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告终.而这场战争中的核心战役就是甲午海战.从这关键的一战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清政府极其保守、腐朽的思想意识,而正是这一点将中国引向了甲午海战,乃至整个甲午战争失败的深渊,并导致中国东亚霸主地位的沦丧.此战的失利对东亚格局造成了深远影响,而这一切都与统治者的思想意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英国高调纪念此战之胜利,阿根廷收复马岛主权的努力依然长路漫漫。30年前往事再起涟漪今年是那场硝烟远去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战争30周年。自去年底以来,英国方面高调纪念此战之胜利,并做出一连串挑衅性的动作,使这一尘封的历史事件时过30年后又激起层层涟漪。2011年11月,  相似文献   

3.
中共宁波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联动”战略,此战略有深刻的哲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作用,文章从“六大联动”的唯物辩证法、实践哲学及唯物史观三个角度分析“六大联动”提出的哲学依据,以便深刻认识“六大联动”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北魏分裂伊始,梁朝陆续发动了对东魏南境的入侵,但由于策略失误与东魏守备得当,其出兵接连失利。东魏因存在南部诸州爆发反叛的顾虑,未立刻对梁予以大规模的反击。天平三年(536)五月,境内局势稍安的东魏利用梁攻南荆州的契机,转而攻克了梁之重镇白苟堆,此战标志着战场形势向有利于东魏一方转变。随后东魏继续主动向淮西方向进军,梁之楚城被攻克,其重镇义阳遂危在旦夕。最终东魏却在淮上之战遭遇失败,梁朝不仅守住了义阳,且收复了楚城。梁朝所以能取胜,主要赖以守将之力与此前在边境的积极治理。此战充分反映出梁朝军事实力尚强,而东魏在此战后不久对梁请和一事,亦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5.
乌兰布通之战是一场胜负未明的战争。此战清军伤亡多于准噶尔军,而且在形势对清军有利的情况下,致使噶尔丹逃逸,失去一举歼灭的机会,导致康熙三次亲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6.
论衡州之战     
衡州之战是南明时期,西南地区的大西农民军在抗清斗争中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本文通过对此战的结果以及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审视,揭示衡州之战前双方内部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动,以及军事力量的变化对衡州之战胜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特区科技》2011,(7):18-19
腾讯和360的战斗终于告一段落,各个参战队伍偃旗息鼓,开始休养生息。老曹和几位行业的大佬们谈及此战,得到一些看起来靠谱的说法,遂将其梳理,重点是分享对各个角色成败得失的看法,博各位一笑。不过声明在先,本文纯属本人推理,请各位江湖大佬勿自作多情、主动对号入座。  相似文献   

8.
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告终。而这场战争中的核心战役就是甲午海战。从这关键的一战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清政府极其保守、腐朽的思想意识,而正是这一点将中国引向了甲午海战,乃至整个甲午战争失败的深渊,并导致中国东亚霸主地位的沦丧。此战的失利对东亚格局造成了深远影响,而这一切都与统治者的思想意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近日,应急管理部召开视频调度会议,分析研判灾害事故形势,进一步调度部署春节安全防范工作.国务院安委会副主任、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黄明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动适应今年春节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挑战,以确保新征程开启之年、"十四五"开局之年首战必胜的...  相似文献   

10.
马尧 《世界博览》2015,(7):22-25
对缅甸同盟军而言,此战志在必得;而果敢同盟军则将其视为生死存亡之战,不容有失,双方立场严重对立,因此战况很是惨烈。说起中国的西南邻邦缅甸,许多人想起的是名贵的红木、碧绿的翡翠、锋利的缅刀,也许还有金三角和海洛因。在国人眼中,这个资源丰富且历史悠久的国家虽然是我们的近邻,却显得有些陌生。这从各个外语院校招收缅语专业学生的比例之  相似文献   

