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评价珊瑚/ 胶原/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复合人工骨( 简称复合骨) 的骨修复能力,将复合骨植入兔颅骨直径15m m 的圆形缺损,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6 周、12 周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评价其骨修复能力.发现复合骨植入区形成的骨组织量明显多于同期的珊瑚植入区( P< 0 .01) ;术后12 周,复合骨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其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珊瑚.说明复合骨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较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生物性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2.
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异位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弥补单纯珊瑚无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弱等缺陷,给临床提供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将珊瑚与胶原和rhBMP-2复合,制备出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大鼠背部肌肉陷窝内,以珊瑚/胶原和珊瑚/rhBMP-2复合人工骨植入作对照;取材后通过组织学方法和图像分析评价其骨诱导活性。结果:珊瑚/胶原/rhBMP-2植入后1周,在局部诱导出软骨细胞分化和软骨基质形成;4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诱导成骨的量有明显的rhBMP-2剂量依赖性(P<0.01);而珊瑚/胶原和珊瑚/rhBMP-2植入区均无骨或软骨形成。结论: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3.
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异位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弥补单纯珊瑚无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弱等缺陷,给临床提供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将珊瑚与胶原和rhBMP-复合,制备出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大鼠中肌肉陷窝内,以珊瑚/胶原和有/rhBMP-2复合人工骨植入作对照;取材后通过组织学方法和图像分析评价其骨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4.
研制MPC/CPC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BMP新型人工骨的制备及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性能.通过对成年山羊双侧股骨髁部分别制备1处直径10mm、深15mm松质骨缺损,制备MPC/CPC/FG/BMP(A组)、MPC/CPC/FG(B组)、CPC/FG(C组)人工骨支架材料,分别植入各组实验观察材料,分别于6周、12周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形态计量学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说明新型MPC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BMP新型生物活性人工骨支架材料在促进成骨、加快磷酸钙骨水泥降解速度上优于MPC/CPC/FG、CPC/FG的人工骨,同时新型MPC骨水泥复合纤维蛋白胶的成骨和促骨水泥降解作用优于单纯CPC复合FG的人工骨.  相似文献   

5.
用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复合支架和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后,修复青山羊胫骨段缺损,对修复效果通过X射线和组织切片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支架成骨能力强,植入部位8周后愈合,12周后与正常骨结构一致,同时实验组在手术后两个月行走自如,显示了这种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可降解Hr-BMP复合胶原膜修复腭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腭部扁平骨引导性骨再生现象(GBR),探讨利用GBR修复腭裂骨缺损的可能性。方法:建立幼犬腭部骨缺损实验动物模型,应用常规组织学检查术、免疫荧光显微法、X线及扫描电子显微术在实验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1)借助复合人重组骨形成蛋白(Hr-BMP)胶原膜GBR,腭部骨缺损可以完全修复;2)胶原膜可提供成骨所需的密闭空间;3)复合Hr-BMP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4)复合Hr-BMP胶原膜GBR所致骨形成的量及速度均高于其它对照。结论:1)复合Hr-BMP胶原GBR具有确实有效的骨引导和骨诱导性,在骨缺损修复的早期阶段即可产生大量的新骨;2)复合Hr-BMP胶原膜植入后4周内的成骨活动最活跃,胶原膜和复合Hr-BMP胶原膜在其降解吸收过程中,不干扰后续的成骨活动;3)仍有必要构建具有适合的吸收降 解性和一定力学强度的隔膜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初步探讨脱钙牙基质(DDM)在牙槽嵴窝中植入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杂种犬6只,随机分为3组拔除所有的前磨牙,在一侧上颌前磨牙区植入DDM,另一侧作为对照组。在术后4、9、14周依次处死2只动物,所有标本都经大体观察、放射线片连续检查、组织学观察、电镜观察。结果:DDM植入前后牙槽骨高度和宽度与非植入DDM组分别减少0.35mm,0.40mm和1.60mm,1.5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4周后,DDM已基本吸收形成新骨。结论:DDM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活性,能够促进牙槽窝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比较3种不同骨移植材料对修复骨缺损的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分别对骨缺损动物模型进行实验性治疗,通过病理形态学观察,比较这些移植骨的成骨能力。结果各组移植物均可形成骨组织,修复骨缺损。POB/TBCc植入4周后,可见大量成骨细胞围绕在TBCc材料周围,并有类骨组织,8周后形成骨小梁,16周形成板层骨,骨细胞成熟并出现髓腔。结论三组材料比较,TBCc/POB组为较好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用碳纤维网诱导修复股骨头缺损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寻找一种新的人工材料提供依据。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将家兔的一侧股骨头顶端人为造成骨缺损,将自体骨剪碎植入缺损处,外包碳纤维网。结果 12周内植入的碎骨在股骨头缺损处与宿主骨结合,骨缺损被修复。结论 碳纤维是一种较理想的诱导骨生长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脱钙人牙基质(Decalcification Tooth Matrices DTM)复合胶原材料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可行性.采用冻干后高温交联的方法制备脱钙人牙基质复合胶原材料;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IR)分析及电子能谱(EDS)分析材料表征;通过成骨细胞MCT3T-E1与材料混合培养分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诱导骨细胞生长活性.结果显示材料分布均匀,形成多孔疏松的支架,其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晶体,材料不影响成骨细胞的分裂,且对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研究表明脱钙人牙基质复合胶原材料具有骨修复材料的结构特点,且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及诱导成骨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采用基于快速成形的立体编织技术来制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仿生人工骨的方法,制造的三种仿生人工骨内部的纤维分别被铺设成螺旋、正交和同心结构,其中正交结构和同心结构人工骨的内部纤维可以被精确地安置在设计位置上,根据犬桡骨缺损修复实验过程中的X光片、组织切片和成分对比等内容,研究了人工骨内部不同的纤维结构对促进成骨和人工骨降解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骨修复初期三种仿生人工骨都能提供一定的机械性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螺旋结构人工骨的降解量最小,同心结构人工骨的成骨量最高,说明由壳聚糖、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磷酸钙盐等制成的纤维增强型人工骨具有良好的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其中同心结构人工骨具有最佳的成骨作用,其内部纤维结构相对最优。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一种仿生层状人工软骨/骨复合植入体,可将软骨植入体与宿主软骨的连接转变为骨-骨的界面结合,提高植入软骨固定效果.采用数字散斑等方法对仿生层状人工关节软骨/骨复合植入体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比较了松质骨,PVA/骨复合体以及PVA-BG复合体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位移变化,并从微观变形角度探讨了人工软骨/骨复合植入体中软骨层厚度对缓冲内部应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大规模制备rhBMP-2m,将高表达rhBMP-2m的工程菌株进行高密度发酵、温度诱导表达,收集菌体,经裂菌和超声洗涤得到并纯化的包涵体。洗涤后的包涵体中,rhBMP-2mdi蛋白量的75.1%。为获得高纯度的rhBMP-2m,采用尿素作变性剂将包涵体溶解,经SP-SepharoseFF柱和Q-SepharoseFF柱两步纯化。rhBMP-2m包涵体经pH6.5尿素溶解后,经SP-Sepharose FF柱纯化,蛋白纯度为91%;若rhBMP-2m在碱性尿素中作用时间超过48h,再经Q-SepharoseFF柱纯化后,纯化产物中在还原性SDS-PAGE中会出现少量与rhBMP-2m二聚体大小接近的蛋白带,显示出碱性尿素对rhBMP-2m的共价修饰作用,会严重地影响rhBMP-2m的纯化效果和活性;若24h内完成分离纯化则影响较小,纯化后rhBMP-2m单体的纯度达98%以上。本研究表明尿素适合rhBMP-2m包涵体的大规模纯化。文章对使用尿素的利弊进行了讨论,提出大规模制备蛋白质时最好避免在碱性环境使用高浓度尿素。  相似文献   

