行抗凝测定。对比发现,采用生理盐水提取时,内脏的TT和APTT两种指标结果均大于肌肉和吊干品,而三者间的PT指标和抗凝血酶活性实验结果均显示没有显著性差异。采用仿生提取时,在TT指标测定和抗凝血酶活性实验中,内脏的抗凝活性低于肌肉和吊干品,在APTT指标测定中,内脏与肌肉和吊干品相比,具有较强的抗凝活性,在PT指标测定中,各部位抗凝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仿生提取法由于模拟蚂蟥口服后在体内消化过程,因此较生理盐水提取更具有科学性。由此得出蚂蟥各部位针对不同的凝血途径,其抗凝活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抗凝物质基础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20.
突变理论是研究客观事物过程由渐变引起突变的一种有效的新兴系统理论与方法.将多个评价指标合成一个与最优评价方法的接近程度,用来评价生态系统恢复状况.针对生态恢复演变过程的突变特征建立了生态恢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运用ENVI4.2、ArcGIS9.2、MATLAB7.0等3S技术平台对长汀县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动态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总体较好,80%的流失区都可恢复到Ⅲ级以上(含Ⅲ级);(2)对长汀朱溪小流域生态恢复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植被盖度;(3)突变级数法和生态恢复的交叉融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认为,采用了突变级数法进行综合评价不仅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也反映了南方红壤侵蚀小流域生态恢复演变过程的突变特征,更为科学地揭示了生态系统恢复变化过程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