11.
袁世凯缘何逼清退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世凯之所以致力于推翻清廷,这与他和清廷之间的矛盾纠葛有关联,这主要表现为权利之争、联手革命派及与宗社党的矛盾上。至于矛盾的性质,既具有统治阶级内部倾轧的一面,又带有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斗争的色彩。由长期以来在学界占据统治地位的袁世凯之否定情结出发,可知:要想了解历史的本色,我们似乎需要重新建构自己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袁崇焕交结魏忠贤的初始时间不迟于天启五年(1625)。两者交结的中介为魏忠贤的同乡兼亲信、袁崇焕的莫逆之交阎鸣泰。袁崇焕交结魏忠贤之后,出任辽东巡抚,在边务问题上得到魏忠贤诸多支持。此后,袁崇焕派遣喇嘛往后金试探议和,宁锦之战中也未能有效援救锦州,魏忠贤令言官弹劾袁崇焕,致使他去职归里。不久,崇祯帝登极,魏忠贤失势,袁崇焕与东林诸臣一道被起复。袁崇焕的座师韩爌是当时威望最隆的东林党魁,在东林诸臣的奥援下,袁崇焕很快被委以督师之命,并免祸于"逆案"。晚明司礼监权渐重而内阁权渐轻,文官群体同宦官群体既竞争又勾结。袁崇焕的个案正是明末文官群体同宦官群体这一复杂关系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兖州之战是关系曹操、吕布双方命运的一次重要战役。关于此次战役,众多论者都忽略了袁绍施加的重要影响。袁绍所敌视的吕布、张邈联合起来如果完全控制兖州,可能使袁绍腹背受敌,这是他支援曹操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役袁绍很可能亲自率军击败吕布占据东郡大部,吕布、曹操撤去后他以曾为张邈弟张超属下的臧洪为东郡太守。后臧洪对袁绍坐视张超被曹操消灭极为不满,与袁绍断绝往来。袁绍出兵经长期围攻重新占据东郡大部。袁绍、曹操后来走向公开分裂,此次兖州之战也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元小说研究论文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元小说的产生和元小说研究的重要意义。对元小说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指出虽然目前中国元小说的研究者及论文数量尚少,但经过多年的积累。元小说研究必将成为小说乃至文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5.
明本元杂剧剧本较之《元刊杂剧三十种》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明代人对元代人的杂剧剧本进行了改动,所以明本元杂剧剧本中有些地方呈现出明代独有的戏曲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丑角角色的新增以及其他人物说白的戏谑化;二是情节改动后呈现出大团圆结局的强化。这两个特点的形成与明代地域文化与政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关联,因此在研究明本元杂剧时,要注意认清明本元杂剧中的明代戏曲特点,而不能将其看成是元杂剧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6.
与元杂剧创作的繁盛相比较,元代没有相称的戏曲理论,因而人们在研究元代戏曲时,多注重作家作品,而忽视元人关于戏曲的理论,事实上,元人关于戏曲的理论虽然零散,但只有披沙捡金,就会发现,元人已从关于戏曲文体流变的研究入手,开始了中国戏曲史的初步建构,这一贡献,具有戏曲的早期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元散曲中很多作品以前代文人为吟咏对象。有些文人被元曲家们反复咏叹,比如王粲、白居易、屈原、陶渊明、刘伶、王子猷等。元代文人的特殊处境是元曲家们青睐这些文人的主要原因。从这些吟咏中不仅可以透视元代文人生存的社会环境,也可以体认元代文人心态,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元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8.
经义试士始于北宋,其后至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其文体结构一直以"四段式"为基础。然而作为一种考试文体,其适应时代发展的特征又决定着其结构的发展变化。因此,经义文体结构在两宋的发展,达到了"冗长繁复可厌"的程度,故而元人对其结构进行了由繁到简的"改造",明代初次开科取士,因沿袭元制,故其经义文体结构依然属于元代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考析《三国演义》正文中的“密州”、“中山府”、“滑州”等元代地名,“太史院”、“太常院”、“枢密院”等元代官制,以及“的实”、“军士不打”等元代俗语,论证《三国演义》原著必成书于元代。因为这众多例证表明,作者最熟悉的是元代社会生活;同时,假如《三国演义》为明代成书,那么作者不可能再使用这些早已废除的元代典制和早已过时的元代俗语。  相似文献   

20.
元杂剧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创作遵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来进行,可以说,它既是艺术表现,也是民俗表现,它与民俗文化关系极为密切。本文从民俗文化的四个层面,即民间传说、民俗语言、民间信仰、民间礼仪与《窦娥冤》的文本创作之联系,来具体阐述这样一个主题——作为元代时代精神的元杂剧,它的出现,是由民俗文化整合的结果,是由民俗文化赋予这个时代以鲜明个性,并以元杂剧这种文学体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