14.
健康家兔36只,进行骨质疏松造模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透钙磷石组(DCPD组)、掺镁6.67%组、掺镁26.67%透钙磷石组,在家兔双侧前腿桡骨中段制作骨缺损,术后每组动物分别于4、8、12周各处死3只,观察组织切片中BMP-2表达情况与X线片显示骨缺损修复状况。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同组不同时期比较,4周时BMP-2表达最高,8周时较4周时减弱,12周时阳性表达最弱。同一时期组间比较掺镁6.67%组阳性表达最强。在骨质疏松家兔桡骨骨缺损修复中,掺镁6.67%透钙磷石组成骨效果较其他组显著,同时期组间比较BMP-2阳性表达最强。  相似文献   

15.
对正常咬合和错颌畸形情况下下颌骨在种植体支持下的生物力学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建立磁性附着体下颌覆盖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正常咬合和异常咬合两种情况在右第一磨牙上施加垂直向下的载荷,记录种植体周围骨及黏膜的生物力学性能。在错颌畸形的情况下,种植体周围骨的最大等效应变略大于正常咬合情况,但都在生理耐受阈值内。黏膜在圆顶型种植体作用下所受最大等效应力最小。齿隙较大的错颌畸形患者的应力/应变值略大于其他错颌畸形患者。分析结果表明,错颌畸形患者可以像常人一样植入种植体正常生活,圆顶型种植体可作为有效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6.
经手术造成兔尺骨骨缺损 ,缺损区植入重组合异种骨 ,通过 X线、大体解剖学及组织学检查观察修复过程来研究重组合异种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 .结果是植入的重组合异种骨与受骨床充分整合并完全修复骨缺损 .说明此重组合异种骨为一理想的自体骨替代物 .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关节置换、骨折内固定等骨科植入物手术会在其周围造成显微损伤,这些机械性显微损伤会降低植入物周围骨的质量,影响其与植入物界面之间的结合强度,并进而影响植入物的长期稳定性.通过在山羊胫骨植入螺钉建立显微损伤模型,比较螺钉植入近端和远端两种不同情况下机械性显微损伤的产生和修复,以及修复过程中骨微观力学性能和骨组织元素成分的变化.结果发现:显微损伤产生和修复过程中,局部骨组织的硬度和弹性模量都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显微损伤修复的逐渐完成,其微观力学性能又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8.
A magnesium-zinc alloy rod was implanted into the marrow cavity of the distal femur in New Zealand rabbits. The femur with the implanted alloy w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alateral femur in which a bone tunnel without implant was formed as a control. Degradation of the magnesium-zinc alloy was analyzed via X-ra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lement energy spectrum analysis. Serum magnesium,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 tests, and myocardial enzymes were measured. Heart, liver, kidney and spleen were sectioned for pathological analysi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implanted material on the histology and function of important organs were analyzed. Magnesium-zinc alloy was resorbed from the bone marrow cavity of the femur; 87% of the alloy was degraded within 14 weeks after the surger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rum magnesium, liver or kidney function tests, or myocardial enzymes before the surgery and after degradation of the magnesium-zinc alloy. Histology of the heart, liver, kidney, and spleen did not change.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magnesium-zinc alloy can be resorbed in bone, and that the degradation products have good biocompatibility with heart, liver, kidney, and spleen.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30772182, and the Medical-Industial intersect study i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Grant No. YG2007MS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